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光二年六月,匈奴单于率领10万铁骑气势汹汹的朝着汉匈边境的马邑杀来。大军压境,马邑周边的汉军则是蓄势待发,然而这一场他们期待已久的决战因为一个汉军军官的被俘,出现了不利的转折,最终以失败收场。
汉朝成立初期,刘邦曾经想要一举打败匈奴,没成想遭受了他的一生之耻“白登之围”。此后汉朝就采取了和亲政策,一直持续了七十多年,这样的屈辱笼罩在大汉帝国上空,久久不散,直到汉武帝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而让他下决心的契机,就是马邑之战。
就在元光元年,匈奴又派遣使者来到长安,请求汉武帝选择女子和亲。本来这项政策已经执行了数十年,没有什么反驳的,汉武帝也遵守了规则,接受了和亲,可是下面的一些文臣武将们却感受到了耻辱,时刻想着一雪前耻。
他们很快就等来了机会。第二年六月,一个马邑的商人聂壹向朝中主战派代表人物,掌管西汉外交事务的大行令王恢献上了一条妙计。这个商人经常与匈奴人做生意,双方关系熟络,所以想要以献上马邑为诱饵,引诱匈奴单于率大军前来,从而对他们进行伏击。
马邑当时是西汉重要的边境城镇,囤积着大量的物资,匈奴人早就垂涎已久,只是那儿有重兵把守,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来,商人认为贪心的匈奴军臣单于肯定会上当。王恢大喜之下,马上禀告了汉武帝。此时刘彻已经登基七年,血气方刚,虽然许多大臣反对,他还是同意了王恢看上去志在必得的计划。
汉军这次出动了30万大军,猛将如云,其中就包括后来威震敌胆的“飞将军”李广,士气高昂。到达马邑之后,汉军大部分埋伏在马邑周边山谷,王恢另外带领3万人准备包抄匈奴人的侧翼。聂壹那边也很顺利,军臣单于很快上当,并亲自带领10万大军准备来“接收”马邑。
不过,当距离马邑还有一段距离时,附近无人看管的牛羊让单于起了疑心,正好手下士兵抓到了一个汉朝军官,在严刑逼供之下,这个军官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军臣单于听完后,先是一惊,然后大喜过望,感叹“天不亡我”,果断下令:撤军!
就这样,一场伏击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王恢也因为在匈奴退兵时,觉得力量薄弱,不敢阻拦被汉武帝下狱问罪,自杀身死。此次事件过后,匈奴人震怒不已,拒绝与汉朝和亲,骑兵四出,骚扰汉朝边境,汉武帝大怒之下,终于下定决心反击匈奴。一场打出强汉雄风的北击匈奴之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