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看他的3大战略布局,他才是千古一帝
创始人
2025-06-22 07:03:12
0

说到正德皇帝或许这个年号不怎么出名,但提到“豹房”则是历史爱好者较为熟悉的名词,它的拥有者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够把美女与野兽都安置在一处的大概只有正德皇帝一人了,豹房是他最喜爱的玩乐场所,在这里他做尽了荒诞之事,看到这里无论如何他都与明君、仁君靠不上边。

在正德皇帝的宠信下,太监再次兴起,以刘瑾为首的太监们一边怂恿正德皇帝纵情地无度嬉戏,一边把持着朝政大权作威作福,正德皇帝自己最后因贪玩落水引发肺炎而死于非命,死时才31岁。正德皇帝的死都被认为是一代昏君的结束,殊不知,假如正德不死明朝也就不会灭亡,为何要这样说呢?其实看他的三大战略布局,他才是千古一帝。

全盘布局,意在制衡

第一战略布局:正德皇帝是一个看似荒诞却是非常有正事儿的皇帝,他表面上纵情吃喝玩乐,甚至上朝都不按时,随心所欲的性情让顾命大臣们产生深深的无力感。顾命大臣们为何会有无力感,其原因就是正德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大事、正事一件也没落下,只不过平时没有好好“上班”罢了,最多是一个不着调却十分有能力的皇帝。

正德皇帝这样不听命于老臣,避免了皇帝被臣子掣肘的情况,“好话、赖话我都不听,想摆弄我的日常行为是不可能的”,正德皇帝就是用这种荒诞的行为夺取了话语权。同时正德皇帝宠信太监刘瑾等人,其目的也是意在制衡朝中的文官,要知道明朝的党争非常激烈,在朝堂上占据着左右江山社稷的重要地位,如果不用太监来制衡他们,明廷将成为党派的天下。

正德皇帝明显扮猪吃虎的一番操作,用表面的荒唐达到了把朝堂的一切掌握在手的目的,当那些老臣不是告老还乡就是被太监害死之后,大太监刘瑾也被卸磨杀驴以儆效尤。从这一番布局来看,正德的皇帝操作非常有远见,利用朝堂上文官与太监的微妙关系摩擦出火花,看他们鹬蚌相争,而他自己渔翁得利。

御驾亲征,应州大捷

第二战略布局:明朝虽然有了朱棣皇帝“天子守国门”的壮举,但是北方的外敌一直没有停止过骚扰,“土木堡之变”就连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都被蒙古俘获,足见北方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朝廷只能多加防犯,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到了正德皇帝这里他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方针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当蒙古小王子叩关来袭时,正德皇帝以26岁血气方刚的年龄提出御驾亲征,吓坏了一众文官大臣,七十年前“土木堡之变”还历历在目,他们并不想正德重蹈覆辙,可是他们的皇帝志在必行,于是正德皇帝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御驾亲征,身边一个文官都没带,可见他对文官的成见之深。

别看正德皇帝一天没什么正事,那只是表面现象,做给那些文官看的,到了战场上正德皇帝不但与士兵们共同吃住,还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经过他的指挥与布置,明军终于在与蒙古的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使蒙古长时间不敢再进犯,史称“应州大捷”。这场胜利是正德皇帝的高光时刻,但也是从这时候起他引起了文官们的忌惮而开始“算计”。

热衷外交,航海时代

第三战略布局:正德皇帝对国外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于周边的附属小国派来的使者都非常重视,尤其来自那些西方、南洋等国家的探险队、使者,正德皇帝都亲自接见,生怕怠慢了国际友人,他不是刻意地去讨好人家,而是在用心交流,从国外使者那里获取别人的知识而应用在自己的国家上。

之后,正德皇帝提出了下西洋的提议,结果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在大臣的眼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不利于江山社稷,对于这一点正德皇帝并不认同。当年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派郑和七下西洋,如果真的劳民伤财,又何来的“永乐盛世”呢?显然下西洋是一件赚钱的事情,根本不是赔本的买卖。

但是这件事始终未成型,因为正德皇帝31岁时落水引发肺炎而死,这件事就不了了之。如果正德此项战略得到实施,会开启明朝新的航海时代,而不是大航海时代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里,会使明朝出现又一个盛世时期,同时还能改变明朝社会的经济结构,解除海禁、开放通商口岸,逐渐形成向资本主义的完美过渡,由此可见,正德才是有远见的千古一帝。

追本溯源,罪魁祸首

正德皇帝早死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如果不早死,以他扮猪吃虎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千古一帝,至少他在世时的三大战略布局都是非常精妙的“排兵布阵”,看似无关痛痒,实际上件件都是对大明江山非常有利的事情。因此,对于正德皇帝的死感到可惜的同时,还会产生质疑,骁勇善战、身强体壮的他为何31岁因落水而死呢?

追本溯源可以回到朱元璋统治时期,他为了让明室江山始终保持朱姓,杀掉了所有的功臣,同时为了防范臣子还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监察机构,这样就是臣子与皇帝之间形成了互相不信任的危机感,于是大臣们逐渐组团、组队,形成一个个的帮派,党争就此产生。

别小看党争的力量,认为不过是皇帝手里的棋子而已,其实话说反了,是皇帝成为了党派的棋子。当皇帝听他们的话时,就会帮派之间勾心斗角,当皇帝们不听他们摆弄时,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换”一个皇帝。

这样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明朝期间发生的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等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说这是后期党争势大造成的结果,那么往前追溯到“夺门事件”完全是操纵在大臣们手里的一个没有必要发生的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朝廷党派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深。

所以说,正德皇帝的早死,还有前后一些皇帝的英年早逝不排除是党争的结果,其罪魁祸首就是朱元璋自己,如果他从开始不弄出个锦衣卫与朝臣们形成对立面,后面的皇帝也好过得多。

小结

正德皇帝是个看似荒唐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正事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是千古一帝,他的三大战略布局是运筹帷幄、杀伐决断、高瞻远瞩,如果他不早死,明朝也不会那么早的灭亡,无外乎正德皇帝成为了文官眼中难以摆弄的皇帝而让他英年早逝罢了。

正德皇帝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个喜爱玩乐、荒淫无度的皇帝,要知道历史资料都掌握在文官的笔下,正德皇帝处处触及文官们的利益,能把他写得好才怪。回顾明朝历史中,似乎也没有什么皇帝被歌功颂德而流传千古,其原因请大家细品。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咸丰三年三月太平军攻克江宁,大为恐慌的清廷令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设“江北大营”,同时令一直尾随太平...
探秘咸丰元宝当三百宝泉局盒子币... 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咸丰元宝当三百宝泉局盒子币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它诞生于清咸丰年间(1851 - ...
原创 洪... 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即将回国,大家纷纷前来与他告别。当一位急匆匆赶来的身影出现时,彭...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围困了新四军军部。尽管新四军奋力抵抗,连续数昼...
原创 八...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内乱影响最为深远。一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另一场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相比之下,八王之乱...
原创 他... 1948年9月,济南战役爆发。战役前,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坚信济南防守固若金汤,不可能被攻破。然而,出乎...
原创 周... 一、三国的三大统帅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雄主的名字响彻历史,他们各自领导的国家在战争与政...
原创 开... 陈赓大将被誉为我军中一位骁勇善战且富有儒雅风范的军事将领,他以情商高、幽默风趣著称,总能巧妙化解各类...
原创 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宋代词人杨洪...
原创 三... 东汉建安24年,关羽率领荆州的兵马,向襄樊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8个月,最初的几场战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