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抬头看路,埋头做事,低头做人
创始人
2025-06-26 10:03:08
0

晚清名臣曾国藩出身于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靠的就是:“抬头看路,埋头做事,低头做人。”

实际上,这正是许多成功人士为人处世的“秘诀”。

抬头看路,认准方向

梁启超总结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大成就,首先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

曾国藩自己则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是彼,我自我矣。”

人一旦有了改变自己的决心,有了处低望高、抬头看路的志向,便能连自己的先天气质都改变过来,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曾国藩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在第六次落榜时,曾国藩的考卷还被当成了反面典型。但他并未气馁,也从不理会其他人的嘲笑讥讽,以“拙诚”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上。

先生教的内容,别人读一遍就能记住,而他哪怕读三五遍,反复练习,还是不会背。

下了学堂,倔强的曾国藩就继续攻读,在学习的同时,他反思总结六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明白问题在于自己写文章太过于拘谨,缺乏大局观,不够大气。随后,他针对这些不足,下了苦功。

这是立志的引导,也是毅力和气度,他不但未因屡次落选而丧失信心,反而将其作为鞭策、激励自己更加注重磨练文章的动力。1833年,23岁的曾国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入围。

此后,曾国藩厚积薄发,一连三中,被道光皇帝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步升迁。

正因有了最初的清晰目标,明白了努力的方向,曾国藩走通了许多人走不通的科举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具备抬头看路的智慧。

保持清醒的头脑,抬头看路,不被眼前的迷雾所迷惑,不被沿途的风景所羁绊,明确前行的方向,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埋头做事,脚踏实地

曾国藩有这样一句话:“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一切虚情假意,投机取巧,都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来得重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明朝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与曾国藩不同,张居正13岁时参加乡试,16岁就走上仕途,进入明朝官场被称为“神童”。

因天赋异禀,在仕途上,他一帆风顺。有人希望拉他进入自己的队伍,但张居正选择收敛锋芒,埋头安心做事。在职期间,张居正见识到当时官场的贪腐风气,在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期间,辅佐其推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从未沾沾自喜,他始终都未遗忘儿时宏愿:“愿以身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张居正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为朝廷整饬了吏治,清理了财政,他提出重商益农、农商互惠,使百姓安居乐业。

“唯有埋头,乃能出头”。张居正一生都在埋头为国效力,埋头为百姓奔走。生活中,或许有人喜欢投机取巧,有功自己揽,有过推卸给他人。要知道,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并非长久之计。

唯有埋头做事,才能做到忍辱不变。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不管是平坦顺遂还是坎坷崎岖,他们追求的是扎实,一步一个脚印,一心一意地完成。

漫漫人生路,总有起起伏伏、艰难困苦,唯有埋头做事,才能披荆斩刺。

低头做人,谦逊智慧

古希腊的时候,有人故意为难苏格拉底:“你既然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笑笑,毫不迟疑地说:“三尺。”

那人听之大笑,取笑他说:“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我们这5尺高的身体还不把天戳个窟窿?”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所以,人要懂得低头啊。”

人生在世,总会遭遇各种不顺,适时地低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抬头。低头做人,就是要我们摒弃浮躁的心态,专注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懂得低头,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智慧。

抬头看路要有底气,埋头做事养出才气,低头却更需要勇气。在生活中,很多人遇事做人能做到抬头挺胸、腰板挺直,甚至不怕头破血流、拼个你死我活,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适时低头。

低头,被很多人看成是一种丢脸的行为,不可忍受。

殊不知,适时地低头,不是放弃做人的尊严,也不是承认自己的无能,而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大胸襟、大格局、大智慧的彰显。

正如古人言:“平生不作圆软态,此是丈夫;而能软而不失刚方之气,此是大丈夫。”适时低头,是智者之举。

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前行的方向;行动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人处事谦逊敬畏,做到理解与尊重。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精彩。

系列文章推荐

梁启超:有钱的家庭,千篇一律;有趣的父亲,万里挑一

陈道明人生自白: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断舍离:50个原则让生活变得极简而且有意义

《红楼梦》诗词合集:万千悲喜,终归一梦

宋词极简史: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苏轼: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老树画画:小荷一两朵,老酒三四杯,我知有我在,管他谁是谁

四大名著最经典20副对联,智慧满满,滋味万千!

30句老话,说尽人生百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50部世界名著浓缩成50句话,耐人寻味!

左宗棠:能遭天磨乃真汉,不招人妒是庸才

国家强大,不是靠历史赋予的机遇,而是靠人心赋予的力量

如何有效摆脱瞎忙状态?此文给你精确答案,太受益了!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增广贤文》精华48句,悟透人生!

康熙家训:不想养逆子,就一定要让他吃这五种苦

越活越年轻的12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荀子》经典10句:高情商的人,都很注意这10个细节

《山海经》中的10个美丽传说,你听过几个?

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古人10则家训,经典中的经典

钱钟书先生最幽默的50句话,隽思妙语,回味无穷!

让人静心不生气的24句话

苏轼诗词100句,无法忘怀的经典

王蒙:有些人知道挺多,但没脑子

九首古诗,说尽了世间最美的友情

林语堂||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不要只是路过,记得留言交流

懂得分享的你最美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 《九重紫》黎窈娘是英国公宋宜春的外室,曾经是官宦家的千金,因蒋梅荪奉旨抄了黎家,黎窈娘才沦为罪臣之女...
原创 明... 从一个贫苦农民到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深入剖析他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
原创 父...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这老头! 《权力与亲情的终极对决那个拒认父亲的军...
原创 爱... 他是心怀天下的商人,不求名利不贪享乐却对国民教育十分上心,在其手下拔地而起的学校不少于百座。他又是反...
原创 虽... 出身平民的朱元璋 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并 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 ...
原创 民...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难得有几分真情。北洋政府时期,政坛却有这样一对“黄金搭档”,关系属于三大铁——一起...
原创 百...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她窥见了大清王朝的...
书于竹木:简牍文化及其载述的国...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和初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简牍作为当时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不仅比传...
原创 国... “刀下留人!” 犯下重罪的人在临行前被突然拦下,这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民党少...
原创 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段关于忠诚、背叛与复仇的传奇故事——一位猛将在被李世民剔死之前,竟吃下了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