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伟人:放了老蒋是上策,事后才知此举高明
创始人
2025-07-06 21:32:42
0

1936年,张学良发动兵变,成功“捉蒋”,对于老蒋该杀还是该放,各方势力议论纷纷。

面对动荡的局势,伟人迅速做出决断:放蒋才是上策!

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明明伟人和老蒋都互相对立,为何反而还主张放蒋呢?而不久之后,事实证明伟人的建议是正确的,令人佩服无比!枪响华清池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此时,蒋介石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居所外枪声大作,吓得他来不及换衣服,穿着睡衣就赶紧从五间厅的后窗跑路。

幸好蒋介石是军人出身,不一会,就在两名侍卫的保护下,一口气跑到了华清池的后山上,打算从后山后门逃走。可此时时间是凌晨四点,后门门锁紧闭。他只得颤颤巍巍地爬上围墙,试图翻墙逃离。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但翻过围墙后,又跌进一处深沟,这一跤把蒋委员长摔得十分够呛,他挣扎了好几分钟都没能爬起来。

歇息了一会以后,来不及检查伤势和恢复体力。如惊弓之鸟的蒋介石深恐追兵追上,就又起身跌跌撞撞地逃至骊山,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卫兵。

半小时后,狼狈不堪的蒋介石,终于登上了山顶。但穷追不舍的追兵也已将骊山团团包围,蒋介石侍卫与叛兵再次爆发激战。

短短一个钟头,蒋介石的卫兵就被全部击毙。躲在山顶一石洞内,正瑟瑟发抖的蒋介石终于被揪了出来。通过“叛兵”的军服,他终于明白事情的原委:自己已经被张学良扣押了。

至此,张学良的“捉蒋”行动,大获全胜。筹谋“捉蒋”

其实最初,张学良和蒋介石并非仇敌。相反,两人关系还十分要好,甚至还是拜过把子的结拜兄弟。

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他因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他一夜之间被骂成了千古罪人。更要命的是,东北军内部,也开始不断出现争执。从此,张学良开始深深地怀疑,蒋介石的政策是否正确?

恰在此时,苦闷的张学良,在机缘巧合之下,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这些进步书籍,让他茅塞顿开,并产生了新思想的萌芽。也为日后我方出面,调停西安事变,进而促使达成全民族抗战统一阵线打下了基础。

而让他下定决心,弃暗投明,甚至主动与我方接触的契机,发生于他与杨虎城的相识。

杨虎城也是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他与出身优渥的张学良不同,杨虎城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经历的苦难生活让他明白,只有联共抗日,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确出路。

因此,他一直坚定主张抗战,并对我方暗中提供帮助。

在杨虎城的影响下,张学良秘密会见了周总理,正式与我方达成了停止内战、逼蒋联合等八项协议。1936年5月,杨虎城、张学良与我方“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形成。

另一方面,老蒋也逐渐觉察到了,张学良思想的转变。两人表面上虽仍以兄弟相称,但关系早已出现了裂痕。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这次来西安,他除了继续冥顽不化地强推所谓“剿匪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已在秘密准备清除张学良、杨虎城两人了。

12月12日,为了逼迫老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当日凌晨发动“兵谏”,西安事变正式爆发。事件发生后,引起了我方高层的高度关注。我方关于西安事变的讨论

西安事变发生得太过突然,就连伟人都感到始料未及。这既是契机,也是挑战。

伟人等我方高层,清醒地认识到,这起事件一定会深刻改变我国历史的走向,这是一个必须谨慎、妥善处理的重要历史拐点。13日,我方召开会议,详细探讨了西安事变的问题。

会上,伟人指出了该事变的本质,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重要基础。伟人认为:这次事变的主要矛盾,是坚持抗战派与妥协派的矛盾,对这一事变的处理,应以争取全国联合抗日为目标。

在谈到张、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的性质问题上,伟人整体持积极褒扬态度。

他认为“捉蒋”对历史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又忧虑这次行动过于冒进,可能会导致全国激烈的动荡。最终,根据会议精神,确定了拥护张、杨二人,通过西安事变,影响全国一致抗日的方针。之后,高层继续深化了对于西安事变一事,具体处理办法的讨论。

首要决定的,就是名义最高领袖,蒋介石的处理问题。

到底是“杀蒋”还是“放蒋”?高层内部意见不一。

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蒋介石策划白色恐怖,暗杀了许多进步人士,是毫无疑问的千古罪人。应该趁此机会,将蒋介石直接处理掉。

但伟人当即反驳了这一提议,他详细分析了国内局势,认为蒋介石真的被杀,局势不仅不会对我方有利,也不会对人民有利。一片混乱的国家,反倒是日本侵略者乐意看到的。

伟人语重心长地表示,现在中国的主要矛盾,并非我方与蒋介石的内部矛盾,而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敌我矛盾。为了全国人民统一的抗日阵线,蒋介石这一名义领袖还不能倒。

最终,伟人总结到:在蒋介石问题上,“杀蒋”要不得,会落了日本人的圈套。我们应该争取“放蒋”,联同蒋介石一致抗日。最终,我方一致认同,西安事变应和平解决。

而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伟人的高瞻远瞩。事变后各方反应

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国家局势走向果如伟人所预料的那样,急速恶化。

因张学良筹划此次事件时,准备不足,甚至没想过如何收场的问题,导致事件迅速“高开低走”。

被扣押的蒋介石,也预感到张学良等人的冒进行动,将会导致事态愈发失控,自己也难逃一死。心如死灰的蒋介石,在狱中已写下了三份遗嘱。日夜忧虑中,以至看到有人拿着手枪来找他,他都会认为是来枪毙自己的。

而外部的世界,则更加混乱。最高领袖被扣押,制造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各路派系粉墨登场,都想趁乱捞取最大利益。甚至有人想在乱局之中暗杀蒋介石与张学良等人,趁机夺权。

更让张学良始料未及的是,这场本应该是“联蒋抗日”的兵谏行动,最终竟反倒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险些葬送了我国抗日事业。

12月16日,在日本势力的介入下,亲日派首领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他打算趁着乱局,以“征讨”的名义,武力进逼西安,甚至还派出飞机轰炸。此时的他,正做着一举消灭张学良与蒋介石,好自己一人独揽大权的美梦。

另一方面,在上海治病未与蒋介石同行的宋美龄,看见报纸上铺天盖地“西安兵变”的消息,甚至有报纸公然声称“蒋介石已死”。这让她急得跳脚,立即动用了全部力量,拼命营救自己的丈夫。

之前被蒋介石压制的几大军阀此时也跳了出来,蠢蠢欲动。国民党内部派系分裂,国内局势一时之间变得极度混乱。

文豪闻一多在当时的演讲中,更是哀叹“西安事变将使国家倒退20年前大混乱!”“这是要害了整个国家!”周总理积极斡旋,达成六项主张

眼见西安事变不断复杂化,矛盾不断升级,事变影响也有走向反面的危险时。

最终站出来将事件拉回正轨的,还是伟人。

12月17日,在伟人的指示下,周总理等高层领导人飞抵西安,与各方代表相谈。周总理的到来,给骑虎难下的张、杨二人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周总理立马马不停蹄地会见多方代表,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情报。

他通过调查了解得知:煽风点火的亲日派何应钦,其目的完全如主席所料,就是为了制造内战,好让日本人渔翁得利。

亲美派的宋美龄,则终于表达了抗日决心,致信周总理称“宁抗日勿死敌手”。而蒋介石的态度也开始缓和。

18日,周总理又会见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西安事变的策动者。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详尽分析了国内外局势。最终,他们同意了我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至此,西安事变在我方的努力下,已基本拉回统一抗日的正轨。

之后,周总理正式向各方人士提出我方主张,表示除了联合全国积极抗日以外,别无所求。这一诚恳的主张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

24日,在我方积极斡旋之下,宋子文、张学良、杨虎城与我方代表周总理组织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又会见了蒋介石,最终,蒋介石也认同了联合抗日的主张。

就在众人都以为西安事变终于解决的时候,张学良的一个行动,让刚刚好转的局势再次急转直下。危机再起与结局

关于释放蒋介石这一问题,东北军内部之间,再次爆发了激烈矛盾。

东北军大量高层将领都认为,虽然赞同和平解决,但是如果就这样轻易释放蒋介石,可能会招致其残酷的报复。

他们深感不安,并给宋子文为代表的蒋介石方面写信,信中以蒋介石的生命安全为要挟,要求他们签署中央军撤出潼关的文件,之后才能释放蒋介石。否则,他们将誓死反对。

得知此事后的张学良,深恐夜长梦多,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和平局面再出什么大乱子,于是未与杨虎城等人甚至也未与周总理商量,就把蒋介石偷偷送回了南京。

结果,刚一下飞机,张学良就被蒋介石拘禁了起来。东北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再次爆发严重内乱,成了一大遗憾。

但总而言之,西安事变,是抗战最关键的转折点,它迫使蒋介石发生战略转向,使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为一致抗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虽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过于冒进,险些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依然受到了我方的高度赞誉。

而最终一锤定音,将西安事变,引导向成立全国抗日统一阵线的,是伟人的远见卓识与周总理的积极斡旋,最终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挽救了民族危亡的局面。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田... 曾几何时,那个在《爸爸去哪儿》中如风般奔跑、活力四射的小女孩森碟,如今已悄然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彩。 ...
原创 曹... 曹参虽然只担任了三年宰相,却因其卓越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远的影响。曹参并非毫无建树,其颇具远见的施...
原创 王... 王尔琢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也是朱毛红军赫赫有名的参谋长。在红四军前委排名中,王尔...
原创 1... 前言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拉着你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她曾经是皇上的妃子,不知道你会有何感想?会不会伸...
原创 赵... 三国时期的历史之所以引起史学家和普通人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三国时期名人众多。比如以奸诈著称的曹操,...
原创 燕... 燕子李三在电视剧中是惩恶扬善的八路军英雄,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李三的身份是一个谜题。民间有很多关于李...
文博时讯丨相约“文博讲堂” 传... 天津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优势,在今年上半年邀请到了国内知名学者带来相关主题“文博讲座”十余场次,惠...
钟姓尊微子为得姓始祖 寻根溯源 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
原创 能... “当年你要是趁机把蒋介石给毙了,现在哪要打这么多仗?”彭德怀副总司令向旁边的一位解放军将领嗔怪道,可...
原创 国... 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可谓是将星如云,随便说一个就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然而在解放战争中,占绝对优势的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