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的电影看过吗?电影情节是1999年,位于非洲西部的小国塞拉利昂由于革命联合阵线发动叛乱,内战迅速蔓延。
当时叛军疯狂地侵占村庄,并对不支持他们的部落成员进行残忍的断手处置,为什么要断手?因为失去双手就无法在选举中投票反对他们。
而村落的许多壮汉则统统都被抓去掏钻石,并有许多人累死在矿场上。所以这里也有“10条人命换一克拉钻石”的说法。
要知道,塞拉利昂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钻石储备,因此,这个国家穷得只剩下钻石了。可尽管拥有无数钻石财富,它却不能为人民提供基本的温饱,为了争夺钻石资源,甚至训练年幼的孩子成为冷血的杀人机器。
那塞拉利昂为何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却成为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出售钻石所得的钱究竟去了哪里?
塞拉利昂的苦难
塞拉利昂,它位于西非的大西洋沿岸,背靠着两个穷亲戚——几内亚与利比里亚。其国土面积约为71,740平方公里,塞拉利昂的地形多变,全国最高峰是洛默山,高达1945米,最著名的河流是大斯卡尔河和小斯卡尔河。
根据最新统计,大约有750万人生活在这个国家。塞拉利昂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居民主要由20多个不同的族群构成。最大的族群是泰美尼族和门德族,这两个族群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抵达塞拉利昂,并为这个国家命名“狮子山”,后来,英国殖民者在西非建立了殖民地,塞拉利昂也成为了奴隶贸易的中心之一。
1808年,弗里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不久之后,塞拉利昂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自由之地”,接纳了大批逃脱奴隶制的非洲人和被解放的非裔美洲人。
不过殖民者初期并未察觉到塞拉利昂蕴藏的钻石矿藏,英国还是在其海洋霸权达到了巅峰之后才彻底将这个地方掌控在手中。
在一开始,贫困的塞拉利昂民众还能依靠砍伐森林和耕种土地来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若无特殊情况,他们的困境最多与邻国利比里亚或几内亚相仿。
然而,当英国人发现塞拉利昂竟蕴藏着丰富的钻石资源时,这片殖民地的居民们便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原始而暴烈的钻石采掘业。1961年,塞拉利昂从英国独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
塞拉利昂究竟有多穷?
内战结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塞拉利昂的贫穷状况依旧令人揪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塞拉利昂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仅有几百美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人均GDP高达六万多美元。这意味着,塞拉利昂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是美国人民的百分之一不到。
如今,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作为全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依然经常面临停电问题。全国电力普及率极为低下,乡村地区几乎没有电力设施。
试想一下,没有电力的情况下,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何从谈起?
而且在塞拉利昂,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许多孩子别说大学,连最基本的小学教育都无法保障。
即便有学校,也面临着课桌、课本不足的问题。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被迫早早辍学,帮助家庭劳动或寻找生计。
加上塞拉利昂的医疗条件极差,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高居全球前列。许多疾病在发达国家早已不再致命,但在塞拉利昂却可能成为人们生命中的一道生死关。
而且塞拉利昂失业率极高,特别是年轻人找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即使有工作,工资也极为低廉,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设施,产量极低,很多时候甚至无法自给自足。
矿业本是塞拉利昂的一个重要产业,特别是钻石的开采。真的让人很难理解,那为什么塞拉利昂开采钻石还那么穷?
塞拉利昂为什么这么穷?
在塞拉利昂,采矿是一项相对容易的工作,只需携带铁锹和篮子,在河流中淘沙,便可以获得价值连城的钻石。
对于塞拉利昂的居民来说,他们始终无法明白为何西方人会如此迷恋这些光滑坚硬的小石子?在他们眼中,这些钻石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不幸和劫难。
由于塞拉利昂出产的钻石,经常被当地的各种军阀用来购买武器、支持士兵,然后引发激烈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土地荒芜。因此,国际社会赋予这些钻石一个充满负面意义的称呼——血钻。
难以想象,这些昂贵的小石子在西方象征着纯真的爱情,但在遥远的非洲贫困、混乱和黑暗中,却代表了死亡与战争。
尤其是在1991年到2002年,当时反政府组织革命联合阵线(RUF)在利比里亚邻国的援助下发动了战争。这场冲突导致了超过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整个国家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战争期间,钻石成为了战火熊熊的燃料,野蛮的“血钻石”交易不断扩大。RUF通过非法开采和贩卖钻石获得了资金,以继续其暴力活动。
被强迫入伍的儿童兵、被杀害和被迫逃离家园的无数平民,所有这些战争的残酷场景无法用语言充分描述。更多的则是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基础设施,导致国家经济崩溃,民众生活困苦。
即便在战争结束后,塞拉利昂依然难以恢复昔日的宁静。尽管联合国的介入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重建了一些公共设施,但这个国家依然深陷在贫困和社会不公的泥潭中。
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国家为什么还这样穷呢?
1972年,那颗被世人称为“塞拉利昂之星”的钻石突然现世,使得全球对这个充满宝藏的国度产生了浓厚兴趣。塞拉利昂的官员和民众迅速意识到,贩卖钻石可以成为一条快速致富的新路。
当时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西亚卡·史蒂文斯,不仅没有抑制这种畸形的经济增长模式,反而亲自带头组织了私人钻石开采队伍。
在总统的带动下,各级官员纷纷效仿,急于筹建自己的钻石淘金队伍。这股狂热迅速蔓延全国,形成了一场“挖钻石”的风潮。
原本在塞拉利昂已有所发展的工业、手工业和农业,在这股浪潮下迅速土崩瓦解,国家经济仿佛倒退回了原点。
很快塞拉利昂就沦为了“靠卖钻石为生”的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众多欧美奢侈品牌就在塞拉利昂设立了据点。
他们以巨额资金购置了大量蕴藏钻石的地块,并通过合法或非法的贿赂和“捐赠”来获取塞拉利昂政府的支持。
不过呢,这些所谓的“国有财产”全都落入了个别人的口袋。也就是他们本地的一些贪官手中,当地的民生几乎就没有任何改善。
在塞拉利昂的政治史上,几乎每一个时期都有武装冲突和政变。每一次政变又都会加强军政府对钻石资源的控制,使得情况更加恶化。
走在塞拉利昂的街道上,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失去手臂的人,这是残酷内战留下的悲惨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