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81年,杜聿明临终前问蒋介石心腹郭汝瑰:你当年到底是不是共党
创始人
2025-07-08 18:03:33
0

郭汝瑰,绰号“郭小鬼”,国民党内陈诚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黄埔五期生,却是我党埋伏在国民党中最大的红色间谍。

1981年,前国军中将司令,被俘后经改造释放的杜聿明,在临终前受到郭汝瑰的慰问,杜聿明到死前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问郭汝瑰,“你当年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也难怪杜聿明到死都不能释怀,他在国军之时,虽然是死忠于蒋介石,有愚昧迂腐的嫌疑,但到底是黄埔出身,一代名将,他自问在军事和政治上,都颇有谋略与手段,但最后还是不明不白地被我军生擒在战场上,而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郭汝瑰。

但是由于我党的保密要求,郭汝瑰的身份一直没能解禁,以至于杜聿明直到临死,都还在想,在抛开党派立场的问题不谈的前提下,自己的失败,到底是自己在军事上无能呢?还是郭汝瑰技高一筹呢?

其实这种疑问,杜聿明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产生了,只不过,上一次听他说起这种种疑惑的人,还是蒋介石,而且时间,还要往前再拨个三十年。

那么,杜聿明当年是如何跟蒋介石阐述他的疑问的?蒋介石当时如何作答?而郭汝瑰,这位建国以前我党安插在国军中的最大红色间谍,又有哪些传奇事迹?

杜聿明的怀疑

郭汝瑰原名郭汝桂,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铜梁)。

1925年,18岁的郭汝瑰在他时任川军师长的堂兄,川军军阀郭汝栋的推荐下,报考黄埔军校第五期。

后来,郭汝瑰接触到了共产主义,于是在1928年入党,他的介绍人是我党早期的重要成员恽代英,他入党的见证人则是他的同僚,共产党人袁镜铭。

后来,郭汝瑰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就读,抗战后回国,入读蒋介石创办的陆军大学,他在抗战中一战成名,得以被蒋介石看重,一年三升,一直高升到国民党作战厅长的位置。

而直到这时,郭汝瑰重新联系我党,并在我党的指示下,连续给国军军队下“迷魂汤”,导致国军本就在我军面前胜算不大的战力更加下滑,并连吃败仗,就连国军中少有的智力派将领杜聿明,也被他坑算过一道。

1948年,蒋介石御用的“救火队长”杜聿明,又一次在我们解放军的手中吃了败仗,而杜聿明战后总结,发现导致自己失利的最大原因,就是国防部下达的作战指令,看似一本正经,实则根本是把自己和部队往火坑里送。

而下达这份作战指令的人,正是国防部的两位高级官员,顾祝同和郭汝瑰。

杜聿明忍不住怀疑,这两人是不是共产党那边派来的奸细,专门指导国军打败仗?

于是,杜聿明便到蒋介石那里告状,结果蒋介石摆摆手,“墨三(顾祝同)我了解地!他不可能通共!郭汝瑰也不可能!”  

蒋介石是个自大的人,他对自己的驭下之道、用人权术颇为得意,他时常挂在嘴边,跟属下和侍从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表示这就是自己的用人艺术。

用这句话,蒋介石很是笼络了一批死忠。

对郭汝瑰的任命,就是他亲自下达的命令,此时却被杜聿明怀疑,这不是赤裸裸在打他蒋中正的脸吗?

因此,蒋介石当时就冷着脸,要杜聿明说出他质疑郭汝瑰的原因,而且强调他要“实事求是,不可胡言”,大有他杜聿明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就要他好看的意思。

而杜聿明显然对校长的脾气知之甚深,于是也就很认真地列举出了,他怀疑郭汝瑰的三条理由。

而杜聿明所说理由,就很直接,也很典型。

他说,“校长你也知道,咱们国军之中,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军官贪污,士兵贪财……但是那郭汝瑰,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堪称清正廉明,我去过他的家中,他家的沙发,打着补丁,他在抗战期间,别人在发大财,他家居然穷得揭不开锅……”

“还有,郭汝瑰曾多次拜读先总理中山先生遗留的三民主义著作,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很是推崇,但后来查过,他看的是红色言论……”

杜聿明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一个国军的将军,去看红色言论,这不是通共是什么?但杜聿明没敢再说下去,因为蒋介石的一张脸,已然红了。

蒋介石的脸直接涨成了猪肝色,但他愣是一言也不发。

他能说什么呢?能说自己的军队中清廉成风,清明如常吗?能说郭汝瑰此举很正常,因为我国军军人当以清廉持正为本吗?

相比之下,郭汝瑰的清廉、正直、俭朴,在腐败的国军中确实是异类,但是蒋介石敢认同杜聿明的话,说郭汝瑰是共产党,或者有通共行为吗?

传出去,让人家知道他蒋中正连个不爱银钱、不吃民膏的人都容不下,那不是把他蒋中正的脸啪啪按在地上踩吗?

再者说了,国民党的军队爱读孙中山的著作有什么不对吗?

如果他敢去纠郭汝瑰的小辫子,那绝对是打自己的脸。

如果不是他蒋中正驭下无方,国军的贪污腐败会这样严重吗?  

基于以上考量,哪怕是蒋介石心里认同了,杜聿明所说的郭汝瑰的种种可疑之处,他也不敢点这个头,不然传出去,就成了他蒋中正打压清廉,默许腐败了。

这种黑锅,他可不敢背。

于是乎,尽管杜聿明背了一脑门子的官司,存了一肚窝子的郁闷,也没处发泄,这事儿到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郭小鬼”

这件事情,一直到杜聿明晚年的时候仍不能释怀。

他曾经写回忆录回忆淮海战场时,提起到郭汝瑰,说他“又矮又小,所以称他为小鬼,而蒋介石和顾祝同,都很听这个小鬼的话,结果,我们前线将领都被这个小鬼滴溜溜耍着转圈子。”

由于这个时候,郭汝瑰的身份秘密还没有解禁,他的身份还是一个起义将领,因此杜聿明也闹不明白,郭小鬼当年那些看似实之,实则虚之的作战指令,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为。

然而不得不说杜聿明看人之准,认人之深,郭汝瑰确实无愧于杜聿明给予的“小鬼”的评价。

他确实就像杜聿明所言,是一个躲在蒋介石这个“大鬼”身后的小鬼。

也是我党插在敌人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其身份之奇,其地位之高,犹如扎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枚钢钉,屡屡在关键时刻,背刺国民党,坑算蒋介石。

在郭汝瑰逝世后的追悼会上,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悉数到场,为这位革命功臣悼念送行。

而在当时,时任中央领导人郭汝瑰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他的悼词上写着“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

确实,郭汝瑰在国民党国防部的位置上,曾经数次为我党提供关键情报。

我军在孟良崮围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的74师的时候,就是靠郭汝瑰的一条情报,来占得先机的。

当时,张灵甫的74师作为国军三大兵团的前锋,大摇大摆地进军,态度十分嚣张。

而当时,陈毅和粟裕两位首长在面对张灵甫的进犯的时候,则陷入两难。

这时候,郭汝瑰来了一条情报,说74师与后军脱节严重。

只这一条情报,就让陈、粟两位首长坚定了决心,成功把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给歼灭在孟良崮。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累计给我党送来了一百多条有用的情报,导致我军在各处战场均占得优势,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智将郭汝瑰

其实,在郭汝瑰的生涯履历中,除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作为我党插在敌人内部的最大间谍,屡屡在关键时刻发挥重大军事和情报作用以外,郭汝瑰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也在正面战场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有过很重大的战场表现。

在担任54军参谋长期间,郭汝瑰对武汉保卫战的一些看法,也能看得出他作为军事家的战略素养。

当时,对于武汉保卫战,大部分人的意见,就是凭借兵力死守。

但是郭汝瑰却说:

“我军可利用山地寻机予敌以深重打击,若不能击破日军,则长江南岸守军应跳出圈子,免遭歼灭,长江北岸同样在黄坡不能击退敌人,也自行撤退。”

“敌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突破武汉外围,也仅能获武汉空城,而我军则无重大伤亡……日军也永远不可能征服中国!”

郭汝瑰这一番发言,当真是高屋建瓴,即使是放到现在,依然是一番很有远见的战略卓识。

因为他的作战分析,与陈诚等人制定的作战方案,从本质上已有差异。

陈诚等人虽调集重兵,且层层设阻,步步为营,阻敌于武汉外围的决心很大,但是其根本目的是力保武汉不失,但代价却是损失几十万生力军,这完全是一场考验防守军意志力的消耗战,所得最好结果,也不过是守住一座武汉,但战死众多,是惨胜如败。

而郭汝瑰的建议,却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武汉会战。

他建议部队以有利地形,以逸待劳,阻击日军,但是并不抱定“背水一战”、“与城共存”的前提。

“与城共存亡”、“背水一战”的口号看着很响亮,也很激励人心,很鼓舞士气,但是却也很分情况,要建立在交战双方军事基础相差并不大的前提下。

而武汉保卫战却不同,先不说日军在“明治维新”之后,装备的武器水准都等同或接近于西方军事强国,国军与之相比完全不占优势,单说士兵的单兵素质和战斗意志,双方也有显著差异。

就更别提日军是进犯之敌,一路高歌猛进,而国军是上海战败,溃退武汉,士气基本打没了,所存也不过是哀兵之誓死存亡之气。

但是郭汝瑰却建议,国军不要头铁地说什么“誓与城共存亡”,而要灵活机动地进行防守反击,打不过就撤,退到山地之中与敌周旋,不要在意武汉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不是失了气节,丢了国面,而是头脑清醒,审时度势。

毛主席在就曾提到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句话,与郭汝瑰的武汉防守战的要义异曲同工,意思是我们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我们跟敌人周旋许久,等到力竭之后脱离战场,再徐徐图之。

而日本人呢,所得最好结果,也就是拿到一座空城武汉,然而拿着这座空城,他是既用不得,又伤不得,惨胜如败。

而我们呢,虽然暂时丢掉了一座武汉,但我们保住了一支有生力量,等到将来日本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把力用尽了力竭了,把刀用钝了挥不动了,然后我们再用武汉保卫战中保下来的这几十万精锐,把敌人赶出去。

毕竟,抗日战争,我们的根本胜利不是保住了某几座大的城池,而是要把敌人彻底地,坚决地赶出国门,与此战略目标相比,几座大城的暂时易手又有何妨?

一番话,既能暗合点名战术要旨,又能从全局战略出发,说得算无遗策,讲的掷地有声,可见郭汝瑰在近十年的军校生涯中,确实是没有辜负过大好光阴的,他是真的学到了本事,用到了知识。

结语:

郭汝瑰于1949年12月10日在四川宜宾发布起义通电,他麾下的蒋介石嫡系72军全体起义,迎接解放军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进入宜宾城。

这个消息,把人在台湾的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娘希匹,郭汝瑰!”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享年90岁,我党则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称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已经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在想起自己这波澜壮阔的一生时,有一个男人,必定是他永远的梦魇,这个人就是陈友谅了...
原创 晚... 李隆基的晚景凄凉,都是咎由自取。 在收复长安之后,唐肃宗派遣使者去蜀地迎接李隆基回京,但这个时候李隆...
原创 此... 在封建时期,中国曾与周边众多国家有着密切的往来,其中以战争征服为主。这使得中国的影响力遍及远至欧洲、...
原创 这...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培养人才,特命李靖向侯君集传授兵法。这本应是为了加强大将之间的感情,但出乎意...
原创 “... 白起,秦国兼并战争的一把利剑,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论战功,白起称得上是秦国所有将领中功劳最大的一个...
原创 苏... 1976年9月6日,苏联空军中尉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至日本,这一事件给苏联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损失。...
原创 连... 在封建专制时代,科举制度是一种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而在这个历史时期,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人并...
原创 玄... 公元626年,李渊见惨剧已成,也只得无奈接受现实,只是苦苦哀求李世民善待10侄子,可是魏征只说了一个...
原创 资... 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浅谈明朝初期和中后期经济结构的变化 明朝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郑和七次下西洋和...
原创 金... 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繁荣盛世的大宋没想到亡得那般屈辱。 公元1127年,金朝对大宋的“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