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最辉煌的时候,莫过于“康乾盛世”时期,这个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持续时间一百三十四年,无论是庙堂改革、综合国力、社会稳定系数、经济快速增长还是疆域,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那么如何可观的来评价这个“康乾盛世”呢?
判断一个时期是否属于盛世,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大多数人喜欢将官员廉洁、百姓吃饱饭、文化发达程度和百姓的幸福感当作评判标准,由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方法不一样,所以也就导致了很多人争论“康乾盛世”是否真实存在。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期间完成了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统一台湾和九子夺嫡事件,这些事情无论哪一样,都关乎到清朝是否能更好的统治全国和权力的和平交接,这也就像农民伯伯种地一般,开垦荒地,总是充满着艰辛,总体而言,他是给后来的皇帝,打下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到了雍正时期,他呕心沥血,非常务实,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处理朝政大小事情的时候,始终将实际情况放在首位,绝不弄虚作假,据史书记载,雍正皇帝勤于政务,对于大臣们的奏折,他从不全信,像一些阿谀奉承的话,都会严厉批评;对于一些弄虚作假的事情,他都门清,比如河南发生蝗灾,官员谎报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但雍正皇帝根本不信,在多方考证后得出蝗虫依旧肆虐当地百姓,对谎报的官员严肃处理,对受灾地区赶忙开始救治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建立了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创立密折制度来监视大臣不轨行为,可以说,纵观清朝,要说务实、真正为百姓们着想的皇帝,只有雍正了。孟森曾评价雍正皇帝称:要说勤于政务的皇帝,没有谁能比得上雍正。并且,雍正皇帝的胆识和谋略实在是常人很难企及的。此外,伏尔泰曾经评价他说:雍正皇帝热爱法律,注重公益远超过他的父亲,并且,全力发展农事让百姓的生活有的很好的改善,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可惜的是,雍正死后,乾隆即位,乾隆刚刚即位的时候,还算有点作为,但随着大臣们摸准了他的脾气性格后,朝堂上开始贪污成风、加上兵饷的增加、宗禄的增加、河工消耗的增加,早已使国库积蓄日渐枯竭。然而,更严重的是统治阶级奢侈和挥霍,六度巡视江南、扩大营建圆明园,这些事件,都加速了大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乾隆帝堪称“大清最大的败家子”丝毫不冤枉他。
老话说得好,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见百姓们其实对谁当皇帝没多大意见,只要能不发生战争、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活得下去,基本上这就是盛世的基本要求。总之中国古代的盛世就是各时期文人一种感性观念的集合,大概都是每个朝代相对和平,生活比较好的时期。归根结底是不要对中国古代的盛世抱有太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