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那碗让人回味无穷的兰州牛肉拉面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这道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的美食,竟然和河南焦作市博爱县的小车牛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要从清嘉庆年间说起,那时,甘肃东乡族的马六七在国子监学习时,从河南怀庆府苏寨村的陈维精那里学到了小车牛肉老汤面的制作工艺。后来,马六七将这门手艺带回了兰州。经过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师马保子等人的创新改良,兰州牛肉拉面逐渐形成了“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独特风格。
在接下来的200多年里,兰州牛肉拉面以其肉烂汤鲜、面质精细的特点赢得了广泛赞誉。1999年,它更是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华第一面”。
然而,关于媒体报道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博爱的这段历史后,兰州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淡定。兰州知名牛肉拉面品牌“米家牛肉拉面”的老板米海公开表示:“兰州牛肉拉面确实是从河南学的,但传到兰州后,我们进行了改良。”
这篇报道在网上引发了巨大反响,甚至吸引了200多年前的“当事人”陈维精后人的注意。陈维精的第六代孙陈九如在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了河南商报。他表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媒体会挖掘到这段历史;二是没想到从清嘉庆年间到今天,河南与甘肃的缘分竟是由一碗牛肉拉面牵起的。
那么,博爱的小车牛肉是如何传到兰州的呢?陈九如介绍说,根据陈家长辈的回忆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维精曾是清嘉庆年间的国子监太学生。
当时,他遇到了来自甘肃、家境贫寒的同学马六七。尽管两人的生活背景迥异,但在北京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维精不仅在生活上给予马六七帮助,还将自己的烹饪技艺传授给了他。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马六七学到了陈氏祖传的秘方,并将其带回了兰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陈维精的祖辈都是厨师,但从他开始,陈家便不再继承祖业开饭馆了。然而,祖传的汤面配方和其他几种家传美食一直被视为传家宝,世代相传。因此,陈家的后代几乎人人都会做牛肉面、水爆牛肚仁等佳肴。
这就是兰州牛肉拉面背后的故事,一段跨越了200多年的美食传奇。如今,当我们品尝这碗美味的牛肉拉面时,不妨想一想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