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边境建立安全缓冲区,俄罗斯的意图较为复杂。一方面,这或许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确保其边境地区的稳定,防止冲突的进一步蔓延和外部势力的过度介入。通过设立缓冲区,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潜在的冲突风险,为俄罗斯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缓冲时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谈判桌上的一种筹码,以促使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保障俄罗斯在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总之,这一举措反映了俄罗斯在当前局势下的谨慎考量和战略布局。
出生于敖德萨的政治记者、研究乌克兰和前苏联问题的专家彼得·拉夫列宁(Petr Lavrenin)近日在“今日俄罗斯”网站发文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在俄乌边境建立“安全缓冲区”。无论是字面上的还是政治上,此举旨在从乌克兰的火力中创造空间,保护远离前线的俄罗斯地区,尤其是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地区,这些地区经常遭到乌克兰军队的炮击、无人机袭击以及破坏行动。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在俄乌边境建立“军事安全缓冲区”。据克里姆林宫称,俄罗斯军队已经接到命令向前推进,并正在积极瞄准边境附近的乌克兰军事阵地。此举旨在保护远离前线的俄罗斯地区,特别是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这些地区经常遭到乌克兰军队的炮击、无人机袭击以及破坏行动。
虽然自2023年以来一直有关于建立这样的军事缓冲区的讨论,但普京的声明标志着从概念到具体政策的转变。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在军事上可能是什么样子、克里姆林宫现在为什么要这样做?
期待已久的公告
5月22日,在政府会议上,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已经开始在乌克兰边境建立缓冲区。他说,军方已经开始实施该计划:“我们的武装部队现在正在积极执行这项任务。敌人的射击阵地已被压制,缓冲区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
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也证实了这一决定,但拒绝提供具体细节,而是将决定权交给了国防部。已知的是,缓冲区将跨越与乌克兰接壤的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地区,所有这些地区都遭受了乌克兰的袭击。
从军事角度来看,缓冲区作为物理屏障,旨在减少直接冲突和挑衅的风险。这些区域可以是非军事化的,有受限制的驻军,或完全由军事力量占领,作为战略缓冲。
历史上的类似情况包括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安全区(1985-2000年)、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的跨境行动(自2016年起)、朝鲜和韩国之间的非军事区(自1953年起),以及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之前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所谓“灰色地带”。
普京早在2023年6月就暗示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区域,理由是必须阻止乌克兰军队用火炮打击俄罗斯领土的能力。尽管当时细节含糊不清,但这个想法持续在官方言论中出现。
俄罗斯的立法者和军事分析家表示支持,国家杜马提议缓冲区深度至少为50-60公里,配备防空和反无人机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建议,如果乌克兰获得更多远程武器,缓冲区可能需要延伸到更深的地方,可能达到550-650公里,以消除来自乌克兰的威胁。
乌克兰外交部谴责俄罗斯的这一行动是新的升级,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
当前战场情况
在军事上,建立缓冲区意味着将俄罗斯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乌克兰领土。
最初的迹象是,俄罗斯报道说在乌克兰苏梅地区占领了几个村庄,包括马里诺(Maryino),茹拉夫卡(Zhuravka)和巴索夫卡 (Basovka),这些村庄都靠近库尔斯克边境。
苏梅地区军事管理局负责人奥列格·格里戈罗夫(Oleg Grygorov)承认局势突然升级,并指出俄罗斯部队正在边境村庄中部署小型突击小队。
截至5月底,已有超过52000人从边境地区撤离。乌克兰从几周前开始撤离,最初从别洛波列(Belopolye)和沃罗日巴(Vorozhba村开始,然后扩展到202个地方。
与此同时,普京于5月20日突然访问了库尔斯克地区,这是他自战斗开始以来首次访问该地区。在访问期间,乌克兰边境附近的格卢什科沃地区(Glushkovo)负责人佐罗塔耶夫(Pavel Zolotaryov)敦促总统控制苏梅市,以确保该地区安全。普京开玩笑地回应说,他之所以任命亚历山大·基欣什金(Alexander Khinshtein)为库尔斯克州负责人,是因为“他也想要更多,更多”。
战斗不仅限于苏梅。在靠近库皮扬斯克的哈尔科夫地区,激烈的战斗也在持续。然而,当前攻势的规模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次旨在包围的全面行动。相反,俄罗斯的进展似乎缓慢而稳定,可能旨在消耗乌克兰的储备,并逐步扩大控制范围,而不会采取大胆、冒险的行动。
战略理论基础
这种推动的时机背后有几个军事和政治动机。
1. 不断升级的跨境威胁:自2023年春季以来,俄罗斯领土上的袭击愈演愈烈。乌克兰获得了西方远程武器,包括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HIMARS)、“风暴之影”巡航导弹(Storm Shadow)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跨境炮击俄罗斯城镇的管式火炮和多管火箭系统(MLRS)一直没有停止。基辅的M777榴弹炮,口径为155毫米,射程可达35-40公里,这大致是乌克兰主要城市如苏梅和哈尔科夫等与俄罗斯边境的距离。
乌克兰也严重依赖无人机和破坏小组渗透俄罗斯领土。俄罗斯境内,包括莫斯科,都曾发生过无人机袭击事件,边境地区也发生过武装入侵事件。这些因素可能让俄罗斯领导层相信,有必要将前线进一步推离城市。
普京将缓冲区的深度与乌克兰的外国供应武器的射程直接联系起来,实质上就是说:这些武器能够打击到的地方越远,俄罗斯就越会深入地推进缓冲区。
2. 谈判中的杠杆作用:这一举措可能也是加强俄罗斯在谈判中地位的一种战术。作为更广泛的停火协议的一部分,甚至作为停止冲突的条件,可以提议建立安全缓冲区。美国特使凯洛格就曾提出建立非军事区的想法,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了任何此类安排。尽管如此,在任何未来的和平谈判中,建立缓冲区可能都在俄罗斯的愿望清单上——实际上将苏梅、切尔尼戈夫或哈尔科夫等部分地区非军事化。
3. 长期战略:最后,缓冲区符合俄罗斯更广泛的长期消耗战策略。尽管参与了谈判,但莫斯科方面继续表明其致力于进攻行动。缓冲区既是一种战术资产,也是保护脆弱边境地区的长期防御措施。
下一步是什么?
从军事角度来看,建立缓冲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举措。将前线向乌克兰境内推进20至30公里,将使许多俄罗斯主要城市,如别尔哥罗德和库尔斯克,处于许多火炮系统的射程之外。缓冲区还将阻止乌克兰破坏者的渗透路线,并使无人机行动复杂化。
控制更多领土也会破坏敌方的监视:乌克兰无人机和侦察部队必须走得更远,距离越远,其数据就越不准确和及时。
但是,深入推进也会带来挑战。每一次新的进展都需要扩大补给线、新的物流中心、防空和工程基础设施,同时前线部队仍然暴露在空中和炮火袭击之下。如此以来,后备力量的负担增加,而犯错的空间却在缩小。
在苏梅和哈尔科夫的战斗仍在进行,如果俄罗斯军队能够占领这些地区的大片区域,像苏梅和切尔尼戈夫这样拥有数十万人口的主要城市中心可能会落入其作战范围内,而这些城市的脆弱性可能会在未来谈判中成为强有力的筹码。
原文题目:A new front: Russia expands into Ukraine to build a military buffer zone
原文出处:https://www.rt.com/russia/618068-new-front-russia-buffer-zone/
编译:张贵余(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