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新中国开国将领里谁是最能打仗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样的人选,因为在那么多优秀的元帅和将军里面,确实每个人都是战功赫赫。不过要说大规模兵团作战方面,有三个人是很厉害的,分别是彭德怀、林彪、粟裕,在所有的开国将领里只有他们三位指挥过50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战争,并且都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他们三个人的指挥风格完全不一样,彭德怀善于指挥恶仗、勇仗,林彪用兵比较灵活,善于巧仗、秒仗,粟裕和他们两位都不同,他善于指挥险仗。粟裕用兵向来看重细节,善于运用迂回和穿插战术,总是能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指挥官很是具有古代名将的风范。
粟裕在整个军旅生涯中曾六次负伤,其中有两次都是头部中弹,情况十分危险,后来头部的三块弹片真的是折磨了粟裕一生,粟裕大将因为这三块弹片落下了经常头痛的毛病,建国后粟裕的妻子楚青还陪同他去到苏联看病,其他的疾病都痊愈了,但是头痛的毛病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粟裕成名很早,大家熟悉的都是他在解放战争里的功劳,其实抗日战争时期粟裕便已经立下很多大功。1939年1月,粟裕指挥了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最终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1941年粟裕在苏中地区指挥部队抵抗日军大扫荡,他奋战了46个日夜,最后歼灭日军1300多人。
当然粟裕大将战场上最高光的时刻还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党中央原定计划是让太行、山东、华中三方面的大军同时出击在外线作战,粟裕冷静分析形势,大胆地向毛主席建议让华中野战军先在内线作战,然后转到外线作战,毛主席接到粟裕的建议后,冷静思考觉得粟裕的想法可以执行。
1946年,蒋介石集结了50万人马进攻华东解放区,一切正如粟裕预料的一样,于是粟裕和谭震林率领华中野战军的部分人马前去迎战,经过了45天的奋战,最终歼灭了敌人6个旅,5个大队共5.3万人,这次战斗的胜利是解放军首次内线作战歼灭美械装备敌人的宝贵经验,意义十分重大。
自此以后粟裕在战场上开始了自己传奇式的指挥,最先打响的是宿北战役,这场战役在宿迁北面打响,当时国民党的意图是想要通过宿迁北面进攻,从而将战事延伸到盐城地区占据苏北,然后逼迫解放军进入山东决战,粟裕协助陈毅指挥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师,共同参加了这次战役,结果以阵亡8000人的代价歼灭了敌人2.1万人,并且歼灭了国民党一个王牌整编师。
紧接着鲁南战役打响,此时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已经从宿北战役里获取了大兵团作战的足够经验,粟裕意识到集中兵力于重要进攻方向的重要性,于是在鲁南战役里再次取得重大胜利,歼灭了5.2万敌人。1947年2月,国民党在鲁南战役失败以后发动了莱芜战役,这场战役前国民党企图用大兵团对华中野战军进行南北夹击,国民党投入24万兵力,粟裕大将很快识破国民党的意图,他集结了20万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兵力,做出一副要在南面与敌人决战的姿态,其实粟裕已经配合陈毅元帅将主力调往北线,并假装让出临沂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要在南线进行决战,敌人果然上当,最后粟裕率部于北线分批歼灭敌人守军,最后形成和南线共同包围敌人的局面,最后取得战役的完全胜利,共歼灭了5.6万敌人。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粟裕将军的经典战例之一,因为他要面对的对手正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师长正是国民党名将张灵甫。当时张灵甫气焰嚣张,因为此前他刚刚击败了皮定均和王必成的部队,他带着74师一路前进,已经进入华东野战军的腹地,此时74师对华东野战军的威胁十分巨大,但是张灵甫也有很大隐患,便是他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粟裕立马抓住机会,组织人马对74师进行合围。之前被张灵甫打败的皮定均将军更是杀红了眼,他由助攻变成主攻,一路打到了张灵甫指挥部,击毙了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粟裕用兵十分大胆,当时合围张灵甫部队,国民党立马派出十个整编师前来支援,且距离只有一天多的路程,如果粟裕不能很快歼灭74师,将会被支援的十个整编师包围,所以粟裕立马分出一部分兵力对国民党援军进行切割作战,并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张灵甫部队,最终等到国民党援军到来之前,全歼了74师,击毙了张灵甫。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投入解放军66万, 地方部队40万。 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大将整个解放战争里,指挥的战斗中,共歼灭敌人将近百万,功劳十分巨大,当初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想要授予粟裕元帅的军衔,但是粟裕果断拒绝了,他说:“给我大将军衔我都觉得太高了,元帅的军衔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粟裕大将谦虚的品质受到毛主席的赞赏,从此有谁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了,毛主席都会拿出粟裕举例子,大家便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