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太宗李世民在整个唐朝来看算不算一代明君?
创始人
2025-06-14 22:32:20
0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从他去为以后唐朝进入了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被后世的学者大书特书。后人称其为贞观之治。人们普遍的相信,唐太宗治理之下的唐朝拥有着和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相匹敌的能力。可是唐太宗的继位并不是十分正当,而他继位的不正当性给了人们的口时,大家觉得唐太宗到底算不算一代明君呢?

唐太宗杀兄篡位成为唐朝皇帝本就不应当

从宗法制的继承角度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在没有做皇帝之前,他只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哥哥你建成才是名义上的皇太子,也是宗法制度下面皇帝之位的第一继承人。他哥哥李建成不死根本轮不到其他人,既为李世民的继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

李世民当时在外面立下了许多功劳,大家都觉得李建成功劳不如李世民,而当时拥护你是建成的人,又认为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就应当继承皇帝的位置,双方势力围绕着皇帝之位展开了复杂的斗争,连李渊都很无奈。可是一个做父亲的人无法解决自己儿子之间的斗争,那么他就会失去威信,这使得李渊之后面失去皇位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成为皇帝,这场政变是唐朝历史上最阴暗的一面,那个时期的李世民在杀掉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后成功的成为了大唐宗法制度上唯一的继承人。也不能说是唯一只能说最适合的一个继承人,在当时他做了几个月太子之后就逼迫李渊让位自己做皇帝,年号贞观。

从百姓和国家层次来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斗争再复杂那也只是他们一家人的事情。我们关心的只是谁做皇帝之后对老百姓更有利,对整个国家更富强。你是民在成为皇帝之后,他励精图治,听取别人的建议,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可谓是蒸蒸日上,而老百姓也进入了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

唐朝历史上第一次盛世就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南宁的贞观之治带给后人的不仅是文化上的影响,更是后面封建王朝对盛世的衡量标准,大家普遍的认为贞观之治可以和后世的开源盛世相提并论。而朝廷上面政治清明,朝廷官员任用得当,李世民做皇帝有做皇帝的气魄,它对外征服四方夷狄成为了全天下共同尊敬的人。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秦穆公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成为西部诸侯之首。然而,他临死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原创 他... 建国后,不少的革命将领因为国家的建设需要而离开了部队,他们从事着其他重要的工作,同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赵... 赵云和吕布究竟谁的武艺更高,一直是无法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两个...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姜... 姜子牙领下封神榜后,为何不立即前往西周,反而是到朝歌去当官?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一个护犊子的...
原创 从... 前言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面对20倍于己的敌军,在长江边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他没有军事背...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