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努尔哈赤晚年的执政败笔——数万“无谷之人”惨遭屠戮
创始人
2025-06-21 07:32:24
0

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创了大清基业,文治武功青史留名,不过在他晚年时却犯下了一件极其严重的失误,也是他一生中所做的一件极大的蠢事——责令八旗官将清查和捕杀“无谷之人”。所谓的“无谷之人”,指的就是广大的穷苦汉人。

我们知道,努尔哈赤在前期的创业过程中十分重视招降汉将汉民,也给予了优待的措施。可随着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加上满族贵族排汉意识的不断增强,越到后来汉人的处境就越艰难。自从努尔哈赤率八旗占据沈阳、辽阳以后,统治手段更加严酷,广大汉民就深受后金官吏、八旗官将的奴役。

尤其是在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强制推行迁丁隶民和女真尼堪(汉人)同食共住政策,使得辽沈地区的汉人义愤填膺,抗金浪涛汹涌澎湃。同时,降金的汉官也纷纷动摇,这些反抗让已年过花甲的老汗王坐卧不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努尔哈赤不是冷静地思考、反省入辽以来的各项政策以及八旗贵族将官的所作所为,纠正错误,而是恼羞成怒,把责任归结到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上。

当时,辽东的广大穷苦汉民采取了各种抗金斗争,或怠工不干,不耕田地;或四处逃走,竭力摆脱后金国的束缚;又或是秘密串联,与明联系,欲图逃入明朝;还有的更极端,火焚地主、金将的房宅钱谷,夺其牛马,武装反抗。

努尔哈赤认为,偷盗牛马、火烧粮谷及村中房宅之人,都是不耕田、无谷、没有定居,欲由此逃往彼处的光棍。他把人民反抗的原因及其荒谬地看成是穷人没有粮谷,所以就把无谷之人视为仇敌。于是在努尔哈赤晚年就发生了捕杀“无谷之人”的暴行。

努尔哈赤对此事十分认真,天命九年正月初五,他开始下令划分有谷或无谷之人。这道命令下达后,他还有些放心不下,当天又下一道命令,规定:每人有粮食六至七斗的为“有谷之人”;一口有五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维生者”,亦列入“有谷人”之列。若不足维生,则列入“无谷之人”。

表面来看,努尔哈赤定的这个标准并不高,每人有谷五斗似乎也不多。但是当时的情况是由于连年作战,兵荒马乱,难以耕种,辽沈地区灾荒频繁发生,年年歉收,粮食价格比正常年份上涨了十多倍,甚至和银子的价格等同。从这个方面来看,可见能达到“有谷之人”的标准也就很高了。

确定了这个标准之后,努尔哈赤下令将“无谷之人”全部收捕,然后又让有关部门进行丁数、人口的详细统计。随后便派人前往各地清查粮谷。

照着这个形势下去,恐怕收捕的“无谷之人”,整个京城也很难放得下。于是,努尔哈赤在正月二十日,又下汗谕,重新划定标准,规定一口有五斗的,列入“有谷之人”范围;一口有四斗,若有牲畜,也列入“有谷之人”范围。其他的一概为“无谷之人”。正月二十一日,又派遣大臣清查汉人谷物,将“无谷之人”全家收捕。

六十六岁的努尔哈赤,征战疆场三十多年,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还多次打败明军。到了天命九年为止,他在战场上还没有受挫一次。而这次,他所辖的平民百姓的反抗却弄得他终日不安,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便是要大开杀戒。

虽然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录,但从努尔哈赤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上,不难断定被收捕的人一定很多。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下令杀了各地的“无谷之人”,这是中外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野蛮暴行,也给自己留下了骂名。据保守估计,至少有几万人被杀。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全民赛道,全场好玩!比亚迪全地... 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批新能源汽车专属全地形赛车场,以“全民赛道、全...
原创 张... 1930年1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大破国民党军第18师,全师9000余人片甲不返。如此辉煌的...
这些照片,再现毛泽东的江西足迹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毛泽东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深厚情缘,在新中国...
原创 明... 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都了解到,明朝时期的火器装备在当时堪称强大。然而,一直被认为坚不可摧的明朝,在清军...
原创 存... 楔子 韩愈(768—824),字退之,又称韩昌黎,大唐官员、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名人,唐代古文运动的...
原创 明...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行刺皇帝一直都是一项危险至极的任务。这样的行动往往会迎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原创 秘... 秘密特工卧底10年,赴台潜伏不料被自己人俘虏,只好终止任务! 文/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潜伏》是谍战片...
原创 唯... 自1978年《中日友好条约》缔结以后,日本和中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日本对华态度的转变,形成了日本...
原创 这... 这首唐诗结尾两句实在太出彩了,以至于人们真的相信“如有神助” 唐代,诗歌之所以繁荣,有一个一点儿都不...
原创 毛... 1974年,晚年的毛主席乘车路过天安门,趴在车窗上,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忍不住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