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是一个值得研究又特别传奇的人物。首先他是老蒋五虎上将中最能打的,但却也是国军将领中给枪给炮给补给予我军最多的人;其次,他手握50万重兵,深得老蒋信任,却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拒绝同行,自己跑去了香港,第三,他曾提出过想要加入我党,可在辽沈战役时为何不选择投诚起义?第四,他被总理拒绝入党,但为何解放后极力邀请其回国,甚至回国后还当上了副国级干部,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这几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老蒋钟爱嫡系,特别对黄埔出身的将领格外照顾,但卫立煌却不是黄埔出身,其实我们都知道,国民政府早先是在广东建立的,因此最早的国民中央军是收编粤系军阀的部队组成的,因此老蒋最早的兵力就从这里来的,后来有了科班出身的黄埔生,慢慢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的中央军嫡系体系。而卫立煌当年正好就是是粤系军阀中的将领,没想到这卫立煌打仗是个好手,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屡立大功,被老蒋看中,得到火速提拔。
1936年,在国军第一次正式规模的授衔中,选出了5位上将,分别是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干将陈诚、飞将蒋鼎文,这些都是老蒋忠实小老弟了,而最后一个就是虎将卫立煌,从这称谓就能看出,卫立煌是最能打的。那为什么他如此受器重,却不听老蒋的命令,明里暗里给我军给枪给炮呢?在抗日战争时期,身为军人的卫立煌骨子里还是刻着精忠报国思想的,可老蒋偏偏对抗日不上心,却在整天想着“囊外必先安内”,这不由得令他有所心寒。后来他被调任第14集团军司令,兼任第2战区副司令,正好和我八路军同属二战区。在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日子里,卫立煌发现八路军虽然装备补给都很差,但抗日决心个个都很强,在家仇国恨面前,他们不计前嫌,更不抱怨,使他钦佩不已,关键八路军除了作战勇猛外,战术运用的也很厉害,多次沉重打击了嚣张的鬼子气焰。
太原会战后期,卫立煌司令部被鬼子包围,当时陈赓率领129师前去接应,顺利配合卫立煌进行了突围,卫立煌感激万分,跟陈赓、朱老总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卫立煌筹划中条山战役部署,中途需要经过延安,毛主席亲自接待了他,结果此行让他感触很深,见到延安的兵风民风,不由得使他羡慕了起来,甚至感叹将来定是共产党的天下。于是回去后,他力排众议,给八路军派发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药品等紧要物资,毛主席大为赞赏。
关于他手握50万重兵,被老蒋器重,却不去台湾,偷偷去香港的问题,其实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卫立煌发现老蒋又要开始发动内战了,很是反感的他说要去学习考察,于是借故跑出去了,目的就是不想参与进去。但后来解放军实在是太厉害了,直接威胁到东北华北的整体局势,在实在没有谁能胜任的情况下,老蒋急召卫立煌回国,逼着他就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这时他能调配的军队有50多万,军权还是很大的,但此时在东北的解放军已经有百万了,胜利是迟早的事,于是在东北丢失后,气愤的老蒋把失败原因扣在了他的头上,并且对他进行了处分,把他看管了起来。当然,这个时候我方给了一个大的助攻,便是把卫立煌列为了我党“头等通缉战犯”名单,有效保护了卫立煌的人身安全。后来老蒋逃往台湾,他也带着家人偷偷逃了出来,跑去了香港。
第三个问题,他曾申请加入我党,为何战时不选择投诚?关于入党申请的问题,的确有这种说法,不过当时总理并没有同意,并不是总理不想他入党,而是在国共复杂的环境形式下,卫立煌仍在对方一面对我党的作用会更大,具体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看来,我很佩服总理的大局观和安排。
而为什么在东北战场不率部投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虽然国军人数不占优势,但武器装备,还有后勤补给是远胜于我军的,这么说吧,就算三比一的人数,但如果一个人端着一把AK和三个与之相距20米却赤手空拳的人决战,你会认为谁赢?因此,在当时看来,卫立煌还是想拼一把,毕竟自己还是党国的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关于他总是蜷缩在城中的说法,有人说是故意的,其实从后来分析发现,他的龟缩战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战局上,解放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但在攻打四平的时候吃了大亏,也是101战绩中少有的耻辱。
因此卫立煌断定守城战是拖延和消耗解放军最好的方式,事实的确也是如此,101多次佯攻想要骗他出击,他都没有上当,让101很是头疼,另外卫立煌还建议老蒋放弃锦州,将部队布置在锦西走廊一带,背靠葫芦岛和大海,守住东北门户,而这个计谋,哪怕是主席也说“一旦这么做,我军在水网纵横辽西展开攻势,将很艰难”,并且在当时看来,的确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可“最强助攻王”老蒋偏偏看不懂,满口“娘希匹”骂着卫立煌。当然我认为这也不是不投诚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卫立煌此时只是个光杆司令,他在国外游了一两年了,亲信部下早没了。而现在管的都是拥兵自重的兵团山大王,他就是个空降的副总司令,如果他真的宣布投诚,肯定没有人响应,因此也就注定了他失败背锅的悲惨结局。
最后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被拒入党,最后还被邀请回国任高官,从前面几个问题就不难看出了,首先他没有跟着老蒋继续到台湾搞分裂搞独裁,其次他本就对我党有大恩,也与主席总理还有朱老总交情都很深,加上他也的确有很强的能力,因此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便邀请他回来了。回国后的卫立煌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