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25年以来,中东局势愈发紧张,尤其是伊朗,感到其面临的压力仿佛将其逼入了绝境。与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美国对其实施的制裁更是始终如一,令伊朗的生活状况愈发艰难。理论上,俄罗斯与伊朗关系向来紧密,都是反美阵营中的“战友”,为何此次却未见俄罗斯出手相助呢?
一、战略利益不一致:俄罗斯的考量
首先,尽管俄罗斯与伊朗于表面上是“朋友”,但这种友谊并未达到生死与共的程度。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并非完全契合,俄罗斯有自己考虑的利益,因此它不会为了伊朗而冒险。
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方面,俄罗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叙利亚这一战略要地,其次是与各国维持的微妙平衡关系。叙利亚对俄罗斯而言极为重要,塔尔图斯港是其在地中海唯一的海军基地,同时拉塔基亚还有空军基地,这些据点显然是俄罗斯利益的核心。
普京在2015年向巴沙尔政府派兵,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这片疆域。如今叙利亚局势趋于稳定,俄罗斯自然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维护其在此的影响力上。而除了叙利亚,俄罗斯也在努力与沙特、土耳其及以色列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沙特在石油领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土耳其则控制着黑海的出海口,而以色列更是背后有美国的支持,因此俄罗斯与这些国家都不应轻言翻脸。
对于伊朗的困境,俄罗斯的切身利益并未受到直接威胁。随着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持续加剧,近些年,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与以色列的摩擦不断升级。特别是2023年10月加沙冲突再次爆发后,伊朗坚定地站在哈马斯一侧,并被怀疑偷偷向其提供武器。这些事态惹怒了以色列,而美国则随即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
然而,尽管中东局势愈加动荡,但对俄罗斯而言,这一切并非致命危机。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在叙利亚,远在伊朗之外。只要伊朗的困境不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与影响力,俄罗斯就不会冒险介入,换句话说,伊朗的麻烦并不是俄罗斯的麻烦。
此外,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背后,更是美国这个强大的博弈者。若俄罗斯大张旗鼓地支持伊朗,比如发武器、派军队等,实际上便是在与以色列和美国对峙。以色列的空军不容小觑,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波斯湾活动更是牢牢牵制着,现如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本就紧张,乌克兰的局势也尚未平息,何能再开一战场?
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俄罗斯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首先必须稳定叙利亚的地盘,保持在中东的影响力。算不上是核心利益的伊朗问题,在俄罗斯眼中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必须干预的事务”,因此它宁愿静观其变,而不愿深入浑水。
二、国内经济压力:俄罗斯自顾不暇
接下来的一个原因更实在,俄罗斯本国的经济形势已经不容乐观,根本无暇顾及伊朗的难处。支持一个国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俄罗斯的经济现状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负担。
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西方的制裁就对其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在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制裁进一步升级,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美国则冻结了其外汇储备,导致卢布一度贬值至近乎废纸的地步。尽管得益于向中国和印度等国销售石油,俄罗斯经济勉强支撑,但整体状况依然堪忧。
而对伊朗的支持显然成本不菲。如今的伊朗受到美国制裁,经济面临窘境,石油难以出售,外汇储备几近枯竭。若俄罗斯愿意提供援助,光是送武器是远远不够的,俄罗斯还需在经济上为伊朗承担重任,例如提供贷款、石油交易支持,甚至派遣军事顾问。这将消耗俄罗斯大量的资源。
再者,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开支已占到GDP的6%以上,重建被摧毁的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更是庞大。因此,尽管伊朗的需求迫切,俄罗斯也必须谨慎计算自己的财力。普京绝非慈善家,他首先需要确保俄罗斯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不让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说白了,俄罗斯当前的策略是将重心放在“国内事务”上。政府必须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内,维护经济稳定,并争取民众支持。对伊朗的援助属于高风险、低回报的国际冒险,俄罗斯根本没有动力去承担这一角色。即便伊朗的处境惨淡,俄罗斯也只能无奈地表示:“兄弟,撑住啊,我这里实在没有余力了。”
三、国际政治压力:俄罗斯受制于众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国际政治压力,当前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面临诸多束缚,岂能有条件去支持伊朗?
西方的制裁使得俄罗斯动手受限
正如前文所述,自乌克兰冲突后,俄罗斯便饱受西方制裁的重压。美国出台的《反击美国敌人制裁法案》(CAATSA)将俄罗斯直接列为“敌国”,欧洲主导冻结了其资产,连向来中立的瑞士也被迫加入制裁。到了2023年,俄罗斯甚至被剔除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导致与外界的交易变得异常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国际政治空间的压缩几乎无处不在。
不仅支援伊朗变得举步维艰,就连俄罗斯自己想要采购一些高科技设备,也需通过隐蔽的方式借助第三国。相对而言,伊朗面临的局面更加恶劣,因其也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上。如果俄罗斯公然支持伊朗,无疑将给西方国家提供新的理由,加剧对其制裁的力度。
联合国及其他国家的态度同样不容忽视
从联合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渐减弱。安理会中的美国、英国、法国三国与俄罗斯关系不睦,若提及伊朗问题,俄罗斯的提案往往面临否决。此外,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与伊朗本就关系紧张,它们希望伊朗陷入困境,因此俄罗斯若插手,将不得不与几乎整个中东对抗。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对友好,但中国最基本的立场依然是“经济合作可行,军事支援不可谈”。由于中国在伊朗有石油利益,同时也需维系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从而不可能为了伊朗而与西方国家对立。如果俄罗斯独自行动,几乎没有可靠的盟友可以依靠,所承担的风险简直难以想象。
结语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虽然伊朗当前较为被动,但俄罗斯并非其“救世主”。实际上,国际政治并没有真正“铁杆”的盟友,齐心协力总是围绕利益而转。倘若伊朗希望实现自主翻身,最终仍需依靠自己,或寻求其他可行的途径。 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东问题并非某一国能够单凭一己之力解决的。希望国际社会能更加团结合作,而不是一味沉溺于竞争和对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