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记载:“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
宋理宗,南宋的第五任皇帝,也是继宋仁宗之后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享国四十年。然而,与宋仁宗备受赞誉的形象不同,历史对宋理宗的评价普遍偏负面。尽管如此,南宋的灭亡与他的直接关系不大,毕竟其后还有比他更为昏庸的皇帝。然而,尽管如此,宋理宗在南宋众多帝王中名气最大,究竟为何呢?
这与他身后发生的一件事密切相关。元朝时期,宋理宗的头骨被制成酒杯,成为敌人炫耀的物品,历经近百年。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我们可以通过《宋人轶事汇编》一书来了解。这件事的主谋,便是来自西夏的一位藏传佛教僧侣——杨琏真迦以及元世祖时期的右丞相桑哥。
杨琏真迦与桑哥的背景
在南宋灭亡的前夕,蒙古铁骑几乎征服了整个中原,并且有意进军西藏。此时,西藏的宗教格局复杂,各教派分歧严重。西藏的班智达不仅希望西藏能归附于元朝,还希望借助外力来统一内部的宗教混乱,因此,他答应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要求,将西藏纳入元朝的统治框架中。正因如此,贡噶坚赞的弟子桑哥得以在朝廷上担任职务,并最终晋升为丞相。
在元朝的统治下,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官职——江南总摄,专责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及与吐蕃的关系。而这项职位的首任,便是桑哥的好友杨琏真迦。杨琏真迦与桑哥都信奉藏传佛教,而与中原的汉地佛教有所不同,尽管都是佛教的分支,但其内容差异极大。杨琏真迦上任后,开始大肆破坏江南的寺庙,并着手破坏宋朝的皇陵。
破坏宋朝皇陵的动机
元朝的统治者大多非汉人,他们在治理中原时普遍采取打压态度。桑哥和杨琏真迦认为,摧毁前朝的皇陵就是削弱前朝的根基,这样便可以保证元朝的统治稳固。于是,杨琏真迦开始大规模盗掘宋朝的皇陵,抢夺大量珍宝。宋理宗下葬时,口中含有一颗宝珠,这使得宋理宗的尸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完整。在看到这一异象后,杨琏真迦竟然将宋理宗的头颅取走,制成了一个酒杯,用以招待宾客。
桑哥的腐败与结局
桑哥在朝期间因贪污而臭名昭著,《元史》记载:“当国四年,中外诸官鲜有不以贿而得者。”他的亲戚和朋友大多都被授予了要职和美丽的土地。随着弹劾声越来越高,桑哥的腐败行为最终被揭露,落得个满门抄斩、身首异处的下场。与他关系密切的杨琏真迦也未能幸免,最终落得同样的命运。而那个用宋理宗头骨做成的酒杯,最终成为元朝皇室专用的宴会酒具。
朱元璋的应对
元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在其覆灭时,许多宫廷秘闻依然鲜为人知。明朝建立后,翰林院编修危素便曾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被劝说留下,保留了《元实录》。在与明太祖朱元璋的交谈中,危素将宋理宗头颅被制成酒杯的消息传达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采取行动。
他下令寻找宋理宗的头骨,并亲自主持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将其安葬于南京南门。一年后,随着南宋皇陵的翻修完成,朱元璋再次将宋理宗的头颅安置回原位,并增加了大量的祭奠用具,以此来告慰宋理宗的在天之灵。
朱元璋如此做的意义显而易见。尽管宋理宗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昏庸无能的君主,但他毕竟是合法的皇帝,为了彰显明朝的正统性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朱元璋采取这一举动无疑是有深远考虑的。无论是修撰《元史》,还是让宋理宗的头骨恢复原位,都是为了宣告明朝的合法性,同时表达对前朝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