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共和国授予了55名开国上将,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从土地革命时期一路走来的战将,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做出了不朽功勋。
但仍有3名上将却很特殊,他们从我党建党建军开始一直到共和国建立前,都属于蒋介石集团的高级将领,是蒋介石的爱将,也是解放军曾经的对手。
幸运的是,他们在最后都能弃暗投明,选择了人民的一边。
这三位上将分别是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他们在起义前夕也曾是国军的高级将领,1955年大授衔时,由于他们的明智选择,减少了牺牲,按功被授予了共和国上将军衔。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陶峙岳上将,他在开国大典的五天前率领驻新疆的10万国军官兵起义,决定接受党的领导,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陶峙岳的一生有两大特点,一是革命资历老,比十大元帅有过之而无不及;二是扎根新疆搞建设,始终跟随党的脚步。
:陶峙岳上将参加了中国革命全过程
18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的陶峙岳,比毛主席还大一岁。他经历了中国最早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武昌起义。早年他追随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时,年仅19岁的陶峙岳考入武汉陆军第三中学,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武昌起义,至此,辛亥革命运动开始。
在我党将帅中,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勋有两人,一个是朱德元帅在云南参加推翻满清统治的辛亥革命;另一个就是陶峙岳上将在武汉参加的武昌起义,所以陶峙岳是我党将帅中唯一一个参加过武昌首义的开国元勋。
此后,陶峙岳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先后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反对段祺瑞的护法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北伐战争。从此,陶峙岳投入到蒋介石麾下效命,但他并不是事事皆听命于蒋中正,他有自己的主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陶峙岳曾率部对中央苏区进行了4次“围剿”,不过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他选择了与红军避战的态度,没有参与第五次反围剿。
抗战时期,陶峙岳积极拥护中共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投入到抗日战场,担任国军第76军中将军长兼第8师师长。而且当初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时,陶峙岳驻防宁夏中卫的海原县,却不肯派兵去救蒋介石,实则是向蒋介石施压,逼其抗战。
与日军作战中,他身先士卒,指挥果断,尤其是上海淞沪会战,带领将士给予日军重创。
解放战争时期,新疆省主席张治中上将调任陶峙岳担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张治中不在西北军政公署任职期间,陶峙岳则负责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管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的一切事务,维持了新疆的稳定。
尤其是他释放了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关押在新疆的大量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亲自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延安,赢得了毛主席党中央的敬佩。随着解放战争后期全国形势逐渐明朗,陶峙岳在开国大典前夕排除阻力,率领驻防新疆的10万国军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管制,为新疆和平稳定和和平解放做出了不朽功勋。
由此可以看出,陶峙岳将军经历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全过程,比十大元帅的革命资历还丰富。
:陶峙岳上将是新疆建设的奠基人
起义后的陶峙岳并没有被解除兵权,反而担任解放军高级将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作为新疆手握大权的高级指挥员,陶峙岳仍然保持着此前谦逊的态度,积极为解放后的新疆建设建言献策。
由于新疆整体发展落后,民族事务繁杂,民生水平停滞不前,陶峙岳既当司令员,又当生产员,把起义部队改成和平时期的生产建设大军,积极参加垦边戍边劳动,创造出在戈壁滩上种植棉花、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造城市等许多奇迹。
在陶峙岳的带领下,新疆面貌焕然一新,密切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关系,深受新疆军民的拥护和爱戴,为日后新疆的幸福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
鉴于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决定授予他开国上将军衔,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原国军上将。
此时,陶峙岳只能算是我国、我军的高级领导,还不是共产党员。直到1965年才第一次提出入党,由于当时的时局变化,入党事务被搁置,他又等了17年再次提交入党申请,终于获得党中央认可,光荣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此时他已经退休多年,且有90高龄,是我军最后一位入党的开国元勋。
他在入党时说: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有益于人类社会事业的实践。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峙岳将军高尚的情操,对共产主义真理的追求。不过陶峙岳将军虽然位居高官,但子女却无一人做大官。
陶峙岳将军有三子两女,长子陶天健、次子陶天锡、小女陶蕴华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农垦事业;只有三子陶季源、长女陶镕德在新疆和平解放之前去了台湾,两个孩子再也没能与父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