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张居正核实土地能够成功呢?
创始人
2025-07-04 20:02:50
0

实际上讲,张居正清丈田亩的工作并没有成功,不但清丈田亩工作,就连有名的“一条鞭法”也没有成功一说。

什么是“一条鞭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田税、劳役、附加税通通折银缴纳,不再缴实物税,也不再服劳役。

取消实物税可以节省运输储存成本,也可以减轻纳税人负担。劳役改交税金,也可以降低农忙时节的时间成本。

一条鞭法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不是税收本质的问题,纳税负担并没有减轻,也没有转移,还是普通百姓承担绝大多数赋税。而且,一条鞭法能够实现,一个有利条件是当时日本和墨西哥的银元大量输入到明朝,有足够的银钱支撑改革,等到日本和墨西哥进口银元下降后,以银钱纳税为基础的一条鞭法就难以为继。

张居正虽然通过一条鞭法把税收以银钱的形式收了上来,丰富了国库,但总量还是少的,藩王贵族、官绅地主阶层还是减税免税,甚至隐匿财产漏税。

故而,清丈田亩是唯一一个核定税基的工作,这个工作从张居正改革的末几年才展开。

张居正改革总共就十年,头几年要推行考成法,缔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机构,有了高效率的行政机构,才有条件去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搞的差不多,才开始搞清丈田亩。

明朝的土地基本上被三类人占有,第一类是朱姓藩王和皇亲国戚,这帮人占着是皇帝亲戚就大肆兼并土地;第二类是官僚士绅,他们在地方有权有地位,便利占据土地,首辅徐阶在松江一次就兼并数十万亩土地;第三类就是地主豪右,他们通过高利贷和地租,强行从百姓手中兼并土地。

而这三类人中,前两类是免税阶层,最后一类需要缴税,所以他们就隐匿土地。

张居正清丈田亩其实对上述三类人都有触动,这是从虎口里夺食,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抵触。

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凭侍他无可争议的地位,自然无人敢于跟他争锋,因此他能清丈出700多万亩土地,这些土地都应该缴税。

清丈土地工作刚有成效,张居正就因病去世,随之而来的就是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他的所有改革措施全部被废除。

人亡政息,张居正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清丈出来的700多万亩田地也不了了之。

万历帝视野狭隘,坐在张居正打下的基础上坐吃山空,终至于亡国,所谓的“明朝实亡于万历”即由此而来。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历史中讲道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一旦遇到问题却常常感到迷茫,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原创 民... 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其优越的漕运条件而繁荣发展。隋朝时...
原创 宋... 宋朝打架弱,总打败仗,但越输宋朝反而越有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宋朝被边上的辽国西夏,轮番揍大宋,...
原创 大...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
从码头到硅谷:粤商400年草根...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一群光着脚的岭南汉子用扁担挑出了中国最早的全球化贸易。从...
原创 清... 历史的编写并非像写小说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很多人以为历史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实际上,收集史料...
原创 李... 李宗仁,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曾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的支柱之一...
原创 李... 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徐达,他屡次南征北...
原创 满... 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邬思道果断离开了雍和宫。其实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雍正...
原创 哈... 最近,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建议,旨在缓解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教授建议中国借鉴北宋时期的澶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