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2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达了1941年第0250号命令。
上面清楚地写着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国发起进攻之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没有做出有效的指挥,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
同时,还擅自离开西方面军战斗岗位,最终导致防线被突破。鉴于此,剥夺巴甫洛夫和克里莫夫斯基赫军衔,并判处枪决。
由此,巴甫洛夫正式成为二战时期,苏联方面所死亡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只不过他不是在战场上光荣地战死,而是在刑场上被屈辱地处决。
巴甫洛夫究竟做出了这样糟糕的指挥,方才导致斯大林非要将其处决呢?
纵观巴甫洛夫的前半生,他的生涯十分顺利,晋升速度很快,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就当上了机械化团团长,并在之后的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指挥才能。
当时正处20世纪20年代末,装甲坦克这种东西还没在战场上得到大规模的运用。苏联红军方面就已经充分意识到这种武器,在将来的战场上所能够体现出来的重要作用。
由此 苏联立马下令实验性地组建了两个坦克团,其中出任团长的一个是后来二战时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有着超神发挥的朱可夫元帅,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也已经小有名气巴甫洛夫。
由此可以看得出,苏联内部对于巴甫洛夫是给予重望的。
到了1940年的时候,朱可夫和巴甫洛夫相继被提拔为大将。一年后,斯大林让朱可夫去负责带领西南方面军,而让巴甫洛夫去负责带领西方面军。
不久后,随着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正式发起“巴巴罗萨”计划。巴甫洛夫所指挥的西方面军将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巴甫洛夫所在的西部战区是苏联最为重要的一个战区,驻扎在这里的苏军一共拥有多达67.2万人,以及100087门各式火炮,2201辆坦克、1909架飞机。
而德国方面所集结的兵力一点都不比苏联红军少,不过苏联红军占据着地理上的优势。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德苏双方都有一战之力,然而这场战争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世人的意料之外,纳粹德军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内,歼灭了苏联西方面军的大部分兵力,成功俘虏了多达50万人。
之所以会出现了这样一个惨败的结果,身苏联西方面军统帅的巴甫洛夫大将难辞其咎。
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冯·博克元帅,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
而巴普洛夫则奉命固守在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宽的边境地带。并让后方部队向前挪动。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突出部的防备力量虽然得到了增强,但后方明斯克却俨然成功为了一座空城,相关的防备力量十分空虚。
巴普洛夫这一决策上的失误,很快就被冯·博克将军给抓住了。
在战争刚开始爆发的6月22日凌晨,博克司令便作出指示,要求航空大队先行出击,对于闪电般的方式袭击了苏联西方面红军所拥有的26个机场。
大批苏联红军的飞机在还没起飞的情况下,就直接被炸毁了,苏军就这样直接失去了整个战场的制空权。
紧接着纳粹德国里面派出了大批的装甲部队向苏联西方面军发起猛烈进攻。
苏联红军事先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所以整条防线很快就被德军的坦克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并迅速拿下了白俄重镇德呢鲁格诺。
此时,巴甫洛夫大将方才后知后觉地要求第3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立刻发起反攻。然而此时再来发起进攻,已经无疑丧失了战场上的先机,让苏联红军处在了一个十分被动的局势了。
在经过几番进攻失败之后,巴甫洛夫大将只得灰溜溜地下达了撤退命令。
此时,随着德军司令让·博克所发起的钳形攻势正在逐渐收拢,巴甫洛夫所指挥的西方面军就只能跟着节节败退。
到了6月24日的时候,此时距离战争爆发不过才过去了两天时间,巴甫洛夫将军便下令西方面军的预备队撤离比亚韦斯托克这一重要阵地。
同时,一天之后又下令让西方面军的第3和第10集团军也跟着相继离开了比亚韦斯托克阵地。
巴普洛夫此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觉得如今比亚斯托克这个突出部阵地已经守不住了,为了保住西方面军的有生力量,便让军队相继离开这个阵地,将防线退缩在明斯克一带,重点将明斯克这个最为关键的据点给防守住。
只要明斯克守住了,那么整个战场便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就在第3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撤退明斯克的途中,就在新格鲁多克一带遭遇了敌人的袭击而重创。
到了6月28日的时候,就连明斯克也被德军所顺利攻克。此时,巴甫洛夫麾下西方面军还有大约多达50多万的军队被德军围困在都被困在了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一线。
这些士兵原本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可是如今因为指挥官的无能,让他们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当中。
为了突出德军的重围,他们化整为零,分出无数支小部队,四处寻找德军的防守弱点进行突围。而一些突围不了的则干脆躲到了深山老林里打起了游击战。
然而这样的游击作战并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随着德军包围圈的缩小,孤立无援的他们大多数还是直接选择了投降。
根据战后的不完全统计,本次作战中,投降的苏联红军战士其数量多达32.5万人。
在德军对红军西方面军进行围歼的过程中,身为指挥官的巴普洛夫大将全程又在干什么呢?
巴普洛夫大将非但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决策,反倒自己跑到了第13方面军去坐镇指挥了,至于被围困的红军西方面军则任由其自生自灭去。
巴普洛夫这样直接抛弃自己麾下部队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斯大林。
在此之前斯大林是对其寄予厚望的,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精锐部队交给他去指挥,也不会让他晋升那么快。
然而,巴甫洛夫大将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可谓是离谱至极,直接丢失了几十万的精锐部队和白俄罗斯全境。
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总司令让·博克正在抽调精锐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往俄罗斯本土挺进。
为了避免白俄罗斯战场上的惨败重演,斯大林意识到必须做出重新部署。而部署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巴甫洛夫这个丧军辱国的大将给处理了。
1951年6月30日的时候,斯大林正式下令将巴甫洛夫大将从前线征召回后方,其西方面军司令的职位也正式被铁木辛哥大将所顶替。
巴甫洛夫回到莫斯科后不久,便接到了斯大林所亲自下发的逮捕令。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巴普洛夫和其三个重要的手下,便被一起送上了军事法庭。
最终,这几个人都被判处剥夺军籍,并执行枪决。
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56年,苏联内部对于巴甫洛夫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平凡,但这并不能够改变世人对他庸碌之才的看法。
巴甫洛夫大将之所以会在明斯克战役中,做出了如此稀巴烂的指挥,一方面是由于其本人的指挥水平确实有限,军事思想和战略思维都没有得到更新,总体显得比较守旧。认为坦克这种东西根本无法做战场中的主力去使用,只能辅佐步兵去冲锋。
在这样的一种思维下,当德军的坦克集团发动闪电袭击的时候,巴甫洛夫方才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好。
另一方面,巴普洛夫在战前的部署上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将两个最精锐的集团军部署到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又没有足够的预备队。
而空军的飞机又全部集中在几个机场上,以至于在开战之初就成为德军军机的靶子。光速丢失了制空权,让整个战场变得十分被动。
巴甫洛夫大将在个人方面确实存在着严重失职的地方,但苏德战争的前期,苏联很多名气更大的元帅都在德军坦克面前吃过瘪。
从这一点来看,把明斯克战役的惨败全部归罪于巴甫洛夫大将一人身上确实过了一点,但首要责任是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