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宋朝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创始人
2025-07-04 20:33:19
0

古人没有暖气秋裤,北方的冬天怎能熬过?看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生动描绘出底层百姓在严寒中无奈的景象。

其实在宋代以前,老百姓连棉被都没有,他们究竟是如何抵御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的呢?

古代社会高层的取暖方法

古代高层的取暖方法相当讲究,可以说非常奢华,无论是皇室还是达官贵人,都十分注重居住环境的温暖舒适。

首先,在屋子的布局上就比较注重采光,一般选择坐北朝南的方式,以便冬天的时候房间可以充分照射阳光,此外,墙壁也会精心设计。

汉朝的宫中就有温室殿,他们使用花椒泥涂在墙上,这样不仅驱虫防腐,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花椒的价格非常昂贵,只有皇室才有财力使用,另外,墙壁也会采用空心结构,墙体中间留有空隙,这种“火墙”下面连接着地下火道,可以用来输送热量。

其次,地热也被古人巧妙利用,故宫的许多宫殿采用了“暖阁”的设计,墙壁和地面均为双层空心结构,墙下专门挖有火道,在外廊烧起木炭后,热量就会通过墙体传导进宫内。

这样,即使在严寒的冬日,宫内也可以保持二十多度的温暖,为了让热量循环通畅,火道末端还设有专门的通风孔。

再者,暖炉的使用也十分普遍,铜制或瓷制的暖炉放在室内,用来取暖,更精巧的手炉和脚炉,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手炉放在袖子里,脚炉放在被窝里,都能发挥很好的保暖效果。

达官贵人还喜欢使用珍稀材料制作香炉,这不仅能取暖,还能散发淡雅的香气。

李清照就曾在《醉花阴》中写过“瑞脑销金兽”来取暖香,这种瑞脑燃烧后香气浓郁、烟量不大,既温暖又芬芳。

此外,古人的坐具也进行了保暖设计,李渔曾设计过一个椅子,在椅底加了暖炉的抽屉,这些巧妙的设计无不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精致。

可以说,古代王公贵族的生活已相当奢华舒适,他们使用各种方法取暖,从屋舍布局到生活用具,无不体现出超乎常人的讲究和精致。

这种富丽堂皇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古代社会精英阶层的一大标志,但与之相对的,是基层人们的艰苦生活。

古代穷人的保暖方式

提起床铺,相信很多人冬天几乎都不舍得离开被窝,暖暖的一夜就这样过去,但是在古时候,晚上是人们最难熬的时间。

古时的床铺难以御寒,铺的多是干草与芦苇填充的粗糙麻布被子,保暖时效短,冬日里觉得冰冷刺骨,床垫多用干茅草铺就,质地松散吸湿,价格低廉。

部分穷人还会以树皮制纸衣以遮严寒,很多穷人甚至无法穿上棉衣和鸭绒被,只能依靠敝绵茅草取暖。

而那些达官显贵们衣服则精美温暖,盖着丝绸内芯填充鹅绒的被子,与穷人避寒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穷人想取暖,最直接方法是燃烧木材,但古代森林资源严格控制,他们很难获得采伐木柴的权力。

西周朝有规定,禁止随意砍伐树木,而宋代则是规定砍伐的木材超过一定数量会受重刑。

人只能冒生命危险偷偷砍柴,白居易诗中写到一位卖炭翁为了生计不得不去荒山野岭伐木烧炭,可他换来的炭却难以卖个好价钱。

所以相比富人可以大量烧柴取暖,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炭火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取暖的条件与生活极为艰辛。

不过取暖并不仅仅依靠衣被,家境稍微好一点的百姓,发明了多种取暖方式,如在冬季,人们会在床下挖个火塘,里面盛放火炭取暖,这就是后来的火炕。

火炕能让热量传到炕体,让人躺在上面感受温暖,也有人将灶灶与炕相连,做饭时的柴火能直接烧热炕孔。

在南方地区,人们也会在衣服或被子内加塞芦苇等植物、绒毛以御寒,此外,古人还发明了茅草木屐,其鞋底离地两寸,可避开地面寒气,鞋面编织茅草,内部加厚草料,可以防止冻脚。

在食物上,穷人也只能尽量摄取些热食充饥,许多贫穷百姓常吃的扁豆面、面条汤等,都是比较便宜简单的热食。

有些人通过制作菜干、腊肉等干腌食品,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脂肪和热量以抵御严寒。

但是这些都远远不够,大部分穷人还是常年挨饿受冻,甚至许多人都无法熬过寒冬,而富贵人家则可以尽情享用热腾腾的肉食佳肴来驱寒。

古代的过冬衣物

古代,皮草是最保暖御寒的衣料,所谓皮草,就是动物的皮毛,昂贵稀少,在古代,只有供达官显贵才能够买的起。

而穷人过冬,能裹上羊狗毛皮已经算幸运,杜甫的诗句更是描绘了当时穷人的困苦生活。

达官贵人穿着各色珍贵皮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红楼梦描绘了诸多皮草打扮,如贾宝玉的白狐腋箭袖,用白狐的腋下皮毛制成,非常奢侈,还有林黛玉的白狐狸皮鹤氅,尤为珍贵。

这类皮草还有雀金裘、凫靥裘等,这些皮草不仅保暖,更显示著主人的权力地位。

古代一般底层百姓穿的衣服叫做“褐”,“褐”是粗布衣服,虽然单薄,但是里面却可以用柳絮麻花等填充保暖,虽然效果没有皮草好,但却胜在便宜,普通人能够穿得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袍”字,说的就是使用麻絮填充的“褐”。

到了唐宋时,出现了纸衣纸帽,这是一种用褚和藤纸制成衣物,质轻价格低,价格相对便宜,除此之外,百姓还穿蓑衣,用蓑草、稻草制造而成,既可避雨又可御寒。

随着棉花在中原地区推广,棉织品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主要冬衣材料,棉软滑保暖,比粗糙的麻舒适,棉衣被称“裘”,像皮裘一样保暖。

棉裘虽不如貂裘名贵,但也并不便宜,虽然棉的出现,并没有为穷苦百姓提升生活质量,但是从宏观意义上来看,棉的出现,确实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从皮草到褚褡,从麻织到棉织,古代穷富阶层在衣着上的巨大差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在严寒的冬天,能否御寒是生存的问题,皮草和棉裘使达官能安然度冬,而贫苦百姓的遭遇令人同情,衣着上的差距是古代社会深刻的缩影。

结语:

科技进步使现代人的生活更为舒适,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艰辛。

我们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但也应反思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不失去人性关怀,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吧。

相关内容

组团去广东潮汕纯玩两天要多...
假期来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迷人的自...
2025-09-10 09:03:52
耍到不想走的成都千年古镇,...
◀ 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 ▶ 溪水穿镇而过 明清老房尚有人家 烟火气...
2025-09-10 09:03:32
邂逅成都版“小洱海”!红杉...
踏入这片秘境,我才懂得什么是 “人间仙境”。 最近发现了一处藏在成...
2025-09-10 09:03:22
广东潮汕两天一夜旅游人均花...
前段时间,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去潮汕旅游,那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美食诱惑的...
2025-09-10 09:03:04
原创 ...
在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关羽失荆州无疑是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重大事...
2025-09-10 09:02:54
原创 ...
类别:历史,内容:韩信的军事天赋如何卓越?以小胜大,三万汉军克敌二...
2025-09-10 09:02:51
原创 ...
一个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为重要。——洪保德 我国有...
2025-09-10 09:02:46
原创 ...
《三国》一书中最让人感到激动与快意的,莫过于那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它...
2025-09-10 09:02:38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东汉末年的动荡不安,宦官专权、朝廷腐化,使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疾苦,生灵涂炭。这种局势导致了大...
原创 南... 《宋史》记载:“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
原创 县... 在封建时代,皇帝自称是“天子”,代表着最高的权力与尊贵身份,这使得皇权显得格外庄严。但正因如此,往往...
原创 蒙... “匈奴是蒙古人的祖先”——这是蒙古教科书上的话。但问题来了:这个祖宗,认得是不是有点太大胆?匈奴没有...
原创 新... 在明朝时期,曾有一位太监名叫魏忠贤,居然敢自称“九千岁”。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年号才是“万岁”,魏忠贤...
原创 清... 喜欢观看清宫戏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清朝后宫里的各位娘娘,几乎都佩戴着一种长指甲套。只有在她们失宠或...
原创 多... 多尔衮是大清朝历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政治家,他的存在使得清朝顺利进入中原,成为强大的帝国。他的军事才能...
原创 武... 一、女皇武则天的崛起 武则天,本名武曌,出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来自并州文水。她的故...
原创 朱... 朱元璋在尚未登基为帝时,就在成为吴王期间,便决定将其嫡长子朱标立为世子,并为将来继位的计划做足了准备...
原创 他... 在北宋时期,广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与北宋的接触中希望能够附属于其统治。然而,他们几次的请求均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