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珅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他的名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乾隆在位时,他靠着乾隆这座靠山做了不少的坏事。
随着乾隆驾崩,嘉庆的继位,和珅的好日子就走到了头,不仅成为了过街老鼠,还因贪污等重罪被下达了让和珅自尽命令。
对此被抄家后的和珅直接吓破了胆,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命,他想到了乾隆赏赐的“保命诏书”,并神采奕奕的打开了诏书
当和珅看到诏书上的三个大字时,瞬间瘫软的坐在了地上,眼神也瞬间空洞了起来。
那么诏书上的三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艰苦求职
和珅,1750年出生,生于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满族正红旗人。
他的家族历代军功显赫,备受朝廷敬重。
小的时候,和珅与弟弟和琳一起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家族的显赫地位让他们得以接触到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他们也不负家族期望,勤奋好学。
长大后,两人一起进入内务府办的咸安宫官学深造。
这是一所专门培养满族精英的学府,和珅在这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此期间里,和珅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
他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他还在诗词、书画、绘画等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诣。如此优异的和珅深受老师们的赞誉,就连直隶总督英廉也对他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后和珅更是在英廉的关照下,顺利完成了学业。
1767年,和珅毕业后,英廉便把孙女冯氏嫁给了和珅。
这段婚姻使得和珅与朝廷权贵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和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了三等轻车都尉。
在此期间里,和珅还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即便如此,和珅也没想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任命为上虞备用处三等侍卫,随后,他又调任鸾仪卫侍卫。
由于当时侍卫的工作比较清闲,和珅便在此期间里,学习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和珅在乾隆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学,结果深受乾隆的喜爱,自此之后和珅的官职可谓是一路飙升。
短短五年时间里和珅从一名侍从晋升到了侍郎的职位。
在此期间和珅还是一个清廉之官,但他为何会逐渐成为一个贪官呢?
利欲熏心
和珅在担任侍郎后,就与一位名叫安明的人,向和珅送礼,希望他能够将自己升为司务。
然而,为官清廉的和珅没有收取对方的贿赂,但还是向其保证自己会向上面美言几句,助其升官。
得到这一回复的安明,那是相当的高兴,对和珅更是百依百顺。
不久后,安明便收到了升官的消息,为报答和珅的帮助,他特地从家中挑选了一颗和田玉献给和珅,对此和珅并未收取。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安明便收到了家中父亲去世的消息。
由于当时朝廷规定,只要是父母过世就要回老家守三年的丧。
这就使得刚升官不久的安明不想回去,毕竟这个官位自己还没坐热乎呢,于是为了躲避守丧的这条规定,便铤而走险隐瞒了这件事情。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很快便被尚书查到,甚至还牵连到了和珅。
和珅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为逃避责任,连忙写了两份奏折一份给了军机处,一份自己留了下来。
此日,朝上说起此事时,不少见不得和珅好的官员,纷纷弹劾和珅包庇安明。
但乾隆在看过军机处的奏折后,却觉得和珅是受到了安明的蒙蔽,于是便处死了安明,而和珅却只是被降了两级。
1780年,李侍尧被举报贪污后,和珅等人在乾隆的命令下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和珅在此次调查中表现十分的出色,因此受到了乾隆的高度赏识,甚至还成为了乾隆的亲信
此案件审结后,和珅不仅吞并了李侍尧的多数财产,还得到了乾隆的赏赐和升官。
这突如其来的大权大财,让和珅深感痴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珅不再是那个不收贿赂的清官,反而成为了一个贪官,甚至还在私下中结党,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对于曾经恶意对待自己的官员,和珅也没有手下留情。
在担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和珅便开始大兴文字狱,以“私藏逆书”为由,残害了许多的文官。
后来,在担任韩玲书院掌院学士后,和珅为了捞更多的钱,便操纵起了科举制度,只要是钱给够,哪怕是个傻子,和珅也能让其科举通过。
如果不交钱,那便会被和珅视为是“问题者”,他会想尽办法让其无法通过考试。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在乾隆末期时,朝堂上大部分都是和珅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珅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开始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武官。
野心膨胀
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武官,和珅便将自己的矛头指向了阿桂之子阿迪斯。
和珅之所以将矛头对准阿桂和其子,是因为他知道阿桂曾立下赫赫战功在武官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如果他倒台了,那么剩下的不少武官都将会人心惶惶。
但是扳倒阿桂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事,而他的儿子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口。
于是他便以阿迪斯“贪赃枉法”为由,将其父子押送到了京城审问,并在乾隆面前对其进行了弹劾。
在此期间里,和珅还向乾隆献上了阿迪斯贪污的八箱金银。
见到这些的乾隆听信了和珅的谗言,十分的生气,当即便免去了阿迪斯的所有职位,发配到伊利充军。
这样的情况,也导致阿桂跟着连坐,被降两级留任。
看到自己计谋的得逞的和珅内心非常的开心,为了能够更快控制武官,和珅便又将魔爪伸向了阿桂的义子黄枚。
为将其扳倒,窦光鼐在和珅的怂恿下告发其“贪赃枉法”,面对窦光鼐的告发,黄枚丝毫不怂,直接反告了窦光鼐。
对着双方的互告,乾隆没有犹豫当即便下令开始了调查,最后的结果却是黄枚家中的家财高达十二万两。
就这样黄枚因贪污罪被判处了死刑,而和珅和窦光鼐则是因为立下大功各升一级。
据记载,当时和珅陷害了朝中将近一半的武官。
面对这种局面,其他的武官,可谓是人心惶惶,都害怕自己会成为和珅的下一个目标。
除此之外,和珅还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商界和犯罪集团,他会强制要求商贩臣服于他,如果反对,便会被和珅手下的黑恶势力灭门。
因此和珅在这些中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也有了资本进行政治斗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和珅不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飙升,职位更是突飞猛进。
尤其是在嘉庆年间时,和珅的权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时还被不少的人称为是“二皇帝”。
二皇帝和珅
在嘉庆二年时,乾隆皇帝已经年事较高,不便于处理国家大事。
因此,乾隆皇帝在上朝的时候,总会让他的得力助手和珅站在他旁边。
因为和珅在当时唯一一个能够完全理解乾隆皇帝的心思的人。
每天早朝,大臣们在拜完皇上后,和珅就会变得像是个代理皇帝一样,在一旁听乾隆对文武官员汇报后的想法。
然后和珅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这些想法来管理国家大事。
因此,朝中不少人都在背地里称呼他为“二皇帝”。
尽管当时的嘉庆已经登基成为皇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任何的实权,权力都在乾隆和和珅手中,这就导致嘉庆非常不喜欢和珅。
随着权力的扩大,和珅逐渐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开始将自己的手下安排到乾隆和嘉庆的身边,以达到限制其自由的目的。
这样的做法,不仅引起了乾隆的不满,嘉庆更是对其起了杀心。
自尽
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对于曾经处处限制自己的和珅,嘉庆并未第一时间动手。
反而是先让其为乾隆举办了丧事,这时的和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
当乾隆的丧事举办完后,嘉庆便以贪污等二十条大罪,定了和珅的罪,并且还进行了抄家,从中共抄出八亿辆白银。
据记载,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结果光和珅一个人所藏匿的财产就已经堪比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税收。
因此,民间便流传出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对于和珅该如何处置,朝廷上官员的建议是凌迟,毕竟和珅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
但刘墉等人却建议赐白绫,让和珅在狱中自尽,不管怎么说和珅曾今也是朝中的大臣,多少还是要给些颜面。
面对这两个建议,嘉庆在经过思考后,选择了后者,当即便让手下给在家中的和珅送去了白绫。
当和珅看到白绫的一瞬间,只感觉大脑一阵眩晕,双腿更是止不住的颤抖,在颤颤巍巍的接过白绫后,和珅双腿一软,扑通一下坐到了地上。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解后,和珅的脑中全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就当他不知怎么办时,他想到了乾隆留给自己的“保命诏书”。
在他看来这份诏书将保自己不死,于是他便带着诏书找到了嘉庆,并当着嘉庆的面得意洋洋的打开了诏书。
当他看到诏书上“留全尸”三个大字时,直接被吓得呆坐在了原地。
最后,心灰意冷的和珅呆滞的回到了家中,用嘉庆赐予的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结语
和珅,一个名字载入了清朝历史的人物,他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权力、财富和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他的崛起与覆灭,不仅揭示了清朝政治的阴暗面,也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的腐蚀力。
然而,权力与财富的过度集中,使得和珅逐渐背离了初心,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在他身上得到了放大。
他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排斥异己,导致朝政日衰,民生凋敝。在他的影响下,清朝政治的黑暗面愈发显现,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尽管当时的和珅曾权倾一时,风光无限,但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制裁。
他的覆灭,既是必然的结局,也是对他过去所作所为的惩罚。
和珅的败亡,为清朝政治敲响了警钟,提醒着后人切勿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