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农民在深山发现日军,后报告苏军,激战26天死伤惨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但是,对日本的战争却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很多日军都不愿意接受失败,一些军官为了让士兵继续打仗,甚至故意屏蔽了信息,使得日军士兵根本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
所以日本主力基本投降后盟军还打了好几场,专门针对日军残余势力的战争。这其中虎头要塞最为激烈,苏军为了打下这里的日军,甚至出动几十架轰炸机、毒气、液体炸药,而他们的对手则仅仅只有1400日军。
那么,为什么这1400日军这么难打?
1、北上计划遇阻,日军修建“东方马奇诺防线”
二战当中日本前期主要是在中国发动侵略,后期他们为了能够掠夺战争资源,则把战火烧到了东南亚以及广阔的太平洋。不过,日军其实一直储备着一支精锐,等待着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决战。这个对手就是当时的苏军。
日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两个不同计划。一个计划是南下进攻当时的民国;另一个计划则是北上夺取当时苏联的远东地区,因为日本对苏联的地盘也算是垂涎已久了。当年的日俄战争就是这么发生的。
不过,由于在诺门坎战役当中,日军被朱可夫带领的苏军打得落花流水,使得日军“北上”的计划一开始就被扼杀了萌芽。所以,之后他们主要在执行“南下”的计划。可是,不论是日军还是苏军,都把对方看作最危险的一个敌人。
为此,苏军哪怕是欧洲战场最为艰难的时刻,依然在远东地区保留大量的精锐,随时准备与闯进来的日军决战;而日军则在悄悄地布防。当时他们把东北作为侵华的大本营,而东北又恰好与苏军相护毗邻,日军因此也在心里琢磨如何防备苏军、如何进攻苏军。
东北地区的地形非常的有特色,基本上周边地区都是不利于大规模作战的山区,而苏军最擅长的就是大规模坦克作战。而东北的内部地区则多是平原,非常适合苏军千里奔袭。为此,日军开始在边境大修军事要塞。
即通过构建攻防兼备的地下要塞,既做好应对苏军进攻的准备,也做好进攻苏军的准备,于是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的惨剧。日军每年强行拉数千中国人到这里修建要塞,而这些修建要塞的中国人,大部分都被他们当成了“一次性用品”。
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出来的机会,直接被他们虐杀在了要塞里。以至于后面很多人表示,在附近经常看到尸骨堆。
通过反复多年抓捕中国人修建,这里的要塞到了后面已经可谓是坚不可摧,日本人自己更是叫嚣这是东方马奇诺防线。其实,他们这个比喻打得非常的精妙,之后这些要塞与买奇诺防线一样,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
2、“东方马奇诺防线”真的成了马奇诺
1945年8月8日,因为欧洲战场基本结束,苏军正式对日宣战,然后开始进攻。
那么,此时这些日军修建的要塞,为什么没能起到阻拦苏军进攻的作用,又为什么后面会有日军在日本投降后依然顽抗呢?要说他们修的这要塞没有一点儿用处,其实也不算是特别的准确。就比如虎头要塞,这个要塞起了作用。
因为这里是苏军进攻的必经之地,所以苏军宣战后首先就对这里发动了进攻。并且,由于日军在这里工事严密,而且还有着大量的武器弹药,这里给了苏军很大的阻碍。虎头要塞并非一个点,而是多个工事组成的一个要塞。
苏军在这里的进攻受到了日军很大的阻挠,但是却并没有改变日军覆灭的命运。
虽然,从当时的战术上来说,日军应该聚集兵力到东北的边缘地区,以此挣取在对苏军不利的山区与苏军进行决战。但是由于日军长期穷兵黩武,他们此时在战场上,基本上捉襟见肘。
中国战场此时不论是国军还是我军,都因为多年的抗战逐渐提升了战斗力,日军不得不把自己大量兵力调走,剩下留在东北的日军并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新招来的,精锐则基本上被迫投入到战场去。
而且,不知道是因为这里的日军主将出了问题,还是因为一些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布防也很奇怪。他们并没有在四周放很多兵力,反而把更多的兵力集中到了中部的平原地区。
所以苏军虽然遭到了一些阻拦,但是很快就打到了平原。平原地区日军根本没法跟苏军比,虽然这里依然有六七十万的关东军镇守,但是他们坦克奇缺、平原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也不足;
而苏军则是坦克成群,且习惯于平原大决战。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苏军很快击溃了日军的主力,五六十万关东军被俘,其中大部分人被苏军送去西伯利亚改造去了。
3、战后之战:山中日军与苏军进行最后的对决
然而,就是在日军主力被歼灭,而且日本基本已经投降后,一个当地农民却发现了秘密。
这个农民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胆子大,他想要到周围的山上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时苏军、日军,包括抗日义勇军经常在山中打仗,所以战场上会留下来一些东西,这其中一些东西有些价值,农民捡来可以利用或者是拿出去卖钱。
于是这位当地号称“张大胆”的村民,就在附近的山里拿着木棍儿到处戳,想要在落叶当中找到什么东西。就是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找到几个山货填饱肚子,也算是一件不错的事了。可是,他的木棍儿无意间挑开一个小洞。
“张大胆”仔细往小洞里一看,居然是一个透气孔外加枪眼!
这让“张大胆”吃了一惊,赶紧小心翼翼地躲藏起来。果不其然,他很快看到了一队日本兵,这可把“张大胆”给吓坏了。于是趁着日本人没发现,偷偷地赶紧下山。
此时苏军尚且没有离开,并且正在清剿可能的日军残余部队。“张大胆”赶紧把消息告诉了附近的苏军,苏军听了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这日本主力都被消灭了,逃出去的最多是一二亡命之徒,“张大胆”却看到了成队的日军,还有非常坚固的日军堡垒?
难道山中还有日军大部队?
于是他们在“张大胆”的带领下来到山上,很快苏军就发现了山中确实有日军。苏军的第一想法是招降日军,结果日本人发现苏军后,居然主动向苏军进攻。这让苏军大为恼火,开始朝着日军发起猛烈攻击。
这个时候苏军不论是火力还是兵力,相对日军都有着极大优势,所以苏军丝毫不吝啬炮火让坦克和火炮一起朝这里发射,把虎头要塞的外围打得炮火连天。但是,里面的日军也不甘示弱,对着苏军猛烈还击。
由于日军是躲藏在工事里面,位置上相对苏军要好得多,所以苏军虽然人多,但是一时半会儿非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被1400多日军给杀伤了不少有生力量。苏军又向日军发起了冲锋,尽管苏军表现都很勇敢,但是却拿不下要塞。
因为这里是日本人苦心经营的据点,苏军即便是不畏牺牲也冲不上去。
第二天,苏军找来几十架轰炸机、歼击机,对着日本的工事一顿狂轰滥炸。但是日本人躲在地下工事,炮火一时间还打不到他们,只是把他们外围的工事炸毁了。苏军一方面继续加大炮火的攻击力度,另一方面又找来了液体炸药、毒气弹等武器,对着日军一顿招呼。
虽然日军因此死伤惨重,但是他们却坚守不降。
4、日军真的这么难打吗?苏军动了小心思
最终这苏军针对1000多日军的战斗,硬是打了26天才算是结束了,1400多日军被歼灭1387人,剩下的53人突围了出去,但是也很快被歼灭。
那么,为什么这支虎头要塞的日军,居然在之前的战斗当中没有出现,也不知道日军不行了的消息呢?原来,这虎头要塞很大,而且是好几个工事组成的,所以各个工事之间都需要通讯手段联系。
这1400多人是日本关东军第783国境守备大队。他们在战斗刚刚爆发时,就与后方日军失去了联系,所以他们一直躲在工事里没有出来,而且也不知道外面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由于这块工事比较隐蔽,苏军虽然调集了兵力,却没有找到这块工事。
所以本来负责攻打这块的苏军,在没有找到日军后直接长驱直入往南去了。这就导致这里的日军一直活了下来,苏军不知道这里还有日军,日军也不知道苏军已经打到他的老巢去了。等到农民发现了这里的日军,苏军和日军才再次碰头,双方因此厮杀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这里的日军这么难打,苏军要调集轰炸机过来,还打了26天之久?
日军此时也算是山穷水尽了,真的需要苏军付出如此的代价吗?其实,日军占据有利地形比较难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工事就修在苏军边境,苏军也正好借着这个轰炸的机会,把这些可能威胁他们的工事炸毁。
经过苏军这么一番轰炸后,这里的工事基本上失去了军事价值,也就失去了对苏军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