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汉中召开
创始人
2025-07-06 11:33:16
0

近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联合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博物馆和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等共同举办的“2024陕西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汉中市文旅局、上海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的60余位专家学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29日在陕西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汇聚川陕甘渝四省市蜀道研究力量,聚焦蜀道历史研究、蜀道文学研究、石门石刻研究、蜀道开发研究,推动蜀道文化传承、蜀道研究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现场

蜀道作为保存至今人力修筑的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翻秦岭、过巴山、跨越川陕两省、连接西安和成都,全长1000余公里,已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标本。蜀道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涵,展示了多元文明对话、开放融合和跨越地域与族群发展的特征。

以汉中为界,蜀道分南段和北段,北段以西安、宝鸡为起点,翻越秦岭到达汉中地区,南段从汉中开始,再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到达成都、重庆。北段主要包括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道路,南段主要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道路,除此之外,还有联系川陇的祁山道、景谷道、阴平道等。

蜀道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先民留给后世子孙和全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在书法、建筑艺术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摩崖石刻有12方在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是蜀道及摩崖石刻的精华。

与会专家在汉中市博物馆参观

唐代因国力强盛,驿道发达,秦蜀之交通在前代基础上而有所发展,公私往来较前代更为频繁,而随着诗歌创作之兴盛,遂形成了以蜀道书写为内容的蜀道诗。在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芳民看来,由于唐代诗人出色的蜀道书写,秦蜀间之交通线,因亦可称为唐代的“蜀道诗路”。因创作者有亲身经行与否的区别,唐人的蜀道书写形成了悬拟想象与亲历纪行两类,在艺术上也有以物象、意象之形塑创造为主和以实录所历、呈现经行之别,但都为古代秦岭巴蜀之地域文化与文学表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徐希平认为,诗圣杜甫与巴蜀地区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杜甫有关蜀道的认识包括进入蜀地之前对蜀道的想象、公元 759 年由陇右入蜀走完蜀道全程的实地考察、以及在蜀中生活期间避乱往返于梓州、阆州间对川北蜀道的深度体验,在此基础上的文学书写,既有全面把握,又突出特色和重点,融入浓郁的地域文化元素,将蜀道文化区域内古老的交通栈道、码头文化,渔猎文化、商业文化、歌舞音乐艺术等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保留了极为珍贵的文化史料,也是中华各区域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相互影响动的典范。

诗人游旅,一路留下行迹,也就一路留下诗歌。山川,胜迹,旅怀,思乡,宴集,赠别,宗教,各地风情,甚至怀古咏史,因行路进入诗歌,化为唐诗名篇中的意象意境。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卢盛江介绍了浙江建设唐诗之路的探索与实践及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学术成果。诗歌因行路中的名山胜迹而生,而诗歌名篇的产生,又使山水胜迹更有一层深厚独特的文化韵味。因了诗歌繁荣和诗歌艺术的成熟,诗与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不弄清“路”,难以更深入地研究山水诗。卢盛江认为蜀道是重要的唐诗之路,可以与浙东唐诗之路交相辉映,成为唐代文学研究的新热点。

量不多而富于文学色彩、以蜀道为描写对象的若干赋、铭、题记(厅壁记),作者中不乏像李白、柳宗元、刘禹锡、欧阳詹、李远、孙樵、李远这样的名家。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强表示,这些有关蜀道的赋与铭不仅是唐代蜀道交通重要的文献史料,而且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唐代蜀道文学中难得的佳作名篇。这些蜀道赋、铭中,陈山甫《五丁力士开蜀门赋》、卢庾《梓潼神鼎赋》、孙樵《出蜀赋》、李远《题桥赋》、欧阳詹《栈道铭》、柳宗元《剑门铭》、李德裕《剑门铭》等,或概括地域地理特征、风土方物,或形象记述疏通山道驿路过程,或针砭时弊,感叹世道衰落,都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使得这一时期的蜀道文学呈现多元发展、异彩纷呈的景象,成为唐代文学一道引人注目的绚丽风景线,宛如夕阳余晖,绚丽夺目。

“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以其独具特色的线条为艺术语言,呈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意蕴。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梁中效提出,宋代的汉中是大西北与大西南之间的战略要地,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墨客都非常关注汉中,在兴修水利的同时,开启了石门石刻研究、传播的文化热潮;北宋金石学的兴起,使石门石刻的研究成为全国化、规范化的学术,而南宋则将石门石刻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开创了石门石刻研究近世化的先声。

“石门十三品”陈列展厅 (局部)

褒斜道是由关中眉县到汉中褒城的一条古栈道,是秦汉时期黄河与长江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国道,是连接长安、北丝绸之路和成都、南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与文化纽带。陕西省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喻东平介绍,汉中市积极推进建设“汉中三堰”灌溉工程遗产纪念馆、石门水利展览馆以及以汉中水文化为核心要素的石门水利风景区,通过举办展览、学术研讨活动等,加强宣传展示,讲好石门故事,并形成良性互动。编撰出版有关石门及石刻的丛书,创作石门文学、诗歌、影视等作品,在文旅活动中强化石门文化的浸润度,让人们在零距离的接触中亲近和感受石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

汉中市博物馆展出的《山河堰落成记》(局部)

据介绍,此次参会论文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一是蜀道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蜀道主干线褒斜道、故道和金牛道的研究方面。此外,蜀道文物保护、蜀道与丝绸之路、外国学者的蜀道之旅、蜀道图像影像等研究领域也有论文涉及。二是蜀道文学研究,涉及唐诗之路、唐代蜀道诗路、杜甫与蜀道、张说及苏颋的蜀道诗以及唐代蜀道的赋、铭等特殊文体,并向下延伸到清代的蜀道文学。三是石门石刻研究,多角度展示了石门石刻的价值与汉中文化的关系,其中罗秀书与《褒谷古迹辑略研究》有三篇论文,展现了罗秀书的贡献与辑略的价值。四是蜀道开发研究,关注蜀道旅游,蜀道及石门石刻博物馆建设以及蜀道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育等方面,文化赋能旅游,让蜀道文化贴近受众,走进学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考古中国”最新成果发布 发现... 昨天(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4项考古最新进展。其...
中国“很City”!热梗背后是... 六月初,一社交平台博主和妹妹City不City的魔性对话,逐渐演化为当下热梗,爆红网络。对话中,每个...
原创 大... 大清和通泊之战:万余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阵亡 努尔哈赤在经过一些的准备工作之后,终于时机成熟...
原创 从... 对面是来势汹汹的迦太基士兵,到处都倒伏着罗马兵和迦太基兵的尸体。战场之上,看着已经遭到迦太基兵重创的...
原创 如... 晚清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多人认为,清朝时候的衰退,就...
“百千万工程”森澜突击队|探寻...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们今天上午的任务是收集与整理吴川的红色文化。吴川是我的故乡,吴川的革命故事我从...
原创 比... 前言 考古学家的辛勤挖掘,总是为我们带来令人震撼的历史真相。然而,山东考古却取得了重大发现,揭示了一...
原创 张... 大家好,又到了周末,我们今天来谈谈三国蜀汉的张飞。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原创 项... 自古天下形势,皆分分合合交替不断,秦末暴政之下,这个仅保持了十余年统一形态的政权引得天下多股势力群起...
原创 1... 1948年1月,为了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解放军,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分为东北军区机关和东北野战军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