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晚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与其说是被日本海军消灭的,还不如认为是因为朝廷内部存在党争,而导致了北洋水师最后一点家底都被消耗殆尽。
1、来自贵州的援军
事情还得从黄海海战之后说起。
由于清廷的腐朽,所以当时在山东威海附近,北洋舰队的司令部已经被日本军包围:当时陆地方面,日本陆军包抄了北洋舰队的后路,日本的联合舰队也封锁了威海附近的海面。虽然北洋舰队的将士还在大清国的土地上,但也实实在在陷入了日本人的包围圈。
此时北洋水师的士兵士气沮丧。但是作为这支部队的最高长官:丁汝昌却告诉士兵们,只要坚持到当月(西元1895年2月)11日,就能等到援军。而且丁汝昌还承诺:如果11日这天,清朝的援兵还没来,那么,丁汝昌就许可将士们自行向日本军投降,自己绝对不拦截。
其实丁汝昌之所以说坚持到11日,倒也并非向自己的将士们画大饼,而是因为丁汝昌之前收到消息,朝廷的军机处已经从贵州抽调援军去增援威海,大概在11日这天就能抵达威海。这也是丁汝昌的底气所在。但是,丁汝昌不知道:他永远都等不到来自贵州的清军援军了。
因为,这支军队不会来了。
2、李秉衡拦截贵州的援军
其实早在5日这天,贵州的援军就抵达了山东黄县。此时只要贵州援军继续赶路,抵达危害其实也就是旦夕之间。但是,山东巡抚李秉衡却出面拦截贵州部队。
李秉衡告诉贵州部队:现在包围丁汝昌的日本军大概三万多人,单靠你们这点军力,即便是和危害周边的日本军交战,也压根没有胜算。这么的,本巡抚给你们一个建议,不如你们在黄县就地休整,然后再招募20个营的士兵,等到兵力够了,再去救援丁汝昌。
“这……”贵州部队的长官知道这李秉衡的建议不靠谱,但也不想担这个责任:这个救兵如救火,现在军机处指派我们在11日之前抵达威海,这军机处的旨意,如果违抗,怕是麻烦不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秉衡宽慰贵州部队的长官:再说,援兵又不止你们一家,你们等到其他援兵来了,一起救援也不迟。如果军机处追究起来,本巡抚替你顶着,你就说是本巡抚让你保存实力,等其他援军会师以后,再救援丁汝昌。
有了李秉衡的担保,贵州部队的长官也放下心了。反正出事儿了,也追究不到自己的头上。
3、李秉衡的盘算
李秉衡拦截贵州部队的情况,在危害和日本军死战的丁汝昌并不知道,而且丁汝昌还把贵州援兵的抵达视为自己唯一的希望。而且,丁汝昌的部队也是在这个希望的支持下,坚持和日本军交战。甚至就在10日凌晨,日本军偷袭丁汝昌的部队,还被丁汝昌的部下拼死抵抗打退。
11日过了以后,丁汝昌依旧没盼来贵州的援兵。丁汝昌知道,士气已经溃散了,自己无力翻盘也看不到希望了。于是,丁汝昌选择自杀。丁汝昌的部下牛昶昞在丁汝昌死后,冒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本军投降,这导致之后很长时间里,丁汝昌被视为投降日本军的降将。
而李秉衡之所以拦截贵州部队去救援丁汝昌的部队,原因就是因为,李秉衡属于帝党成员。所以,利用日本人的手消灭北洋水师,本质上是打压李鸿章的势力,并借此削弱后党,为帝党夺权创造条件。
晚清腐朽到如此程度,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