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红军按照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也称之为八路军,国民党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规模,只给三个师的编制。意思很明确,八路军只能按照三个师的编制,从所属的第二战区领取军饷和军需物资。
国民政府只给红军三个师的编制,中央军委也只好按照红军已经形成的三大方面军的序列,编成了第115、第120和第129三个师。
红一方面军作为中央红军,在当时情况下是处于绝对主力的地位,红一方面军主要军事主官也陆续成为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的组成人员。第八路军总司令无可争议由朱德担任,这于朱德在红军时期就是红军三个方面军的总司令来说,真是众望所归。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下三个师的师长都是由谁担任的。
第115师师长是林彪,林彪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军团军团长,他也是来自于井冈山的一员猛将。第120师的师长是贺龙,120师由第二方面军整体改编。说到资历,贺龙虽然没有上过井冈山,但是在发动南昌起义时他就是军长,还独自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根据地,无论是资历,还是对革命的贡献都放在那里。
这里重点说下129师,129师是由红四方面军改编来的,纵观前2个师都是由原来的军总指挥来担任,唯独129师的师长不是由之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出任,这是为何?难道是徐向前资历不够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者是张国焘,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张国焘正在接受批判,虽然张国焘还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事实上是处于赋闲状态。
张国焘给中国革命和红军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长征时张国焘准备另立中央,仓促率军南下,失败后再过草地,把一支接近10万人的红军部队,折腾到不足2万人。
中央军委考虑到,如果再由红四方面军负责人担任第129师师长,若任命的第129师师长不能正确认识张国焘的错误,在张国焘的蛊惑下,会不会把第129师带变了味,那对革命的损失,对党的损失,对抗日的损失,不亚于第二次分裂。
派谁去担任第129师师长最为合适呢,中央军委斟酌再三,还是走了一步险棋,任命刘伯承为第129师长,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副师长。师一级指挥机关任命后,中央军委同样采取了再加一层保险的办法,那就是在旅长的任命上,中央军委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385旅旅长王宏坤来自于红四方面序列,用以安抚红四方面军官兵,而386旅旅长选择了陈赓,中央军委任命陈赓担任386旅旅长,是考虑到陈赓在鄂豫皖根据地呆过一段时间,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总参谋长,熟悉和了解红四方面军的主要中高级指挥员。
由陈赓担任第386旅旅长,可以说中央军委进一步完成了129师的顶层设计,师和旅这两级高级指挥员基本掌握在中央军委手里,可以对红四方面军起到了极好的稳定作用。
刘伯承出任第129师师长,对于红四方面全体指战员来说,也没有不服气的地方。论资历,刘伯承是红军序列少有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前辈,从刘伯承投身军旅到抗日战争爆发,期间的履历非常靓丽。
早在1912年,刘伯承就担任了连长,1927年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1934年起担任红军总参谋长,还曾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会师后,刘伯承受中央军委委派,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一段时间。
刘伯承在红四方面军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性格沉稳,注重团结,特别是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深深得到红四方面军中高级指挥员的拥戴。
刘伯承得知中央军委由他出任第129师师长,知道这是中央军委包括毛泽东本人对他极大的信任,他也知道担任第129师师长可不同于担任其他两个师的师长那样,不仅要全身心的指挥打仗,而且还要花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搞好部队的团结,就是要让红四方面军的官兵们感受到,中央军委对任何一支红军部队都没有偏见,是保持步调的。
刘伯承来到第129师来,红四方面军官兵对刘伯承是非常欢迎的,因为刘伯承和他们之前相处过,他们之间也没有多少心理隔阂。自129师在刘伯承率领下誓师抗日后,虽然没有取得平型关大捷那样享誉华夏战斗,却以夜袭阳明堡,炸毁日军飞机,有力的支援了忻口会战得到了全军和国人的认可。
不仅如此,第129师在刘伯承的指挥下,在太岳山区频繁打击日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因为在刘伯承的眼里,红军根本不分来路,只要是革命队伍,只要为了抗日,只要能打胜仗就是好队伍。
这里再说到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担任第129师副师长,本意是要让徐向前在129师发挥压舱石的作用,避免红四方面军改编为第129师后,可能产生的不服从命令的情况。假如有这类事情发生,由徐向前去做说服和解,工作肯定会较为顺利,以避免战场命令不畅,贻误战机的现象。
徐向前接到中央军委任命后,还是非常高兴的,他当然知道中央军委这一任命,是要他在129师发挥稳定的作用。后仅仅过去半年,到1938年4月,徐向前就调出了129师序列,率领第129师一部和第115师一部向河北省南部进发,独自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成为独自开辟敌后战场的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