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火起来的电视剧《龙啸虎吟》,讲述了司马懿一生的起起伏伏,以及他和诸葛亮之间的恩恩怨怨,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受,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是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司马懿也被描写成曹魏对抗蜀汉诸葛亮的主要统帅,虽然时常会败在诸葛亮之手,甚至还有被诸葛亮木像吓得丢盔弃甲,大呼头还在不在的尴尬处境,但司马懿毕竟成了曹魏的掘坟人。何以如此呢?有人说那是因为司马懿活得久,整整活了72岁,把曹家的大人物都熬死了。这句话虽然有点戏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作为曹魏的奠基者,曹操比司马懿大二十多岁,所以虽然曹操长寿活了66岁,可也奈何不了司马懿本来年轻的优势。而曹操之后的继任者曹丕、曹睿虽然都是十分有能力、有魄力的统治之才,可惜偏偏命都不长,曹丕只活了40岁,而曹睿更是36岁就驾鹤西去了,留下年仅8岁的曹芳登基,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快六十岁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司马懿吃过的盐都是曹芳吃过的饭多”,而且司马家的大儿子司马师正值三十岁左右的壮年。此时的曹家人丁不足,而司马家正当兵强马壮。
众所知周,曹家人曾经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把持了汉皇帝,所以必然会防范权臣。其实,在曹丕曹睿两人虽然短命,但都为继任者留下了绝对忠诚可靠的军事人才,还都是曹姓人,他们一个是曹操的养子曹真,一个是曹操的族子曹休,这两个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曹休最早追随曹操,在董卓乱汉时,他随着曹操起兵,当时就被称作“千里驹”。而且作为曹氏家族中为数不多的将帅人才,曹操十分器重他,视为己出,不仅让他担任虎豹骑宿卫,还让他与曹丕同吃同住。当然,曹休绝不是靠着裙带亲戚关系上位的,在汉中之战时,作为实际主帅的曹休,面对的是领着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大将的刘备。彼时,刘备以张飞为疑兵,放出要断了曹军后路的风声,使得大多数曹军将领人心惶惶,唯独曹休看穿了刘备的计谋,说:“刘备既然要断我后路,自然应当隐秘地进行,而不是这般大张旗鼓,虚张声势,乃是疑兵之计。”于是,力排众议,快速集结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击垮了刘备的部将吴兰,从而使得张飞只好退兵。
在曹丕称帝后,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封东阳亭侯,后又加封为镇南将军,主要负责抵御孙权。222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曹休为征东大将军,主攻江陵,他趁着暴风下令出战,斩杀了数千东吴水军,是三路大军中唯一取得大捷之人。
然而,曹丕死去不到两年,曹休与吴军在江淮地区激烈对抗,在石亭之战中,曹休被陆逊等人伏击,中了埋伏,大败而归,不久就毒疮发作而死。
曹真是曹魏宗室名将,他原本姓秦,其父亲秦邵为救曹操而死,曹操因而收其子为养子,改秦姓为曹姓,待遇跟曹丕他们一样。一直以来,曹休在东线防御孙权,而曹真则在西线抵御诸葛亮。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因曹魏没有防备,一路势如破竹,曹真作为主帅,率领魏军前往救火。不过,得了开场优势的诸葛亮却在后半场错用了马谡,被五子良将张郃夺了战略要地街亭,逼得诸葛亮退兵。而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企图暗度陈仓,结果被曹真识破了,派了擅长防守的郝昭加固陈仓城墙,诸葛亮又是无功而返。在诸葛亮不断的北出祁山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曹真担任主帅,有效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
但在231年,当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此时的曹真已经病故了,这才让司马懿当上了主帅,但在后来的战术部署上,司马懿表现的并不如人意,甚至在上邽之战惨败给诸葛亮,还公报私仇,借蜀国之手杀了五子良将张郃。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虽然掌握了优势兵力,却完全怯战,一味防守,处处挨打,这才有了前文所说的“被诸葛亮的木像吓破了胆”。
曹真、曹休死后,偏偏留下了没有主见、没有魄力、却又肆意专权的曹爽扶持曹魏,结果司马懿一家人趁着曹芳、曹爽兄弟离开洛阳,去给魏明帝曹睿扫墓时,威逼利诱,让曹爽放了兵权,真正地架空了曹魏,夺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