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那曲终人散的美丽时光,是当年玄宗对她的深深宠爱,也是开元盛世的辉煌瞬间,然而这一切也成了“天宝乱治”的伏笔。记载中十一月的甲子,禄山率领庞大军队反叛,范阳陷入动荡之中。杨贵妃的幸福时光被一场政治风暴摧毁,而她和玄宗的干儿子安禄山也成了这场乱局的关键人物。
安禄山发动兵变,打着反腐清君侧的旗号,一路南下,横扫而来。李隆基手握重兵,却束手无策,未能制止叛军逼近。乱世之中,他匆忙逃往蜀地,未能携带全部家眷,生死未卜。
一、马嵬兵变,太子终得翻身机会
唐太宗时期的篡位阴谋,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的恩怨纠葛,也影响到了后来的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李亨身为太子,深感父皇的不信任。而马嵬兵变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契机。
“衣冠南渡多崩奔,曳裾何处觅王门”,玄宗匆忙南逃,只携带亲信和一些皇孙妃子,其中就包括了杨国忠。杨国忠心狠手辣,不顾百姓安危,在马嵬兵变中更是引起众怒。
晚上军队在马嵬驿修整,士兵们不满舟车劳顿,加上对杨国忠的怨恨,于是在夜幕降临时,士兵们发动了叛变。杨国忠和杨玉环都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被杀。
二、国本留守扶乱世,整军待发镇北辰
马嵬兵变后,李亨带着残兵败将逃往灵武,在那里他宣布继位称帝。玄宗虽在远方,但派人送来传国玉玺,承认李亨的身份。李隆基的“吾儿应天顺人”也被视作默许。
李亨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继位,一方面是因为玄宗出逃让人们失望,另一方面是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在战乱时期,李亨表现出强大的家国责任感,这让他成为人们期望的领袖。
马嵬兵变后,百姓们陷入困境,对于李亨的领导寄予厚望。在他的带领下,军队整顿残兵,稳定了军心,为平叛创造了条件。而李隆基则因其决策失误和不得人心而在四川陷入尴尬处境。
三、肃宗实力强劲,多言已无必要
李亨即位后,他在灵武集结了一支实力不弱的军队。他通过强硬手段稳住了军心,表现出强烈的抗敌欲望。在这一点上,他比起李隆基更具有领袖风范。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百姓们更加关注一个皇帝是否能够带领他们度过难关,而不是过于拘泥于皇位正统。李亨的实际行动,让他在这个时刻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玄宗在四川遥远的地方,实际上无法左右中原的战局。他派遣传国玉玺的行为,既是一种强颜欢笑,也是对李亨的一种默许。在这个时候,李亨已经顺利登基,李隆基的太上皇地位也变成了一种形式。
四、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在安史之乱的时期,百姓们更加关注能够带领他们摆脱苦难的领袖,而不是过于拘泥于皇位的正统。李亨凭借其实际行动和强硬手段,成功地稳住了军心,成为平叛的中流砥柱。
李隆基在四川,由于之前政策失误和马嵬兵变的影响,陷入尴尬境地。李亨的即位,实际上为大唐在乱世中提供了一个希望,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结语:李亨在乱世中成功继位,不仅得益于玄宗的出逃使人们失望,更因为他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并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他的实际行动让百姓看到了战乱平息、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