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底南京保卫战中,蒋介石虽安排15万余士兵固守都城,但结局却令人感到扼腕,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了近10万人!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的原因
固守南京城的决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1937年底上海失陷后,紧接着日军便出兵直指南京。根据当时的战况来看,无论是从地形、国名党军士气、和后勤补给来说,南京城都没有固守的理由。日本攻占上海后,其军队士气高涨,此时乘胜追击,直接可以从京沪铁路、京杭铁路和长江沿岸三条线侵占南京,可以说南京是“门户大开”一点也不夸张;
此外,根据南京地理位置来看,更没办法守住!只要日军把芜湖一占,就等于直接把南京后面的交通线全部切断,此时日本再派军队从东、西、南三面合围,派军舰封锁长江,南京城出不去、也进不来,变成活生生的一座孤城;而且当时中国军队经过“淞沪会战”3个月大战,其战斗力消耗非常严重,士兵疲惫不堪。从种种条件来看,南京根本没法守住。
但为何蒋介石却偏要固守南京了?其一: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1937年正处于全面抗战之初,如果连首都拱手让人,势必会极大削弱中国军人士气;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国父孙中山陵墓所在之地,总理陵墓在此,蒋介石心里过意不去。蒋介石认为丢弃南京城,对上、对下、对国、对民都无法交代,所以做出了短时间防守的战略部署。
保卫战中守城军队士气低落、疲惫至极
虽然蒋介石从多地抽掉兵力(大约为15万余人)前来防守南京。但却疏忽了要命的一点,这些士兵大多数是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还没来得休养调整,疲惫至极。3个月的奋勇抵抗、每日不休的苦战,致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士气极低。战争准备仓促,加快了失败的步伐。
南京防守地形非常不利,可以说是背水一战
南京城位于长江内部,其地形背水而立,它东面没有天然屏障,总的来说是易攻难守。当时日军从东、西、南三面直接杀来,切断了上游城市芜湖的退路,使得南京陷入了三面包围之中。这就使得长江作为国民党军唯一的后撤出口,是欲退不能,欲进无路!
唐生智指挥不当,撤退无方,致使军队损失惨重!
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虽然主动撤退了。但撤退无方,导致被动挨打,这与唐生智指挥不当不无关系。南京本来就保不住,但唐生智却提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口号!这有违作战客观规律。
当时唐生智为了表示固守南京的决心,他让手下把下关到浦口的渡轮全部撤退,并禁止任何人渡江。后来撤退时,长江江面根本就没几只运输船队,临时征集扣留的民船,无异于杯水车薪。致使守城的十万余守军只能被动挨打,8万余人战亡,1万多人被俘!
南京保卫战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最终以国名党军守城失败而结束。南京城的失陷,守城士兵大约近10万人牺牲!这场保卫战给人惨痛的教训,令人扼腕。其损失惨重和高层决策失误、指挥不当、防守地形不利、士气低落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