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去世后清政府十分优待其家人,其三个儿子均成为外交家
创始人
2025-06-12 21:03:05
0

谈晚清史,离开李鸿章就谈不明白。回顾李鸿章的一生,这位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所谓“中兴元老”,可谓是一位毁誉参半的矛盾人物。他所力倡并付诸实践的洋务运动,的确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他在外交上所奉行的绥靖投降政策,却为人所诟病、唾骂。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在晚清风雨飘摇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不堪命运非一人之力可以挽回。如果没有李鸿章,肯定还会有别人代替他的位置去完成其使命 。可以说,李鸿章的是非对错,是由当时波谲云诡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他的悲剧是由他个人造成的,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史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即农历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极力避战求和,他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海军基本全军覆没,北洋陆军亦一触即溃,甲午之战清军败北,标志着李遵循的“中学西用、西学为体”之洋务事业已遭失败。

李鸿章被清廷委任为全权和谈大臣,赴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他顿时成为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卖国贼”,随之从人生、仕途顶峰跌落。清廷名为留他在京入阁办事,实际上削夺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荣誉职位,以保全这位“中兴名臣”的颜面。

在此期间,年逾古稀的李鸿章暂住于北京冰盏胡同内的贤良寺,过起了闲适的“顾问”生活。

在进入光绪朝的二十多年间,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简明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诚然,李鸿章踏入仕途多年,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 中年封疆,晚年洋务”,确实是晚清政坛上罕见的能吏。他涉及过很多领域,颇有作为和赞誉,但诟骂、弹劾,却都因办外交而起。尤其是甲午战争惨败,督察员、翰林院群起攻讦、奏劾,颇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遂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可算是“凄凄惨惨戚戚”。

失势后,李鸿章曾对自己的幕宾、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说过几句掏心窝子的“牢骚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萁,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双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他将清王朝视为“破屋”,将自己比作“裱糊匠”,可谓形象而生动。这样真情流露的话,李鸿章在位时是绝不会亦不敢说的。

客观地说,李鸿章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 他把所有的指责吸引到自己身上,缓和了朝野对清廷的不满,维护了实际大清掌门人慈禧的形象。因此,慈禧不会轻易抛弃这位替自己挡箭的李鸿章,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李鸿章虽然暂时下野,但他毕竟是淮军和北洋海军的缔造者,又担任朝廷重臣二十多年, 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关系盘根错节,这些人仍然掌握着大清的军政大权。李鸿章虽然丢了实权,但影响力仍在,还是清廷赖以支撑的柱石之臣。

之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扼杀康梁维新变法、将光绪帝幽禁于瀛台后,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底,下懿旨请李鸿章复出,署理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围攻使馆 、焚烧教堂、屠戮教民,八国联军由天津登陆并直捣京师,携光绪帝仓皇西逃的慈禧太后将乞和保命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身上,下诏恢复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旧职,命他北上与联军议和。

庚子年夏天,李鸿章从广州抵达北京。他作为清廷全权代表与东西方十一国列强公使签订了《辛丑条约》,割地赔款自然无法避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肝疾迸发,吐血而亡,殁年七十八岁。

李鸿章死后哀荣备至,追赠太傅、位列三公,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寺,谥号“文忠”。清廷还赐其在京建专祠的殊荣,慈禧为此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道:“京师建立专祠,汉大臣向无此旷典。惟该大学士功绩迈常,自宜逾格加恩,以示优异”。

清廷不仅给李鸿章极高的评价和追谥,对他的家人也很是善待。据记载,李鸿章共生六子,但养至成年的只有三人:长子李经方、次子李经述、幼子李经迈。

和恩师曾国藩不同,李鸿章功名心热,曾国藩曾评价他:“少荃拼命做官”,李不仅自己拼命往上爬,亦竭力培养、引导自己的儿子们从政。李鸿章死后,他的正妻被朝廷封为“诰命”,三个儿子也受到特别优待与加意提携。

据记载,李鸿章的三个儿子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能科举登第,而且都精通外语,因此均子随父业,先后走上了外交官之路。长子李经方是职业外交官,他自幼聪明颖悟,学贯中西,精通五门外语,长大后高大英俊,一表人才,也很能干,天生是办交涉的高手,各方面最像李鸿章,可说深得乃父真传。甲午战争爆发前,李经方曾做过三年驻日公使,对彼时日本的国情民意相当了解,对于如何与日方斡旋,他有自己的想法,只可惜在随父参与马关谈判时,他几次想据理力争,最大限度的维护大清利益,均被李鸿章制止了。最后,他只有违心地在“割让台湾及澎湖附属岛屿”的条约上签字画押,被人讥讽为“割台大臣”。次子李经述也从事外交官职业,在对外关系上主张韬光养晦,被认为是李鸿章着意培养的接班人; 庶出的三子李经迈也是职业外交官,曾任钦差大臣出使奥匈帝国。李鸿章的子孙中涌现出许多外交专业人才,并分别担任过驻英、驻美、驻日、驻奥以及驻比利时、墨西哥、秘鲁、缅甸等国的公使。

李鸿章后代人才辈出,李家不仅是外交世家,李氏后裔还出现过桥梁专家、铁路设计师、著名医生、高级工程师、建筑师、工程院院士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谓家运兴旺 ,福寿绵长。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为进一步推进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辅助区建设,以冰雪运动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原创 西... 1937年初,在大西北的茫茫戈壁滩上,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艰难跋涉。他拄着一根拐杖,背着一个破烂的...
原创 孟...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战是国军和共军精锐部队的一次较量,...
山西十六阿罗汉,古怪清奇君细看...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
原创 他... 皇贵妃这一品阶最早出现在明朝的时候,它凌驾于小妾之上但又没有妻子的尊贵。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身份,是...
红色足迹·追寻星光②|从革命之... 深植红色基因的遵义,不仅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还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无论是工农业,还是红色资源利用、美丽乡...
原创 周... 在新中国历史上,有三位世所公认的伟人,就是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 在这三人中,毛主席与朱老总并称“...
原创 张... 张居正作为一位改革先驱,其主要研究集中于张居正的改革观念及其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其最为深远的改革举...
原创 如... 自夏朝迄今,中国历经无数朝代,演变出一段段曲折的历史。考古发现一直是揭示历史谜团的关键,而帝王陵墓更...
原创 阿... 在1867年,沙俄与美国签订了一份关于阿拉斯加买卖的协议。这样,沙俄从此失去了在北美洲最大的占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