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和伊尹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厨神。
彭祖姓笺名铿。传说中彭祖寿年八百余岁,亦人亦仙,充满了奇幻色彩。传说中,上古尧帝时的饮食是“太羹不和,粢食不毇”——肉汤不用盐梅调味,粮食也不舂细,寡淡而且粗粝。彭祖发明了调味之法,精心烹制了一碗香味四溢的鸡羹。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在历史文献中,彭祖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烹饪,是当之无愧的食神“烹祖”。
彭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广泛认为是养生大家、烹饪祖师爷和气功大师。作为厨行的祖师爷,彭祖在烹饪艺术和饮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历史地位:彭祖不仅是传说中寿命极长的人物,还是古代烹饪技艺的佼佼者。他首创的“雉羹”治好了尧帝的厌食症,并因此而受封于彭城。
文化贡献:彭祖在养生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开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先河。他不仅精于烹饪,还通晓食疗原理,其对食物的研究和运用,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烹饪技巧:彭祖在烹饪技巧上极具创新,他不仅发明了调味法,还创造了多种烹饪方法,使得古代的饮食文化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美食创造:彭祖所创造的羊羹和鱼羊宴等美食,不仅在当时受到极高的评价,而且成为后世经典菜肴的灵感来源。这些美食的创造,展示了彭祖在食材搭配和味道创新上的非凡才能。
五味调和论:彭祖在厨艺上的最大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五味调和论”,这一理论强调了食材间味道的和谐与平衡,对后世的烹饪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养生理念:彭祖将烹饪与养生紧密结合,认为食物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式。这一理念在现代饮食健康观念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厨艺传承:彭祖的烹饪技艺和理论,通过代代相传,对中华料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现代厨师在学习和传承彭祖的烹饪理念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文化象征:作为厨行的祖师爷,彭祖不仅是厨师们崇拜的对象,也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伊尹是商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厨师,被誉为“烹饪之圣”。
商汤时期的伊尹,在长期的厨房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五味调和论”和“火候论”。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认为酸、甜、苦、辛、咸五味,和水、木、火三种材料,决定了饭食的味道。通过调节火候,可以去除鱼肉的腥味、食草动物的膻味、食肉动物的臊味。锅中变化,妙不可言。根据个人的口味,结合阴阳和四季的转化,准确把握五味的调和,这样做出来的饭菜才能“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伊尹还将鲜味食材浓缩,做成类似“浓汤宝”和味精的调味品,只要加入一些调味品,就能让一锅菜变得鲜美无比。伊尹的厨艺理论,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习惯。但是关于他的烹饪实践,史书中却只提到过他烹制的一碗天鹅汤。这碗天鹅汤使伊尹有机会与商汤坐而论道。劝说他实行王道:“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不仅会做美食,还有许多为人、治国的道理,伊尹在助商汤灭夏建商的过程中,提出了“以鼎调羹”和“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和烹饪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能的相国,伊尹不仅在政治、教育、思想、医学等多个方面颇有建树,还在烹饪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伊尹不仅是商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帝师,还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鼻祖,被尊为“烹饪之圣”。
出身奴隶:伊尹出生在夏朝末年的一个奴隶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由于其母亲的奇特梦境和空桑树洞中的出生传说,他被有莘氏部落的采桑女发现并交给部落首领抚养。陪嫁奴隶:通过作为有莘氏女儿的陪嫁奴隶,伊尹来到商汤的宫廷,继续从事厨师工作。
五味调和论:伊尹提出了“五味调和论”,强调食材间的和谐与平衡,对后世烹饪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火候论:他强调火候掌握的重要性,这一理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基本规范。《吕氏春秋·本味》:伊尹的烹饪思想集中体现在《吕氏春秋·本味》中,详细描述了他对食材、水、火候和调味的理解。
辅国宰相:伊尹不仅以厨师的身份崭露头角,还成为了商汤的重要谋臣,辅助商朝灭夏建立国家。帝王之师:作为商汤以及其后几位君王的帝师,伊尹用烹饪比喻治国之道,教导君王如何治理天下。放逐太甲:伊尹曾放逐商朝君主太甲,让其改过自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汉志》《汤液经法》:相传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他也被后世医家尊敬拜祭。《吕氏春秋·本味》:伊尹的烹饪思想集中体现在《吕氏春秋·本味》中,详细描述了他对食材、水、火候和调味的理解。文化传承:伊尹的精神和合阳文化息息相关,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厨艺象征:伊尹在中国及东南亚的厨师界被广泛尊崇,被视为厨艺的象征和楷模。
伊尹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而且他的烹饪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和贡献,不仅是厨师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