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狠?慈禧准备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结果手下两江总督被暗杀
创始人
2025-06-19 16:03:17
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晚清权谋争斗,风云变幻,犹如一场无声的生死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慈禧太后和曾国藩这两位权力的顶峰人物,展开了一场暗流涌动的对决。

慈禧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悄然计划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就在这一计划逐步实施之时,她的得力干将,两江总督竟遭遇神秘暗杀,局势急转直下。

是谁下的狠手?幕后黑手究竟是如何搅动这一池浑水的?慈禧与曾国藩之间的博弈,又将走向何方?

慈禧和曾国藩的较量

慈禧得以稳固其权力地位,源于生下咸丰帝唯一皇子,曾国藩之权力则源自太平天国运动及其与慈禧的明争暗斗。

天京圣库,即是这场权力斗争背后的根源。

所谓圣库,便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库存之丰富涵盖天京之所有财物及粮草,故湘军攻入之时,曾国荃特意下令寻觅圣库下落,为激励士兵,他更是纵容其间肆意放火烧杀,无所不为。

而无论敌友皆为同胞,且平民又何罪焉?

即便如此,曾国藩仍未施以庇护,果真是曾家“狼狈二兄弟”,历经艰辛,圣库终被发现其中财货粮食已寥寥无几,令曾国荃猝不及防。

坊间因此流言四起,指责曾氏兄弟贪墨此财,甚至有人猜测,曾氏兄弟欲以此财谋求称帝,至于是否真的贪墨或仅为犒赏军队,实难断言。

尽管曾氏兄弟坚称未染指宝藏,但慈禧却并未追究,她深知,曾氏兄弟功高震主,若贸然追究恐引发动荡,同时,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亦令慈禧忌惮不已。

湘军乃私家武装,只听从曾氏兄弟指挥,不受朝廷约束。

若与曾国藩交恶,朝廷军队恐难以匹敌,因此,慈禧只能暂时忍耐重用曾国藩,使其成为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一职在清代地位显赫,曾国藩赴任后治理有方深得民心,湘军亦因他的晋升而安享太平,许多湘军将领在此地获得了重要职位。

随着时间推移,曾国藩等人逐渐形成一股强大势力,引起慈禧警惕。

无论是皇帝抑或是他人,一旦大权在握,便无法容忍异己存在,因此,慈禧对曾国藩等人日益不满。

曾国藩审时度势,选择隐忍退让暗中积蓄力量,他先是裁撤军队,遣散老弱病残继而削减功臣将领,仅留普通士兵。

慈禧的死亡任务

此次大规模裁减军队使慈禧稍感宽慰,并大幅减少了开支,而每年的军费支出亦不容小觑。

相较而言,曾国藩在政治方面似乎更为精通,慈禧关注军事重权,视圣库财宝如浮云;而对其私自训练的重兵,则甚为忌惮。

在实施裁军计划的同时,曾国藩主动请辞,将两江总督职务让与他人,称年岁渐长难以胜任。

此举令慈禧深感欢愉,于是便擢升了此前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过参与的马新贻。

尽管马新贻在此次官职调动中并无所建树,但其仕途发展屡创佳绩,直至担任闽浙总督一职。而当两江总督的肥缺降临之际,他却倍感意外。

为了弄清晋升原因,他亲自赴京拜谒慈禧太后。

慈禧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其意图,即继续削弱湘军实力,使其无法东山再起。

尽管曾国藩已不再身居高位,但湘军历经多年积累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寻常之人所能撼动,即使慈禧亲临,湘军恐怕也未必会予以理会。

尽管曾国藩裁撤了部分旧部,但谁又能确保不会涌现出新的英勇将领?

此外,曾国藩并非愚昧之人,他必定不会将所有亲信尽数裁撤,因此湘军看似裁员,实则犹如磨砺刀刃,战斗力反而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慈禧还命马新贻调查圣库财宝下落,以确认是否确已落入曾氏兄弟手中,这两项任务皆堪称世纪难题,绝非轻易能够解决。

对于马新贻而言,可谓进退维谷,无论选择执行或拒绝,均将得罪其中一方。

因此,两江总督一职看似肥差,实则如同猛兽,令人骑虎难下。

更为棘手的问题在于,马新贻缺乏自身势力,曾国藩拥有湘军,李鸿章掌控淮军,而他仅凭己力既无私人军队,亦无众多权力强大的盟友。

因此,马新贻从慈禧宫殿离开时,心情颇为沉重,有人形容他面色苍白,宛若刚从鬼屋走出,仍心有余悸。

无论是得罪慈禧抑或是曾国藩,结局都将极为悲惨,因为二人均为狠角色。

因此,马新贻在上任前先行返回家乡,安排身后事宜。

待一切事务处理完毕,马新贻便前往南京履新,曾国藩亦颇具人情味,待马新贻抵达后才启程离去,并让他领略了何谓排场。

得知曾国藩即将离任,众多民众纷纷前来送行,这无疑给马新贻带来了极大压力。

刺马谜团

在接替两江总督前,马新贻表现良好,成就卓越。

而,南京城却充满了曾国藩的旧部,他们视如私人下属,与马新贻的关系紧张。

尽管如此,他仍必须整顿湘军,为此,他推出了多项针对湘军的措施,尽管策略尚可,但无人理会,甚至有人公然抗命,局势日益严峻。

随着时间推移,马新贻未能驯服这些跋扈之徒,反而声名狼藉,南京市民纷纷指责他,甚至称其为昏庸官员。

面对此情此景,马新贻力不从心,因为他独自挑战的是清朝最强大的私兵力量,为了改善局面,马新贻曾寻求李鸿章等人援助。

而无人肯援手,因为无人愿意无端招惹私兵领军之人,马新贻在南京城的境地愈发艰难,而不久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那日,他在巡视士兵途中,一位名叫张的男子突然出现,并向他发起攻击,张氏手持毒刃,直击马新贻腹部,导致他迅速死亡。

天国宝藏

关于马新贻的死亡事件,事实上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潜在的势力较量。

特别是当我们谈论到马新贻之死与慈禧太后及曾国藩之间的微妙关系时,这种说法更显得有根有据。

如果您对此表示怀疑的话,那么不妨静下心来,听我慢慢揭开这个关于马新贻和天国宝藏的神秘面纱。

太平天国政权覆灭之后,南京地区广泛流传着一个世人皆知的传说。

根据这个传闻,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起兵反抗清朝统治期间,搜刮了大量财宝并秘藏起来,等待时机进行分配。

而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这些宝藏最终落入了洪秀全的私囊之中,并被秘密埋葬在南京宫殿之下。

当曾国藩及其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占南京之后,他们放火焚烧了宫殿。

面对朝廷的询问,曾国藩以大火焚毁为由进行搪塞,但实际上,这批天国宝藏很可能已经被曾国荃所缴获,并被秘密运送回了湖南老家。

据称,在南京战事平息之后,曾国藩家族成员从南京启程返回湖南老家,随行人员多达两百余人,而运输这些人员和财物所需的船只数量竟然高达数艘。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船只的吃水量极大,显然并非仅仅用于运输人员和部分家产,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曾国藩家族获取天国财富的猜测。

此外,尽管曾国藩曾经试图通过请求裁军来消除慈禧太后对他的疑虑,但他仍然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

而整个湘军之所以能够听从曾国藩的指挥,无疑是因为他能够为这支军队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

因此,可以说曾国藩在财政方面面临着与清朝政府相似的困境,入不敷出。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弟弟在攻陷南京之后秘密转移天国宝藏,而曾国藩也只能紧随其后,为他处理善后事宜,以免给慈禧太后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谁的私仇?

朝堂高官竟然在街头遭遇刺杀,行凶者还公然挑战律令、拒绝逃避。

此事无疑极大地影响了清朝的形象和声誉,朝廷对此事进行了严肃的追责,并责令地方官员迅速展开调查。

南京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程序,协同各部门共同处理此案。

慈禧太后对此事感到震惊不已,她表示:“马新贻遇害之事实在令人费解!”而经过一众大臣反复审查,最终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张汶祥乃洪秀全残余势力成员,与马新贻之间存在私人恩怨。

张汶祥在供词中所述的可能性,却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朝廷再次派遣漕运总督张之万参与案件审理,但当马新贻的下属提议对张汶祥采取严厉手段进行逼供时,却遭到魁玉等官员以“案件性质严重,不宜使用酷刑”为理由予以否决。

至此,朝廷官员们心中已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而他们无人敢轻易揭露事实,只能将案件一再延期审理,最终仍以张汶祥个人恩怨作为结案依据。

朝廷方面对此结果并不满意,因此不得不恢复曾国藩两江总督的职务,并要求他带领刑部尚书前往南京复审此案。

刑部尚书抵达南京后,曾国藩却多次推诿,迟迟不肯展开调查。

最后,朝廷命令其尽快就职,曾国藩这才开始行动,如同前几位官员一样,刑部尚书对张汶祥进行了长时间的审讯,最终仍然认定为私人恩怨,使得该案草率结案。

称马新贻为政治牺牲品可谓恰如其分,慈禧原本希望借助新任命的两江总督之力,彻底击败曾国藩。

原因在于曾国藩拥有强大的军队实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慈禧需要依靠湘军的力量,因此并未对其加以限制。

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结束,湘军的存在便成为了对朝廷的潜在威胁。

曾国藩通过请求裁减军队规模,才得以暂时缓解慈禧的担忧,慈禧却剥夺了他两江总督的职位,转而授予他人。

尽管曾国藩名义上获得了更高的官位,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实权。

在此关键时刻,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竟然私自截获了太平天国的宝藏,这无疑为慈禧提供了一个打击曾国藩的借口

一旦慈禧抓住这个机会,曾国藩及其支持者必将面临覆灭的命运,这也是导致马新贻必须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对湘系构成了威胁。

关于马新贻之死是否需要揭示真相,刺马案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奇案,正是因为其案件本身的重要性并非关键所在。

对于这群政治家而言,结果如何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慈禧与曾国藩之间的权力斗争,而最终胜出的显然是曾国藩。

结语

现今社会,面对权力争斗与忠诚守持,深刻思考曾国藩的立场态度尤为必要。

此乃待解之难题,那么,您认为该如何平衡曾公的忠诚与权力角斗间的冲突呢?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越... 谋臣形象的神化:黎善形象与诸葛亮的异曲同工 黎善在《皇越春秋》中,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具有同等地...
原创 赵... 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赵云赵子龙和其中的三位都交过手,还击杀了一位。 一、赵云和...
原创 三... 琅琊诸葛氏乃是汉晋之际的世家大族,汉末三国时代这一族中出现了三位能左右时局的人物——诸葛瑾、诸葛亮和...
原创 萧... 一、引言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中,韩信与萧何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韩信,一代军事奇才,为刘邦打下江山立...
原创 败...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点,随着云南卢汉宣布起义,位于成都的蒋介石迫于无奈之下,带儿子蒋经国一起...
原创 吕... 在《三国志》里,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到了《演义》里被罗贯中文学渲染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 ...
原创 许... 许世友质问李德生: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李德生:等你把火烧完 1960年,一场关于十二军调防的风波席卷...
原创 烽...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因美貌而被卷入历史风云的女子,褒姒便是其中...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以兢兢业业的治理和卓越的领导力,...
原创 苏... 引言 苏联地大物博,耕地面积人均翻倍美国,但怎么还要进口美国的粮食?这事儿得从体制说起—— 本该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