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成功击败其他皇子,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立下拥立之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下迎来了仕途和人生的春天。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自然权力炙手可热、权倾朝野。但是两人又互相猜忌和妒忌,经常发生冲突、产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雍正皇帝竟然数次努力撮合调停两人的关系,又将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隆科多儿子,终于让两人关系趋于平和。那么,雍正皇帝为何不利用两人的势力互相牵制,反而改善两人关系呢?难道雍正皇帝就不担心他们会合伙造反吗?
首先,雍正皇帝继位之初,朝中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权力炙手可热的隆科多和年羹尧,而是自己曾经在“九王夺嫡”中的政敌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皇八子素有“贤王”之称,虽然夺嫡失败,但在朝中依然支持者众多、势力庞大,也就是说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并未完全掌握朝廷大权,政局尚未完全稳定。他非常需要自己的势力来抗衡胤禩的影响,而拥立有功、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绝对是雍正皇帝的不二人选。
皇十四子胤禵虽然远在西北,但其是康熙皇帝亲封的大将军王,影响力远远在皇八子胤禩之上,也是康熙晚年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握有军权的胤禵是雍正皇帝朝廷之外另一个心腹大患,如果趁着自己刚刚登基,政局未稳,胤禵拥兵自重,众人纷纷拥护,那就不好收拾了。而当时身为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正是雍正皇帝牵制、监控胤禵的主要力量。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的斗争无疑是对雍正皇帝自我力量的消耗,不利于雍正皇帝全盘计划的实施。
皇位来之不易的雍正皇帝,从登基那天开始就背负着弑君篡权的罪名,隆科多和年羹尧在雍正皇帝继位和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年羹尧更是屡立战功、平定青海叛乱,功高卓著。背负是君篡逆罪名的雍正皇帝再也不能另外背负一个诛杀功臣的罪名,他要做的努力改善自身的形象,用自己对待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做法来感化和吸引群臣向自己靠拢,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另外,雍正皇帝在恩宠两人,给予两人位极人臣的地位的同时,也早就做好了提防两人的准备和安排。年羹尧和隆科多虽然权势显赫,但是却有诸多牵制和无奈,更别提两人根本无法进行的合作了。首先,隆科多尽管权高位重,但是雍正皇帝却从未给其授予过大学士的职位,这样便无法掌握军权,就连最基本的军国大事参议权也没有。年羹尧虽然手握军权,但他在朝中却无任何职位,更加影响不了朝中大事。两人的遥不可及和互不相干,使两人从职权上毫无合作的可能。
虽然隆科多兼职九门提督一一职,但在京城拥有军队人数也并不少的顺天府和五城御史衙门可都是怡亲王胤祥的人;而隆科多的西北大军中尚有雍正皇帝的真正心腹岳钟琪为副将。就算两人密谋造反,恐怕两人在刚有想法的时候,就会有消息传达到雍正皇帝耳朵里。另外,通过雍正皇帝长期恩宠、重视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表现,让两人已经彻底的被群臣孤立,嫉妒生恨的群臣们早就将两人是为了眼中钉、肉中刺,这也是雍正皇帝对两人的“捧杀”之术。
在渐渐稳定了朝廷局面、收拢人心、处理掉手握军权的胤禵、牵制和分散胤禩在朝中内外的势力以后,雍正皇帝开始对两人对手。同样为了不让两人有联手做最后一搏机会的雍正皇帝决定分别处理两人。年羹尧张狂太甚、目无王法又手握军权,已经威胁到了雍正皇帝的皇权统治;而隆科多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尊重皇帝,且其在朝中并无太大势力能够造反。所以,年羹尧首当其冲受到雍正皇帝的清算。雍正三年,隆科多被赐狱中自尽;雍正五年,隆科多被囚禁并于六年死在禁所。
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处理虽然有点“兔死狗烹”的感觉,但这是历代帝王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的必然选择,也是两人功高震主却不知收敛的必然下场。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十二》、《雍正传》、《清世宗雍正》、《清世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