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一词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因此而被载入史册的典型,一个是将门“虎子”赵括,一个是三国名门马谡,两个人都是自幼熟读兵书的“贤才”,能在战前高谈阔论,但谁知在战场上竟毫无反击之力,一个生生毁掉了赵国四十万精锐,一个活活葬送了诸葛亮的北伐梦。
而被我们认为同样只会“纸上谈兵”的兵仙韩信却能登坛拜将,创造出破赵灭代、虏魏夺齐的不败神话,这两类人究竟相差在哪里了?是才华差距?是命运使然?还是眼界高低?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兵法》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也就是说兵法是死的,而战争是变化无端的,能够根据不同敌情随机应变而取胜的才能被称为“神”。
我们看赵括和马谡两人,他们的相同之处就是家境优越,一个是战神家的小少爷,一个是马家的贵公子,当然从小就开始学习兵法,满肚子的制敌战略,也梦想过自己上阵杀敌的威风,面对书本,他们信心百倍,各种案例计谋接踵而来,甚至在与父亲谈论军事时也不能挑出毛病,完全地将书本奉为圭臬,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变动,觉得战事一定会按照书本里讲的那样发展,盲目自信,于是落了个身死名败的下场。
反观韩信,他当然也熟读兵书了,可是他从来不把兵书看作是既定的结果,在他眼中,所谓的兵书、阵法不过都是帮助他取胜的工具而已,破魏王豹时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在井陉口之战中上演“背水一战”的奇迹,夺齐地时用的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谋,每场战争,都能根据不同的敌人、地形、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应对之法,将兵书之法活学活用,不生搬硬套才能屡战屡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说赵括马谡两人是典型的“学院派”,那韩信就是“自由派”,学院派接受过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却很难在实践中发挥出该有的力量,他们过于信“书”,所以走不出“书”,看不清世事的变幻莫测,觉得“书”就是全部的、正确的世界。
经多见广,如臂使指
战争首要的成败因素,不是将帅的眼界高低,而是眼前的小事,比如这场仗需要多少兵马、粮草,应该如何鼓舞士气,整治军队,这些都是切切实实需要操心调度的实事儿,否则每天面对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还没有开始打仗,人心就散了,士气就低了,而这桩桩件件,都不是读几本书,套一套公式就可以解决的,都是需要切实观察,真实体验的。
众所周知,韩信出身穷苦,少年时的“胯下之辱”在他暗淡的前半生中都不值一提,后来恰逢天下大乱,他带着剑投靠项梁,在部队中默默无闻地充当一个大头兵,项梁败亡后,又归属项羽为郎中在这其间曾多次为项羽提出建议,虽说未曾被采纳,但肯定也是跟在项羽身边学到了不少,也就是说,在投靠刘邦之前,韩信不仅亲身参加过战斗,还接触到了很多高级的军事谋划,所以清楚地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
后来归汉后,先是担任连敖,后来在夏侯婴的举荐下担任治粟都尉,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但他依旧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否则为何文吏出身的萧何会赏识举荐他为大将军呢?这些底层打拼的经历都是韩信学习的途径,他见过战争的残酷,也多次死里逃生,所以他真正懂得战争。
换句话说,韩信的每个战略抉择,每个军事信条,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都是在生死之间的领悟出来的,而赵括马谡的文韬武略是在养尊处优、不接地气里读出来的,这两者的价值自然不能相比较,所以前者被奉为“兵仙”“神帅”,后者就只能在史书中留下骂名。
时势英雄,天纵奇才
在战争中,己方的能力重要,对手的强弱也决定了胜败,不得不说韩信的运气很好,六国各自为战,他的对手都不太具有战斗力,所以才成就了韩信的传奇,如果像赵括马谡一样,一出场遇到的就是神级将领,那结果就很难说了。
先说赵括,他的首次对决就遇到了秦国战神白起,这是连他的父亲赵奢都无法战胜的存在,而他既没有单独领兵打仗的经验,又没有统兵能力,丝毫不占任何优势,所以他的败是可想而知的;马谡也是如此,诸葛亮不顾众人意见任命新人马谡为前锋,而马谡在行军中过于自信,违背了原先的作战部署,又遇曹军大将张郃,这是连诸葛亮都忌惮的人物,所以痛失街亭,使得北伐大计落空。
跟他们两个比起来,韩信就幸运地多了,拜将后的首战是魏豹,魏豹是一个墙头草似的人物,根本不具备什么才能;其后是章邯,章邯作为秦国老将,实力当然不容小觑,所以韩信没有正面刚,而是先搞垮敌方的心态,后来才突然开战一举击垮了章邯;第三战是陈馀,他的身上有未脱的贵族习气,在军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虽不至于是个庸才,但也不算是个有力的对手,所以在韩信背水为阵时没能察觉,导致大败;
就算在与昔日的上司项羽最后对战时,也是依靠人多势众,韩信、彭越、英布、刘邦,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所以在对决时靠着天时地利人和战胜了项羽,怪不得项羽最后感叹道“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结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而想把学来的理论准确运用,就需要一点一点地实践,一步一步地积累,有多少满怀“韩信梦”的壮士最终却成了赵括马谡,决定成败的,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当然,如果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就更好了。#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