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立人想不想谋反不重要,只要他有这个能力,蒋介石就不会放心
创始人
2025-06-10 21:03:15
0

1955年,孙立人因为莫须有的“兵变案”,被蒋介石软禁起来,从此失去了33年的自由。

关于孙立人的“兵变案”,这些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其实,蒋介石之所以要除掉孙立人,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重点并不在于孙立人到底想不想“谋反”,而是只要他有这个“谋反”的能力,蒋介石就不会放心,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孙立人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既不是黄埔系,也不是保定系,而是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接受的是西方式的军事教育,所以,他跟土生土长的大多数国民党军将领是格格不入的,无论在军事理念还是为人处世上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显得特立独行。

比如在中国远征军中,美国人对大多数中国将领都看不上,但对孙立人却非常欣赏,把他当成自己人,而孙立人也确实有本事,一个仁安羌大捷,救出了7000多名英国士兵和传教士、新闻记者,也让孙立人的大名在西方世界声名鹊起。

所以,美国人对孙立人是非常欣赏和器重的,尤其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随着蒋介石政权的全面溃败,美国人就想让孙立人来取代蒋介石。

1949年2月,美国驻华使馆参赞莫成德去了台湾,与孙立人秘密会谈,想让孙立人管理台湾,排斥蒋介石。

这件事,被正在台湾的陈诚知道了,立即报告给了蒋介石,可想而知,蒋介石肯定在心里对孙立人起了戒心。

1949年5月,蒋介石原本要飞去台北,但是,他没有直接去台北,而是在周围辗转了将近两个月,一直没有在台北现身。

在这期间,蒋介石还派陈质平去试探孙立人,说:“孙将军,蒋先生不想亡命国外,但求台湾一席之地。若将军以为不便,则他父子径去马尼拉。”

孙立人知道蒋介石这是对自己起了疑心,就亲自去迎接蒋介石,说:“孙某来迟,罪该万死。我保证,台湾一切将以领袖之命是从!”

蒋介石这才去了台北,还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这件事虽然平息了下来,蒋介石也知道孙立人并没有“谋反”之心,但是,看过古代帝王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将军拥有了极大的势力,即使他们没有“谋反”之心,也肯定会被皇帝猜忌,下场是很惨的。

就像“杯酒释兵权”一样,宋太祖赵匡胤对石守信等人说:“你们虽然自己不想当皇帝,但如果你们的部下强行让你们当,你们拒绝得了吗?”

所以,孙立人自己有没有“谋反”之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有这个实力,老蒋就绝不会容他!

因此,等到蒋介石在台湾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对孙立人下手了。

1950年6月,孙立人身边的秘书黄钰和黄正被捕,理由是“疑似共谍”。

过了不久,孙立人的老部下李鸿、陈鸣人、彭克立等人也被捕入狱,理由同样也是“疑似共谍”。

至于到底是不是“共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们是孙立人的人,就肯定会被“怀疑”。

可惜,孙立人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没有看到这些人被捕的真实原因,还天真地为他们四处奔走,而不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

于是,更大的网开始撒向了孙立人的头上。

1955年5月,孙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军中的种种腐败,就联合了一些青年军官,向高层呼吁改革,改变腐败的现状。

看来,郭廷亮还真的是孙立人的老部下,跟孙立人一样“单纯”。

而孙立人呢?不但没有安抚这些人,反而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暗中帮助他们,向高层发难,结果,更加惹怒了蒋介石,急欲除之而后快!

1955年6月,蒋介石要去屏东检阅部队,特地叫上孙立人,一起同行。

就在检阅部队期间,郭廷亮等人被捕,在“自白书”中承认自己是“共谍”,还供出了孙立人是“兵变”的主谋。

于是,孙立人被撤掉了职务,软禁了起来。

后来,孙立人多次要求重新审理自己的案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准,蒋介石还下达了对他的“七不”政策:“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

就这样,曾经叱咤沙场的“虎将”,从此变成了足不出户的“病猫”,一关就是33年。

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孙立人才终于得到了平反,恢复了自由,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88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对自己的“平反”怎么看,孙立人淡淡地说:“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孙立人将军的心酸和不甘,或许也有一些坦然吧!

(参考资料:《孙立人传》《文史博览》《名人传记》)

相关内容

田径世锦赛|活久见系列:美...
9月19日晚举行的东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00米栏决赛上演争议一幕。2...
2025-09-20 05:05:16
不开挖,如何为地下管道“悬...
当地面之下深埋的输油管道出现破损,若不及时察觉,便可能引发能源泄漏...
2025-09-20 05:04:41
看“最美公路”如何激发乡村...
□杨帅 俯瞰南粤大地,蜿蜒于山水之间的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
2025-09-20 05:04:01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起始于山...
2025-09-20 05:03:47
原创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如此丑陋?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
2025-09-20 05:03:43
原创 ...
清代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后台一位读...
2025-09-20 05:03:25
原创 ...
好的,我会保持原意,适当增加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2025-09-20 05:03:24
原创 ...
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度过了10个月的关键时...
2025-09-20 05:03:17
原创 ...
春秋时期,长达数百年的乱世局面,最终导致中国广袤的土地被七个强大的...
2025-09-20 05:03:17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的统治者为满族人,他们自称为“八旗子弟”。这八旗代表着最高的社会地位,旗主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品级...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的开创者,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雄才伟略,为中国...
原创 北... 936年,石敬瑭这个被称为“儿皇帝”的人物,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从此在中原王朝埋下了祸根。 ...
领略长江下游古国文明辉煌 凌家滩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领域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约5800年至520...
这里记录着艰苦卓绝的抗战史 □本报记者 杨镭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先烈”大型融媒...
原创 如... 分类:历史 内容:\u003cu折戟沉沙,铁器未曾退去,唯有我自己将其擦拭干净,以此来辨认过去的荣...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终战诏书》,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犹如一颗...
原创 李... 在一个朝代灭亡的关键时刻,曾经的许多权臣往往选择了投靠其他势力,即使参与权力的争夺,也多多少少出于个...
抗战老兵重温烽火岁月 抗战老兵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展项前参观。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记者 李祺瑶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
原创 他... 杜如晦是大唐王朝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开国功臣,他不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更被后世誉为一代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