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12月26日,“红色巨人”苏联召开了最后一次最高会议,向整个世界宣告了自身的死亡。在红色巨人倒下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联遗继承国纷纷独立,迈入了新的时代。
而就在这罕见时刻,曾经归属苏联管辖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却没有选择一幅原苏维埃联盟任何一国,反而不远千里来到中国。
此后几十年时间里,他们更是深深扎根中国,如今即便是赶都赶不走他们了!
200余位苏联专家为何不辞辛劳来到中国?为何几十年后他们竟然不愿意就此离去了呢?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苏联专家来华的故事。
巨人解体
苏联,作为世界上“前无古人,后也未必有来者”的红色巨人,其诞生与寂灭都带有着极度的传奇色彩。作为二战后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过程中,甚至一度占到了上风。
或许在几十年前,很难有人能够想象苏联这样一位庞大的国度,竟然最终会走到烟消云散的地步。
但历史就是如此,它不会因为看似不可思议便不发生,也不会因为看似寻常便一定要发生。
苏联最终走向毁灭,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国家昌盛的原因,也许大致相同。但导致一个国家毁灭的原因,却各有特点。苏联作为世界唯二强国之一,其最终走向灭亡,也是因为拥有了太多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顽疾。
首先,作为最后一任苏共总书记与首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必须承担极为重要的责任。虽然从苏联的整体发展而言,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却是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度。
其试图挽救苏联的改革路线,不仅没有给苏联带来新生,反而使得苏联陷入到了思想混乱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趁虚而入,很快便渗透其中,开始执行颜色革命。而面对这样的危局,苏共领导人却一错再错,甚至最后主动出让了共产党在苏联的领导权力。
随着民主浪潮的涌来,苏联加盟国门纷纷提出独立自主。而苏共中央竟然主动让步,允许以立陶宛为首的一大批加盟国独立发展。
随后,民主化的浪潮 愈演愈烈,在红色的苏联内部,资本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彻底将红色的苏共打倒,取而代之。
此外,苏联自身领导阶级的腐败,也是其解体的重要原因。在苏联发展体制下,领导阶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也因此产生了绝对的腐败。在苏联早期,因为各种原因领导阶级还没有完全脱离民众。可随着时间的发展,自苏共领导层开始一股享乐之风弥漫整个领导阶级。
在苏联后期,领导阶级贪污受贿是十分平常的现象,甚至不少军队领导暗中出售管辖武器,以谋取暴利。大量的资金、专供物资由境外流入,大量的苏联国有资本则从国内流出。在领导阶级的卖国行为之下,哪怕是强大如苏联一般的国度,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而在此之外,苏联最大的问题,便是自立国以来便存在严重问题的经济体系。苏联自建立之初,为了尽快完成工业化提升国力,以伤害自身农业发展和轻工业发展为代价,最终获得了工业奇迹,在最短时间内有了自保之力。
可在国力强盛后,苏联依旧采取偏颇的发展模式,一路在军工领域狂飙突进,却未对农业、轻工业领域投注十足的关注。
国家的强盛虽然给老百姓们带来了荣光,但却并未改变贫困百姓的生活条件。在这样极度割裂的生活下,民众们对苏联的向心力自然减弱。一个国家的基础便是人民,如果人民都对这个国家发展感到不满。那这个国家无论军事力量多么强盛,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苏联各个方面的矛盾统统爆发,一切都已无法挽回。社会主义加盟国们,纷纷提出独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宣布解体。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它曾经创造的成就却留了下来。其大部分遗产,都被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继承。其中乌克兰正是继承了苏联三成有余的军事资产,使其一跃而为世界排名前几的军事大国。但相比于这些直接的军事装备,乌克兰所“继承”的苏联军事专家人才,才是一笔更为宝贵的财富。
但乌克兰方面没有想到,这些人才们将会在不久后远走中国,就此不再归来。
苏联军事专家为何要前往中国?他们此后为何又一直留在中国了呢?
引进专家
苏联解体后,大批曾经为苏联工作的军事专家,也作为“遗产”,被分配至三个主要的继承国。乌克兰方面因此获得了大批的高端军事专家,一时间风头正盛。可惜,乌克兰本身国家能力有限。其政府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却缺乏有才干的领导。
虽然国家手中掌握着不少前苏联的资源,但乌方政府却无法合理规划使用,反而空耗国力维护保养。眼见乌克兰国内环境每况愈下,生活待遇一天那不如一天,不少前苏联专家都心生离意。
世界各国对乌克兰的情况十分了解,知道其绝对没法养活数量众多的军事专家,因此纷纷毛遂自荐,以高收入高生活标准作为亮点,提出与这些专家学者们进行合作。其中,美国出手豪横,以绝对的经济优势挖走了大量的前苏联军事人才。
根据后来俄罗斯方面的统计,俄海事设计局被挖走的前苏联专家便高达200余名。这些人都是前苏联时期,从事告诉飞行器设计和制造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在苏联解体后的短短十年时间里,俄国境内便流失了几十万高端人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美国挖走。
以此观之,乌克兰的情况也可见一斑。
在美国方面动手的同时,我国方面也没有闲着。那些从事高端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是极为难得的宝贵财富。
彼时的我国,虽然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财力,但还是尽可能的提供相关有吸引力的条件。其中包括高工资待遇、便捷签证等条件。
此外,我国相较于美国这位前苏联的“宿敌”而言,更易被这些专家学者们接受。毕竟,在我国建国早期,苏联便曾经派遣过一大批专家学者来华,帮助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的相关建设。
虽然最终因为两国关系的变动,中苏专家学者的联系就此斩断,但其中的香火情还是存在的。
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国还主动提出以低价向乌克兰方面出售轻工业产品,以此来弥补其自身共工业体系的发展不足。
在多重因素的合力下,我国启动“双引工程”,在20余年的时间里自乌克兰和前苏联盟国之内引进了上万名专家学者以及数千个技术项目。其中,正包括了91年那200余位乌克兰专家。
乌克兰方面本就对留住这些专家没有信心,中国在主动放低姿态,提出有利其自身发展的建议后,顺理成章便答应了相关请求。
200余位留在乌克兰境内的前苏联专家,在得知中国招揽自身的消息后,也不免产生动心。毕竟继续留在乌克兰境内,对自身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大概率也不会拥有多好的生活待遇。相反,前往中国,不仅能够获得参与各项重要研究的机会,更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
就此,200余位前苏联专家学者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
他们在中国生活如何?为何几十年后都不愿意离开了呢?
停留中国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曾经的有力支持者,中国在对待这些前苏联专家上十分上心。在邀约这些专家之余,我国便积极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待专家抵华后,便能够很快享受到我国为其准备的专项科研研究室,以及各项生活保障。这些专家不仅自身能够享受到极好的居住。饮食条件,其家人也受到了我国的高规格照顾。
如果专家们是携家人前来,家人们不仅能够享受高规格待遇,孩子更能直接获得中国政府关照,为其安排最佳的教育资源,协助专家家人更快的融入中国社会。
也正是因为对中国有着充分的信任和了解,这些曾经为苏联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一辈专家,义无反顾来到中国。
在这些人中,以瓦西里·津琴科、瓦列里·巴比奇、弗拉基米尔·科瓦连科等人为首的几位老一辈军事专家,在苏联内部也是赫赫有名。其中津琴科作为苏联大型运输机安-255的设计者之一,在苏联军工界享誉盛名。
津琴科来到中国后,受到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在津琴科的帮助下,我国一步步掌握了前苏联时代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最高水平。即便是苏联的正统继承者俄罗斯,也未能在发动机领域获得我国这样的高成就。
此外,负责前苏联航母研究的巴比奇,也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前苏联航母的设计者之一,巴比奇乃是船舶设计领域毫无疑问的泰山级人物。其30多年的船舶设计经验,使他最终成为苏联时代航母装备总设计师和设计局主任等重要职务。可以说,苏联时代所有航母身上,都有着这位国宝级军事专家的影子。
我国通过双引工程,自乌克兰购得的半成品“瓦良格”号航母,也是这位专家的作品。
我国引起巴比奇,并购买“瓦良格”号意图十分清晰,正是为了打造属于我国自己的航空母舰。巴比奇来华后,很快便参与到“瓦良格”号的相关改造工程之中。作为曾经的设计者,巴比奇无疑是最为熟悉这艘半成品航母的人。有了他的帮助,我国方面改造“瓦良格”号的难度和速度,都会得到提高。
也正是在这位前设计者的帮助下,最终我国顺利完成改造重建,获得了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
在完成辽宁舰的相关工作后,巴比奇长期活动于青岛地区,在我国政府的船舶设计公司之中担任要职。作为乌克兰人,巴比奇联通中乌,推动中乌合作,开展了一大批特种船舶的设计研究,持续为中国的海军力量添砖加瓦。
实际上,除此之外,这些前苏联专家们还深入到了我国军事发展的很多方面。我国的海空军事技术革新,与这些军事专家和其掌握的技术有着十分紧要的关系。虽说我国军事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努力,但也不能抹杀这些前苏联专家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他们,或许我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也不会如此迅速。
这些外国军事专家们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知识,我国也为他们提供了温暖和庇护。
在工作的过程中,以巴比奇、津琴科为代表的前苏联军事专家们,不可避免的与我国人民和工作人员产生接触。这一批老一辈科学家们,毫无疑问感受到了来自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宽仁。虽然我们并非是同一个民族,并非是一个国家,甚至双方曾经还结下过仇怨。
但中国人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却始终展现着自己的诚意,展现着自己的友善。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不仅是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来提升他们这些外国专家的生活幸福水平。我们更是用自己的包容文化和社会,来真正接纳他们,温暖他们的心灵。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感染力,使得这些前苏联专家们对中国十分欣赏。在中国生活多年之久,他们早已经深深喜欢上了中国。即便让他们自由离开中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也会留在这片土地之上。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