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唐代的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皇帝,虽说李世民上位的方式很残忍,搞了个玄武门之变诛杀亲兄弟。但李世民在为人处世方面,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百姓都很难让人挑毛病。唐太宗登基的第二年,李世民无意间发现后花园的宫女年纪都很大,于是询问宫女想不想回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世民不但允许大龄宫女回家,还赠予他们很多盘缠,当时共有三千多名宫女获得了人身自由,她们回到家乡后对唐太宗感恩戴德,李世民在民间形象猛涨。
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囚徒来归狱。前半句我们已经知晓,后半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敢作敢为,公元632年12月,宫中传来牢狱死囚集体搞暴动的消息,据说是因为思乡。李世民亲自前往狱中查看,到达牢狱后他发现狱中的死囚个个目光呆滞,十分害怕狱卒的威严,他们身体僵硬,宛如死鬼一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心软了,他传令将这些死囚释放,允许他们与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但因为是死囚,所以年后必须回来问斩。
这本是常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死囚一般都是大恶人,李世民敢释放他们回乡探亲,不怕他们一路杀人放火吗?其实不然,唐初的刑法很严格,有些人可能因为一些疏忽就入了大牢,真正的恶人没几个,再加上是皇帝亲自发的话,倘若囚犯们再不识抬举,可能就直接诛九族了。
让人欣慰的是,被李世民释放的四百囚犯不但回家后没有作恶,年后也按照约定回来赴死,李世民大为感动。皇帝大手一挥,赦免了四百死囚的死罪,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参军,有的人回家种田,总而言之,从此再没有因为犯罪而返回牢狱。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体恤死囚思乡之切,但疏忽了死在死囚手中被害者的生命,纵然在民间声望再高,这种做法依然不值得提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中国人最愿意接受的规则,尤其是在当今的法制社会,我想应该没有人愿意接受李世民的做法,不过四百囚犯倒也不是孬种,每个人都遵守了约定,自愿赴死,这一点确实让人钦佩。
参考文献:《七德舞》,《资治通鉴》第19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