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传奇卷轴中有着无数神秘,就像一位古老却又充满智慧的长者,静静等待我们慢慢探索发现。
时光流转不断,轮轮转转,画成一个圈,带我们发现最开始的起点。非洲女孩向中国大使馆求援,称自己是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水手的后代,并且有确切证据,表明自己没有说谎。
这是怎么回事呢?她真的有着中国人的血脉吗?她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胡说呢?
绝望求援
2004年9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了一位名叫沙里夫的肯尼亚女孩的来信。
信中,她言辞恳切地说明了自己寄这封信的缘由和自己的期望,并附上了自己和母亲以及一些瓷器的照片。在信中歪七扭八的字迹中,她说自己的名字叫做姆瓦玛卡·沙里夫,虽然是肯尼亚人但是身上有着中国的血液,她想来到中国看一看祖先们生活过的土地,希望大使馆能够帮帮她。
照片上,女孩阳光开朗的笑很是惹人眼,与当地非洲人不同,她的头发没有那么硬和卷,嘴唇也不似其他非洲人般厚重,皮肤虽然也很黑,但又不是那么的黑。
这信封的内容很是匪夷所思,就像是小孩的一个恶作剧,但当时的大使郭崇立并没有因为信封内容看起来很离谱就轻易糊弄过去。
史料记载,郑和航行的路线中,确实有经过东非地区,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史书文献中有记载郑和曾经到达过肯尼亚地区。
如果沙里夫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将会为郑和航行的版图上拼凑上一块以前从未探索过的全新拼图。
带着激动的心情,郭崇立很快找来了相关专家,一起出发去往沙里夫的家。考察求证
郭崇立几人的到来,让沙里夫和她的家人十分高兴。
她们热切地招呼郭崇立等人,在明白郭崇立因何而来后,便向郭崇丽讲起了她们家族的渊源。
几百年了,郑和航海的船队遭遇了海难,恶劣的天气逼得他们只能靠岸休整,而当时他们选择暂作休整的小岛,就是沙里夫现在生活的这座小岛。
对于郑和一行外地人的突然到访,原住民们对他们感到戒备和排斥。郑和知道岛民们是害怕原本美好的生活被破坏,所以才这么排斥。但遭受海难后,他们的船有了不小的破损,所以在船被修复好之前,他们无法离开小岛。而让岛民们改变对郑和一行人态度的,是在那件事发生以后。
原来,在小岛上,一直有一条巨大蟒蛇经常伤到居民们,在知道这条巨蟒如何让困扰着原住民的时候,他下令,要帮助居民们除掉这条可恶的蟒蛇。
于是,水手们联合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过往经验设下了陷阱,一举将蟒蛇拿下。知道了这事的岛民们瞬间欢呼庆祝,开始放下戒备试着与水手们相处。
相处过程中,他们发现水手们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遭受了海难不得不停靠在小岛上休整,于是便经常邀请他们到村子里做客。
那之后没过多久,船只被修好了,水手们要再度出发了,居民们非常舍不得他们,一齐来到岸边向水手们告别。就在这时,有几个水手突然站出来,说要留在小岛上。
多日的相处,郑和也明白几人因何留下来,于是点头同意,并且留下了大量的中国瓷器作为礼物。于是,留下来的几位水手在这座小岛上扎根,他们不仅在这里安家落户,还向当地居民分享知识和见闻。
讲到这里的时候,沙里夫突然跑进屋子,拿出了一个小盒子,说里面的东西是她们的传家宝。打开一看,是一个岁月痕迹明显的青花瓷碗,碗底还有“大明宣德”的字样。
一时间,郭崇立很是震惊,他还观察到了沙里夫家的很多细节都有着中国文化留下来的影子,在询问了很多情况并多番考察后,他带着沙里夫和她母亲的血液样本,返回后进行了DNA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沙里夫的基因里确实含有中国人种的基因,并且被多个研究团队证实。
终得圆满
这说明沙里夫所说的都是真的,她的确是郑和水手的后代,留着中国的血液。但结局总是差强人意的,因为家庭的贫困并且缺乏良好的教育,沙里夫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来到中国留学。
得知这一消息的郭崇立立马伸出援手,打算拉这个自强不息的女孩一把。在他的努力下,沙里夫可以作为特招生来到中国学习。
2005年的7月份,沙里夫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心愿,踏上了中国南京的土地。她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很大的重视,副市长亲自接见了她并送给了她纱巾作为礼物。
后来,了解到沙里夫想要治病救人的心愿,中国医药大学表示愿意帮助她实现心愿,沙里夫会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多的学习资源。
不过为了适应中国的环境,沙里夫先是花了两年时间专心学习中文,之后才专心学医。现在,她不仅可以熟练使用汉语,还有一身好医术。在中国生活的期间,她品尝了很多中国的特色美食,也在同学朋友们的陪伴下,感受体验了很多中国的文化,拍摄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照片。
在中国医药大学毕业之后,沙里夫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肯尼亚,被问到为什么的时候,她总会坚定地说:“相比于医疗先进的祖国,条件落后的肯尼亚更需要我。”
“我是一名医生,现在我有能力能够帮助我的家乡,我应该回去发光发热。”
结语
历史有时就像一个圆,轮轮转转,不知何时就会回到原点,再掀开一点真相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但不管时间如何流转,我们的探索永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