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想因为此事遭到刘邦的怀疑,认为自已有谋反之心;更重要的是张良忠于汉室,同时韩信就算是不是真的谋反已经不重要,在君主的心中已经有谋反之意,因此张良不会插手这件事情。
张良和韩信的交情一般,为了自保只能见死不救
任何时代帝王贪恋权势的同时也害怕皇位被夺,因此杀害开国功臣的事情屡见不鲜。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汉朝初期的三杰只有韩信一人没有善终,并且萧何还参与了谋杀韩信的计划当中,那么身为其中另一个豪杰的张良为何袖手旁边观?
要知道汉朝三杰当中,萧何与韩信的关系最好,就连萧何为了证明自已没有谋反与吕后同伙杀害韩信,更何况是当时与韩信交情一般的张良。张良本来生性淡泊,不想加入朝廷的纷争当中,自然不会去救韩信。
张良对刘邦非常忠心,宁愿损失朋友也要让国家稳定
张良与刘邦初相识的时候就相谈甚欢,两人一起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战争,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革命情感,并且两人惺惺相惜,从一开始张良就对刘邦都非常忠心,一心想要忠于汉室。刘邦在汉朝三杰的帮助之下建立了一统,成立汉室,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建立也有张良的一部分,怎么会任由韩信谋反让国家再次陷入混乱当中。
因此张良宁愿选择当一个旁观者,虽然会失去一个朋友,一个国之栋梁,但是可以让汉朝安稳,再说韩信这个人能力的确非常高,但为人处世过于高调,可以一直在作死的边缘试探,自古以来“功高盖主”又不知收敛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张良为了避免刘邦和吕后怀疑,只能视而不见
虽然杀韩信是吕后瞒着刘邦做的事情,但这件事的确让刘邦松了一口气,刘邦表面上不想相信韩信会背叛自已,但是随着军心所向、权力的偏差都让刘邦感受到韩信是一个威胁。因此听闻韩信被杀的时候,刘邦心里还是高兴的。毕竟韩信谋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这个时候张良再出手救韩信,一定会引起刘邦的怀疑,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张良为了明哲保身也好,贪生怕死也好都只能选择不作为,当作什么都不知道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萧何通过这件事已经投靠了吕后,张良已经是孤军奋战,不如成为一个“吃瓜群众”更安全。
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封张良为万户侯,却被张良婉拒,张良用自已的行为表明自已不会威胁帝位的态度,在帮助吕后稳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后,张良就告老还乡成为一个隐士,这个如此懂得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人又怎么会插手韩信的事情呢,张良是最聪明的人,宁可抛弃一切身外之物而选择保命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