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韩信被处死后下场凄惨,萧何说出12个字,成为口头禅流传至今
创始人
2025-07-08 09:03:05
0

君命难违,猜忌之心人之常情。#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那一夜,萧何约韩信于城外密谈。两人言笑晏晏,情谊依旧。待酒至半饱之时,萧何忽发难色,语带哀怨地说:“大哥,我奉皇命而来,不得不为天下苍生除你于世!”

韩信霎时变色,还未及反应,萧何手下已将其制住。

韩信挣扎哀求,但最终还是命丧黄泉。

01

韩信的身世,是个名留千古的谜团。

他的出身和成长历程后人不得而知,但他的发迹与没落,都被一一写进了史书里。

韩信最早投奔了项羽所率领的楚军,可项羽为人高傲自满,根本听不进韩信的劝谏,也丝毫没把他放在眼里。破釜沉舟,击败章邯以后,已经升任执戟郎中的韩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槽。

韩信毅然决然的投奔了汉王刘邦,当时的刘邦与项羽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项羽是不可一世的霸王,而刘邦只是个得罪了项羽,而被分封至“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蜀地的诸侯王。进入汉军后,韩信当上了连敖,与他此前所担任的执戟郎中官职相近,属于“平级调动”。

不过,韩信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成为大将军。此时的汉军,从上到下,充斥着一股沮丧的气息。外出的道路,已经悉数被封锁,或许刘邦将要带领着这支军队,在深山老林里默默无闻的过完一生。

所以,出逃的官兵不计其数。刘邦担心,这一来二去自己会变成“光杆司令”,于是下令,所有的逃兵,一旦被抓捕,立刻处以极刑。

不过,韩信还是决定尝试一番,趁着月黑风高离开了汉军营地。很快,他就被抓了回来。刑场上,刽子手一刀一个连砍了13个人头,眼看就要轮到韩信,他带着一生的激愤与不甘,仰天长啸:“主上难道不想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把壮士给斩了?”

这席话,让监斩官夏侯婴倍感惊讶,随即下令刀下留人,把韩信请进屋内畅谈一番。这是第一次有人,愿意认真听韩信说话。

韩信滔滔不绝的分析起了当前形势,并对未来的战局作出了判断。顷刻间,夏侯婴被折服,立刻向刘邦举荐这位人才。刘邦看在夏侯婴的面子上,将韩信破格提拔为治粟都尉,相当于军队的后勤部长,而萧何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在与韩信长时间的接触后,萧何愈发觉得,韩信就是汉军未来的希望。

萧何清楚,韩信的梦想是当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于是亲自向刘邦保举。大将军一职,事关全军安危,必须由可靠之人担任。

可刘邦打量一圈,实在没有发现韩信身上的过人之处,可又不好直接回绝萧何,所以就用上了“拖”字诀。

韩信一看,这知人善任的汉王,也不过如此,不值得自己再继续等候下去。于是,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骑上马匹,在月色的掩映之下,向北窜去,准备逃回老家。

这时,情况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萧何是个爱才之人,听闻韩信逃跑,也顾不上向刘邦打招呼,翻身上马。一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名画,在林间上演。

大营中的刘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萧何跑了。一时间,他心如死灰,顿感未来无望。

刘邦独自烦闷地喝酒,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创业理想。

就在刘邦郁郁寡欢之时,萧何突然回来了。刘邦质问他为何离开,萧何解释他是去追回一名仓库管理员韩信。刘邦不解萧何为何要追一个小角色,萧何说韩信是夺取天下的必要之才。刘邦曾与韩信有过接触,但并未看出他有何过人之处。然而面对萧何的坚持,刘邦还是决定试着提拔韩信,先让其当个将军。

但萧何认为这样留不住人才,坚持要刘邦亲自册封韩信为大将军,并给足仪式感。为了信任萧何,刘邦只好勉强同意,按萧何的安排举行了隆重的任命仪式。仪式当天,士兵们为看到平民出身的韩信跻身高位,也对自己的前程充满希望,士气大振。后来,随着韩信屡建奇功,位列列王。

然而,功高震主是君王们永恒的忧虑。刘邦开始担心韩信的实力,生出除之的心思。更令刘邦不安的是,韩信有能力在自己死后割据一方。为了自己和大汉的利益,刘邦认定韩信必须除。

02

韩信跟随刘邦,立下赫赫战功,颇受重用。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听信谗言,开始猜忌韩信,两人渐行渐远。韩信心有不甘,欲谋反叛。

与此同时,萧何仕途顺利,担任丞相之职,受到刘邦和吕后的信任。当韩信起兵造反的消息传来时,萧何毫不犹豫,向吕后献上一计:设下局,诱韩信入宫,然后将其擒杀。

吕后深谋远虑,洞悉这是个除去心腹大患的好时机。她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派人传话给韩信,说刘邦已灭陈狶,请他速来庆贺。韩信中计,大步走入了宫殿。

就在韩信意识到中计的时候,已来不及了。吕后命人将他绑起,准备处决。韩信恳求吕后遵守刘邦的三不杀之约,但吕后没有退缩。在一旁的萧何再次献计,设法避开三不杀的限制,最终韩信还是命丧宫中。

当韩信倒下的那一刻,萧何流下了眼泪,说出了那十二个字:“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计。”一时之间,悲喜参半。

这样的结局,韩信与萧何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忠心耿耿,一个机智过人,一方设局,一方中局,最终导致了韩信的失败。

03

此事最终酿成何种后果?吕后得志,操控朝政,祸乱骤起。而萧何也在多年后被诛杀,生前作为尽归黄土。唯有那功高盖主的韩信,早早殒命,身后却金戈铁马,香火不绝。永世流芳,歌颂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宿命。

如此看来,韩信之死,波及的不止他一人,而是演变为一场政治悲剧。

刘邦猜忌忠良,吕后秉志不轨,萧何为难而屈从命运,三人各怀鬼胎,最终造成一场空前绝后的惨剧。我们不应简单归咎于一个人,而要深思,如果当年所有人都能舍小家,顾大局,是否就不会出现这样触目惊心的结果?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1年8月,毛主席在巡视南方的过程中,与许多地方的党政军领导人会面,毛主席在接见这些人的时候,经...
原创 从... 我们看过《史记》后,会对其中的《李将军列传》留下深刻印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对李广的遭遇感到扼腕...
原创 俘... 太监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一种第三性人类。最早的太监都不是自愿的,其实就是一种刑罚,我们都知道这种刑罚...
原创 回... “不自由,毋宁死”美国人亨利在殖民时代中呐喊出来的一句话,成为了美国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信条,不论是代表...
畅谈改革(三)“大包干”在争论... 实际上,早在1957年,浙江永嘉等地就搞过包产到户,但当时永嘉县委书记李云河等都被撤职查办,有的还被...
原创 施... 考古是一项充满神秘和发现的工作,我国的考古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由民间无意间发现的古墓,这些偶然的发现成为...
原创 吴... 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此事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每况愈下,身边需要人照...
原创 二... 是否有人像我以前一样,从字面理解以为国民党“考试院”仅仅是个负责全国学生考试的专门机构 后来我发现搞...
原创 《... 老虎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却是为祸一方,难于捕杀的“大虫”。 在《水浒传》...
原创 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