引言大义重泰岱,贞烈贵瑁玳。无道揖莫逆,棣华纷纷来。——《玄武门》
皇室是没有感情的,为了争夺权力,父亲可以杀儿子,儿子也可以杀父亲,仿佛人类的一切情感,在权力面前都不足为道。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无疑便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夺得皇位,悍然发动兵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并且还把他们家一并灭门,最后还逼迫父亲把位置让给自己。通过这件事情大家就能知道,权力有多么的蛊惑人心,让人变得不再像人。
一、东汉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夺门之变这种事情是非常不好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会造成王朝内部极大的内耗,而且会导致新登基的皇帝,有可能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李世民只是历史中的一个意外罢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时代,都会发生激烈的权力争夺,就有这样的两个时代,两位皇子互相谦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大家知道这对古代兄弟是谁吗?故事还要从东汉初年开始说起。
西汉末年,由于种种原因,汉朝的统治崩了,而后王莽篡位,但是他的治理很是失败,没过多久,就被以刘秀为首的贵族势力推翻了,汉王朝再次建立。虽然此朝代的继承人同样是刘氏皇族,但因为经历了改朝换代,所以史书上将这一个王朝称之为东汉。历史总是这么的巧妙,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王朝爆发了外戚之乱,吕后专权,把朝廷折腾得乌烟瘴气,而东汉也是一样的,那时皇后郭圣通仿佛成为了另一个吕后,天天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二、刘疆
西汉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刘秀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所以他并没有像刘邦那样,把吕后留给了下一任皇帝,而是主动出击,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这件事情结束后,朝廷出现了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下一任皇后该是谁?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不无君,皇后这个位置也是一样的。其次,下一任太子是谁?那时东汉王朝的太子是郭圣通的儿子,而她的皇后之位已经被废了,孩子自然不能再担任太子。
那时的刘秀非常苦恼,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势必会给王朝带来很大的隐患,最终他决定一个一个的解决,先从更简单的立皇后下手,于是阴丽华成为了新的皇后。可接下来该怎么办又是一个大问题,太子并没有失德,也没有犯错,刘秀并没有废掉他的理由,如果贸然废除,必然会影响朝廷的稳定。最终此问题还是解决了,不过并不是刘秀解决的,而是太子刘疆主动提出来的。
公元43年,太子刘疆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理由,请求辞去太子之位,刘秀欣然应允,而后改封太子为东阳王,随后便立了新太子。刘秀逝去后,太子登基开创了“明章之治”,汉王朝的又一个盛世到来。而前太子刘疆,因为主动放弃了皇位,弟弟成为皇帝后,不但没有对他下手,反而赏识了诸多财物,他以一个富贵闲散王爷的身份度过了余生。历史上除了这对谦让的兄弟外,还有另一对同样谦让的兄弟,而且也开创了一个盛世。
三、中唐
武则天晚期,李氏皇族蠢蠢欲动,只要她病逝,就立即发动兵变夺回皇位。后来武则天病重,陷入了昏迷状态,大家意识到机会到了,于是连夜带兵进宫,最终皇位又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那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此次的兵变,是唐朝好几位王爷共同发起的,而且这些王爷没有任何一人有太子的身份,所以大家都在争论,这个皇帝的位置究竟谁来坐?最终李显战胜了几位兄弟,成为了新皇帝。
李显的太子叫做李成器,可这位太子没什么能力,这就让李隆基很不舒服了,于是就开始于兄弟争夺太子之位。通过一番争夺,李成器发现李隆基的能力的确远强于自己,就非常大度的将太子之位让给了他。李隆基登基后,开始了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大盛世,史称“开元之治”,李成器也因为他的做法,去世之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结语:
通过上文所说的故事,我们就能知道,谦让真的是一种美德,与其自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不如主动把位置让给更有能力的人。如今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大家更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非逼着自己去做自身能力达不到的事情,否则很有可能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过的也不舒服。
参考资料:
《玄武门》《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