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清末年,由于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当时满清过于腐朽落后,根本不是帝国主义的对手,所以在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当时就似乎非常明确的选择了和帝国主义妥协,而继续对内残酷剥削那些老百姓来维持他们的统治。从这点上讲,他的选择对满族来说是没有错,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却是极大的损失,因为中国面对世界的侵略,不努力奋进以图崛起,而是继续维持腐朽的统治,导致中国在世界先进国家面前是越来越落后。
不过当时朝廷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是非常尖锐,几乎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后来还是产生了一些冲突,那就是第2次鸦片战争乃至后来的中法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事件。不过八国联军事件确实是当时满清统治者愚昧无知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因为那个时代中国完全不是帝国主义的对手,应该继续推行那个卖国求荣的政策,满清政权才能够继续完整的维持下去。但是在这一年,满清的那些统治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却如同一个个脑子进水一般,居然做出如此自不量力的行为来,确实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八国联军确实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一场重要战争,但他同时也导致满清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说不定满清的统治还能维持更长的时间。那么当时的满清统治者为什么会如此脑子进水呢?说穿了还是因为利益的缘故,那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斗争,导致朝堂上下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以至于最终酿成了大祸。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并且打算废掉他,当时把端郡王的大儿子溥儁接进宫来,立为大阿哥,准备择日登基。
不过慈禧太后的这种做法却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最终慈禧太后只好停下了最终这一步,而溥儁作为大阿哥继续待在宫中,虽然他的年后都有了,叫做保庆皇帝,但是不登基的话,自始至终不是哪个皇帝,而光绪皇帝依然在皇帝座位上,虽然他已经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自由,一直被囚禁着。但是端郡王父子自然不甘心,最后就利用了当时在民间兴起的义和团来对付列强,从而达到让溥仪能够登基当皇帝的目的。
话说当时的慈禧太后也是一个相当精明的人,难道她就会相信义和团那个那些把戏吗?义和团那些人所谓的要不怕洋枪洋炮根本就不可能瞒得过那些最高统治者,例如袁世凯在观看他们的表演的时候,直接拿枪射击,那些人顿时傻眼,所有的把戏全部拆穿了。只能说明慈禧太后事实上对帝国主义也相当的不满,而且积累了很大的怨恨,这个时候既然有义和团出面,她就打算以义和团作为工具,最后用义和团来对付列强。而义和团也顺应民意,改了造反的口号,改为扶清灭洋,按满清统治者的意思对付帝国主义列强。
虽然说慈禧太后向列强宣战,但是并没有宣战诏书。据说义和团只是慈禧太后用来敲打帝国主义的工具,慈禧太后认为只要用义和团来敲打一下列强,估计列强就不会再干预她的家事,她就能够顺利地废掉光绪。但是由于义和团实在太过猖狂,结果把乱子闹得越来越大,还杀了不少洋人,结果导致八国联军杀了进来,最终慈禧太后一个没控制好,一看火玩大了,只能够带着光绪皇帝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