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中,大一统王朝很多,但也不要忽视那些乱世,典型的有五代十国和东晋十六国,各种小政权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特别是十六国,对汉文化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东晋被刘宋代替后,就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较为稳定,但南朝却在169年的时间里,先后更换了四个朝代,如此频繁的朝代更迭在中国历史中非常少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一、篡权近乎“合法化”
从刘宋开始,南朝四个朝代都是以禅让的方式,篡夺前朝的政权。而这种禅让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曹丕,由此建立了曹魏。
而之后的创建西晋的司马炎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东晋权臣桓温也是有实力采用禅让制,篡夺皇位的,无奈身体病入膏肓,被谢安等人拖延,才没有实现这个野心。不过在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最终创立桓楚。
既然前面几个朝代,都以禅让的方式,登上的皇帝宝座,就让篡权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这样一来只要能够独揽大权,就可以当皇帝,那自然会有很多拥有实权的野心家利用这种方式改朝换代。
二、皇室内斗严重
窥伺皇位的不只是权臣,更多的是拥有相同地位的皇子,既然大家都是皇帝的儿子,为什么我不能接替皇位,这样就容易引起皇室子弟的相互残杀。
当初在西晋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期间,就发生过著名的“八王之乱”。而到了南朝,皇室内斗更是严重。宋元帝刘劭就是联合弟弟刘浚,率军闯入皇宫,将自己的父皇刘义隆杀害,登上的皇位。之后刘义隆三子刘骏率军讨伐,将刘劭和刘浚杀死,并且夺得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刘义隆共有19个儿子,除三位早逝,仅有五人善终,其他十一个儿子都是在皇室内讧中被杀。
而刘骏之子刘子业即位后,更是疯狂,宗室成员大都被杀,只是刘宋王朝后继无人,这样给萧道成篡位成功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时机。而萧齐建立后,也很快陷入皇室内斗的境况,例如性格严明多疑的萧鸾,就把萧道成和萧赜的后代几乎屠戮殆尽。
皇室内斗造成的后果就是皇权势力的削弱,君弱即臣强,那些权臣野心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难得的机会。
三、明君太少,且在位时间短
从上面提到的几个南朝皇帝,就感觉南朝当权者昏君辈出,不过在诸多皇帝中,也出现过几位明君,宋武帝和齐高帝作为刘宋和萧齐的开国皇帝,当上皇帝后,颁布了很多减免百姓负担,发展经济的决策,只是两人在位时间仅有三到四年,无法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一位创建南梁的萧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曾让南梁繁盛一时,但在他统治后期,全身心投入佛教,导致佛教过多占用国家资源,国力渐衰。后来爆发的侯景之乱,使南梁丧失大片国土,后来还是靠陈霸先力挽狂澜,保住了大部分国土的。
另一位在位三十年的刘宋明君刘义隆,在位期间,颁布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有所发展,但他终究被儿子杀死,后来在严重的皇室内斗中,他励精图治积攒的家底也被折腾差不多了。
其实这难得的几位好皇帝,也都是在各朝建立初期,即使他们再强,也架不住后来几位昏君的折腾,只能任由权臣篡夺皇位了。
总结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昏君辈出,皇室内斗造成南朝各朝国力日衰,还有上面没有提及到的,条件并不成熟的北伐,都为权臣夺得皇位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前朝习以为常的禅让皇位,让篡权的成本大大减少,还有了一个较为“体面”的方式和理由,所以致使南朝政权更迭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