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情英雄项羽自刎在了乌江,一个时代虽结束了,但又却开启了一个千年话题: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还是应先简单回顾下楚汉争雄时的经过。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一战大破秦军主力后,威名震天,曾召见各路诸侯,吓得这些诸侯,无不跪行,不敢仰视,由此开启了西楚霸王的时代。
但可惜,项羽却未能看透刘邦,最终被击败在垓下。重点是这时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霸王别姬”。在分析这件事前,应先看另一件事,这就是项羽抓住刘邦老爸后曾威胁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烹杀你老爸!
但刘邦却玩了把黑幽默,对项羽道:当年咱俩曾约为兄弟,所以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要真想烹杀咱老爸,别忘了分一口肉汤给我。
之所以对比这两个事件,是因为很矛盾,从项羽要烹杀刘邦老爸这事看,项羽做事有些不择手段。但突然间又儿女情长的霸王别姬,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了。所以项羽所谓的儿女情长,是后人一厢情愿的产物。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项羽被四面楚歌声惊扰,认为汉军已经拿下了他的根基:楚地!所以半夜起来喝酒,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泪流满面。
从前后的逻辑关系来言,项羽似乎哭的是自己,因为他虽勇猛如神,曾号令天下,但如今兵败后却认为,只有这匹战马和美人虞姬,还属于自己。
但其实这是项羽的一种“哀兵术”,因为在项羽悲歌完后,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然后项羽这才率八百江东子弟开始突围!这表明了项羽根本没有打算束手待毙。
第二件,项羽很快就突破重围,却又迷路了,这时出现了一个种田的农夫,项羽便问路,那农夫只说了一个字:“左。”意思是向左走,结果项羽人马都陷入沼泽中,等于被这农夫给骗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项羽才又被汉军围住,此刻项羽再次爆发出天人般的战力,先杀汉军一大将,后一瞪眼吓得杨喜“人马俱惊”,随后再杀一都尉和数百汉军。项羽的这一爆发,惊得汉军根本不敢靠近了,只能远远围住。
此刻若按正常逻辑,项羽必会逃生而去,因为不是没有机会,乌江亭长已经摇船来了,请求他渡过乌江。哪知此刻项羽却出人意料地道:“是老天要亡我,我还渡啥河?八千江东子弟,只我一人回去,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可惜我这匹战马了,把它给你了,你牵上船,过河去吧。”
这便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经过!从过程来看,显然那位农夫成了关键人物。正是由于他的欺骗,对项羽形成了致命打击,等于给了项羽这样一个信号:老百姓都烦你,恨不得你死。所以这才使项羽绝望,就算回到江东,又能怎样?因留下千古憾事。
通过分析项羽为何不肯过乌江,笔者认为项羽实属可惜,他应该渡过乌江。
其一、项羽本人有这强烈欲望,只是被一偶然事件给误导了。从当时情况来看,这个种田农夫,绝非是刘邦刻意安排的,天下哪有这样的神算?不但算出项羽能从哪个方向突破,而且还能算出他迷路。
那么这种田老头认得项羽吗?听说过项羽的名字那是绝对的,但言称认得,就概率太小了。他之所以欺骗项羽,无非是被吓得。
可以想象当时情景,突然间来了队人马,各个血人一般,向你问路,你的第一个反应绝对是赶紧逃离险境,大脑早就一片空白了。这农夫也是这样,故而随口说句“左”。所以这完全是偶然事件,并不能成为项羽民心尽失的依据。
其二、项羽在江东有民意基础和支持!项羽战败,乌江亭长却主动来接应,从史料看,项羽根本没有时间做这安排,但乌江亭长却主动来了!
这正代表着江东的民心基础,并还说了一句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不但告知项羽,江东依然是你的根基,且反应出了对汉军的抗拒,因为最后一句是“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即,我们江东只认你项羽,赶紧跟我上船吧老大。
所以,结论便是项羽应该过乌江!因为在本人有欲望的情况下,又有江东为根基和民意支持,卷土重来,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