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须有定志,不趋时尚
创始人
2025-07-07 02:06:01
0

曾国藩:须有定志,不趋时尚

曾国藩在京城时,大多数时间在输林院和信事府任职,这两个衙门是积累才学、培养名望的地方。曾国藩知道自己没有根基,没有依靠,因此苦练内功,“每天以读书为业”。翰林院散馆后,可以谋个考差,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考不考差,翰林能够自己把握;能不能到外地任职,就不是他们能掌握的了。相当多的人虽参加完考试得到差事,个别的到外地做学政、知府就算是美差了。曾国藩认为,在外做官、做事很受限制,不如京官清贵安稳。能得外任的差事,当然是好事,即使得不到,也可以读书学习培养名望,不沾世俗风气。

因此,曾国藩制订学习计划。从他31岁起,他跟唐镜海学习做学问的方法。从那时起才仔细地阅读史书,寻求治国的学问;同时研究诗歌古文和词,分类记录下来。唐镜海只帮助他学习义理,曾国著就把朱嘉的书作为每日的功课,开始专心研读宋学。

1842年,曾国藩32岁,从这一年起,他规定每月的功课。课程共有十二条:一是恭敬,二是静坐,三是早起,四是读书时不二心,五是读史书,六是说话谨慎,七是养浩然之气,八是保持身体健康,九是知道每天失去了什么,十是每月别忘了自己能做些什么,十一是练字,十二是夜里不出门。

曾国藩35岁时,名声地位逐渐显贵,家里喜庆的事不断,门庭十分热闹,曾国藩却常常把这当作警戒,他给自己的书房定名求阙斋。他说:“对别的事可以容忍缺陷,但对家门中事必须要求完美无缺。”他非常反对趋时若鹭的做法,认为学问虽然要与时代合拍,但不能随波逐流,没有根基。他说:“现在做学问的人,不把有利自己身心的作为要务,总是看到一时的风尚就涌了过去。要不了几年,风尚又变了,又丢下现在研究的,去研究新的。像汉学、宋学、辞章、经济,和那些只是一门技艺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门派,轮流着兴盛衰亡。探究它们的源头,其实都含有圣人之道,如果一心想得到天下的赞誉,树立永世不灭的名望,那么却恰恰丧失了自己的操守,成为社会的危害。”曾国藩和刘传莹讨论追求根本的学问,并规劝朋友,警诚后人,不要“一心为这些奔波劳禄”。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近日来读书没什么收获,应酬太多了,每天都顾不过来,真是令人讨厌。只是对于古文和各种文体的诗,自已感觉有了进步,将来在这些上,应该能有些成绩。只恨现在没有像韩愈、王安石那样的人,和我互相引证…另外附摘录《五篇)一首,(养身要言)一篇,《求阴斋课程》一篇。”这些话都反映了曾国藩人有定志,不趋时尚,刻苦读书的经历。

他在给好友刘蓉的信中说:“我早年没有自立,从庆子年以来,才开始研究学问,浏览了明朝和本朝的大儒们的书,但不能分辨得失对错。听说这里有对古文诗的精辟论断,就去查阅。他的话实在有值得采纳的,于是就找来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方苞的著作,精心地阅读。其他六代擅长诗歌的,以及李白、苏轼、黄庭坚这些人,虽然流派不一样,但主旨一样,以后就知道古代懂得大道理的人,没有不精通文字的、善写文章而不懂得大道理的可能有,哪有懂得大道理而不擅写文章的呢?”

曾国藩成为“办事兼传教之人”,就是把他的丰富著作留给了后人。现在他的书几乎都翻刻印刷多少次,但仍很畅销,说明这些书是有用的。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华东野战军四大兵团司令员名单公布之际,粟裕的表情突然严峻起来。原因是内部普遍看好的四大猛将中,三人...
原创 从... 开门见山,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就该把1618年到1622年初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萨...
原创 此... 明末谁最恨大明朝?你可能会说是清朝爱新觉罗皇族,但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爱新觉罗皇族对于明朝的感情,在早...
原创 朱... 唐太宗曾对魏征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这句...
原创 古... 首先咱必须说明,在明后期到清代,披甲率高低与否和整支部队的战斗力强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了。或者说,...
原创 日... 自清末以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逐渐强盛起来,随后便将目标瞄准我我国,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到九...
原创 超... 贺龙开始很惊奇,喝点茶都要交钱,他碰见毛主席讲了这个事,毛主席和他说,你贺老总没带钱,没关系,我借给...
原创 北... 此前,我曾介绍过一首唐诗,名为《章台柳》,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原创 为... 上过小学的人都不会对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到陌生,这首诗做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就在这一年,唐...
细数唐朝70位著名诗人的出世顺...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