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上海发生“一月风暴”,向上海市委全面夺权,随后成立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为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张春桥担任上海市革委会主任,相当于上海市市长,姚文元、王洪文、徐景贤等担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上海市副市长的职务。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曾担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还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周丽琴。
周丽琴究竟有哪些特殊的经历呢?
周丽琴是嘉定人,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属于上海人,生于1940年,周丽琴的童年可以说受尽了旧社会的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又被日寇占领,周丽琴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了,生活难以为继,不得已之下,母亲便将周丽琴送给别人做了童养媳。
9岁那一年,周丽琴听到一个好消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周丽琴终于获得了“解放”,也就从此刻开始,一个人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周丽琴的心里,他就是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周丽琴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她有机会接受教育,在党与国家的关怀下,周丽琴完成了初中学业,这在当时已经算是知识文化分子了。
中学毕业后,周丽琴决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当时中国已经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周丽琴的家乡也成立了外岗公社,年轻有文化的周丽琴受到组织的关注与培养,担任外岗公社葛隆大队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虽然只是一名女子,但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妇女也能撑起半边天,周丽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带领大队成员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中,原来,葛隆大队生产的粮食只够三个月的口粮,在周丽琴的带领下,不仅完成了自足,还有多余的粮食上交国家。
此外,周丽琴还在葛隆大队开办了一些企业,比如说五金厂、领口厂、别针厂等等,生产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葛隆大队还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伍,改造了村里的危房旧房,在周丽琴的带领下,葛隆大队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的新气象。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周丽琴却成为被批斗的对象,她被划定为“当权派”、“走资派”,不断受到批斗,但是周丽琴的为人父老乡亲是最清楚的,不久,周丽琴便获得了“解放”。
1970年,周丽琴被任命为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副市长,不过,周丽琴没有一点官员的架子,每次从市区开完会,就立刻回到葛隆大队的地里劳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可以看到,周丽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都与人民群众奋战在一起,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
1973年,党的十大在北京召开,周丽琴作为上海代表,到北京参加了会议,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也被及时控制,像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等都接受了隔离审查,周丽琴并没有,相反,她还被指定为上海市委揭批“四人帮”领导小组的成员,一直到1978年,周丽琴始终都是上海市委常委。
不过,接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随着邓小平被确定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及华国锋等领导人的退出,中国迈入了新的时代,周丽琴也走上了下坡路。
1978年,周丽琴被免去了上海市的相关职务,回到家中休养,三年后,周丽琴才被重新安排了工作,到嘉定地毯厂当副厂长,后来,周丽琴又做过幼儿园园长与招待所的工作,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晚年的周丽琴生活在嘉定一所40平米的房子里,屋里摆设十分简陋,墙上挂着她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嘉定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提出要收藏这张照片,周丽琴说:“等我见了马克思,你们随便处理好了,但是现在我能拿出来看一看,哭一哭,想想过去的事情。”
据说,1976年当周丽琴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她哭了一晚上,两次吃下速效救心丸,可见,周丽琴对毛主席的感情与大多数人一样,都是非常深的,让我们通过周丽琴的故事,缅怀一下逝去的伟人毛主席,还有那段特殊的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