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时代画卷 奏响西安强音——西安市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主题沙龙活动侧记
创始人
2024-11-08 16:01:23
0

有一群人,他们通过镜头记录时代前进的步伐,用铁笔书写西安故事。他们,与时代相随,与群众相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

11月7日,市委宣传部在蓝田县举行庆祝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主题沙龙活动。中省市新闻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闻有观点 妙语颂长安”主题,分享新闻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深入探讨西安新闻事业的当下和未来。

“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西安”

“2023年,我写下的第一篇报道西安的新闻稿就是聚焦西安的夜。夜色中有充满烟火气的各色夜市,也有大唐不夜城璀璨的灯光。外地朋友曾打趣说:‘丹华,你这文章给我们直接描绘好了一个西安旅游地图呀!’”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记者张丹华,回顾着自己对西安的“初印象”。

短短两年,张丹华采写的“西安故事”稿件已有60多篇。她特别关注西安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我聚焦西安演绎名片《长恨歌》,通过报道《跟着演绎去旅行》,带领读者感受西安文旅产品的多样性。西安文化新地标‘长安乐’建成后,我第一时间去探访,将非遗与科技完美融合的《无界·长安》推介给更多朋友……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一个开放包容、有生命力的西安呈现给更多中外友人。”张丹华说。

生动的采访细节 给了记者最好的答案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张斌,平日爱爬山。大秦岭是他周末常去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他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一次,我去子午峪采访,峪口内竖立着一个林长制公示牌,上面有林长的姓名和手机号码。非工作日,这位林长的手机能打通么?记者的好奇心驱使我拨打了牌子上的电话,没想到真打通了。‘咱们不是有‘空天地人’一体的秦岭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系统,您能看到我现在在哪里么?’当我问出问题时,没想到林长竟然准确说出了我所在的位置。通过这次采访,西安的秦岭保护工作做得怎样?干部作风如何?我心中都有了答案。”张斌分享着自己采访印象最深的事。

鄠邑区关中忙罢艺术节的红火,蓝田荞麦岭的“花经济”,周至县落实生态产业化及产业生态化的举措办法,都成了张斌创作的新闻稿件中最鲜活的素材。“我还会继续扎根秦岭,因为这里还有许多故事等待我们挖掘。”张斌说。

践行好“四力 ” 呈现出不一样的西安

央视总台陕西总站记者秦祎,来西安工作不到一年,却精品频出。

精品缘何而来,就来自于新闻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一直琢磨着有关西安的报道怎样出新。”今年三伏天,秦祎来到西安音乐学院,深入采访修复古琴的专家。看完报道,观众感叹“西安还有这样技艺精湛的大师,知道了西安的更多面。”《黑神话:悟空》上线第二天,她就拿出了探访报道,在蓝田水陆庵,全景展现西安在文物保护与文物推介方面付出的努力。

西安的老菜场成为城市更新典范,为更好呈现这一西安城市更新的“代表作”,她在老菜场采访了一周时间。“每天都拍到摄像机没电为止,拍摄了500G的素材。采访了中外游客、居民、新业态从业者,这条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得到许多观众点赞。”

华商报社大风政务中心主编邓光明,以《“风”起长安》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政务中心如何让新闻接地气、更具烟火气。“我们聚焦西安市委、市政府所办的为民实事,下一步还将策划打造一系列有创意的栏目,打造西安城市文化新IP。”邓光明说。

只有到现场 才能抵达新闻真相

“记者的道路应该在何方?党的声音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人民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事实真相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媒体融合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记者袁玥说。

“回顾15年的记者历程,我曾为一条事关食品安全的新闻线索,跟踪运货车辆三天,查到黑作坊源头,执法部门的严查让市民拍手称快。我曾为报道渣土车乱象,用车拦截企图逃跑的黑渣土车,渣土车司机急刹车时离我不足一米,支撑我的是维护正义的勇气。我曾随慈善机构奔赴水灾现场,一路上多次遇到道路塌方险情,但也在新闻现场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无疆……”袁玥的分享感染着现场的记者和嘉宾。

“全媒体时代来临,我也从一名文字记者,逐渐成长为能采访、会拍摄、能出镜的‘全媒体记者’。未来,我还将继续奔跑在新闻一线。”袁玥说。

记者们关注着西安与中国的故事、西安与世界的故事。

国际在线记者柳洪华分享了采写《六国当红博主联合推介西安》稿件的经过。“这些年在西安,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这里工作旅游和生活。采访中,许多外国朋友对西安连连称赞,他们赞赏西安开放的胸襟,对未来的西安充满期待。我还会与这些采访对象保持联系,相信下一次他们来西安,西安会给他们更多惊喜,他们的感受也会给我的新闻报道增添更多素材。”柳洪华说。

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有力的舆论支撑

近年来,人民日报持续聚焦西安,报社记者们通过笔和镜头,记录西安、见证西安、推动西安更好发展。该报报道的《中水“再生”,西安一年节出四座大型水库》单篇APP传播量60.7万次;头版报道《让科创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版报道《千年榴花照眼明》等广受好评。

如何讲好“西安故事”,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张铁认为,不仅要有宏大叙事,还要有人间烟火。不仅要有厚重历史,还要有光明未来。不仅要有中国视野 ,还要有世界眼光。未来,人民日报将把强国复兴之路上的西安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今年以来,新华社陕西分社刊发与西安相关的新闻报道3000余条,全方位多维度“解码”西安、宣传推介西安。新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陈钢表示,将继续做好西安的文化报道,展现西安特质。继续加强经济报道,展现西安新活力。同时做好社会人文报道,展现西安新形象,营造西安加快发展良好氛围。

“面向未来,我们将带着情感报道西安,带着满心满眼的创新创意报道西安,通过新闻报道将更多资源引入西安,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西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党委副书记侯涛说。

光明日报社陕西记者站站长张哲浩、经济日报社陕西记者站站长张毅表示,将用镜头和笔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的新气象新成效,为西安改革发展加油鼓劲。

新征程承载新希望,新征程召唤新使命。

活动尾声,新闻记者们纷纷表示,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用辛勤的汗水、深情的笔触和生动的镜头,采写创作更多冒热气、接地气的新闻精品和鲜活报道,为党的新闻事业凝聚强大力量、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有力的舆论支撑。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实习生 次德吉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相关内容

原创 ...
第三届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的战火今日午后再度燃起,12时30分,备...
2025-10-12 13:12:15
原创 ...
93年前,日本的裕仁天皇刚刚继位五年,便开始大言不惭地制定侵华战略...
2025-10-12 13:02:46
宋代汝窑天青釉四大天王梅瓶...
在浩渺无垠的天界,传说有四位威震八方的天王,他们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2025-10-12 13:02:38
原创 ...
1952年2月9日的空中对峙 1952年2月9日清晨,阳德郡三东...
2025-10-12 13:02:36
原创 ...
最近,中印两国之间关于盾构机的争议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一下,曾...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实际掌权者,她的奢侈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2025-10-12 13:02:14
原创 ...
全球争议领土与独立运动 目前全球有195个公认的主权国家,但许多地...
2025-10-12 13:02:13
原创 ...
2025-26赛季的费城76人,开局便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恩比德和保...
2025-10-12 13:02:06

热门资讯

华北最大奥莱+微度假小镇+酒店...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一个好消息: 北京环球度假区东侧 备受期待的 湾里商业...
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四川旺苍... 央广网成都10月11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10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
免票!四川多个景区官宣 近日 四川多个景区 宣布实行免门票政策 包括西岭雪山景区、瓦屋山景区等 一起来看看 西岭雪山景区 1...
为什么经济不好,旅游的人反而越... 导读:人们从未停止消费,只是在换一种方式寻找确定性。 在这个实体经济寒意阵阵的季节,旅游市场却热得发...
美国人评价亚洲街道:日本干净,... 在许多美国游客的眼中,日本街头的干净几乎成为了教科书上的典范。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数据,东京的垃圾回收...
藏戏第一村:藏戏与社区共生共长 新华社拉萨10月11日电 题:藏戏第一村:藏戏与社区共生共长 新华社记者潘一景、蒋梦辰、姜帆 藏戏,...
北京好评最多的旅行社暖心攻略:... 宝子们,在北京旅游,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更需要旅行社提供...
从几家店到百家店,千万游客带火... 今年1-8月,宣恩县已累计接待游客1382.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原创 霍... 中国城市的命名往往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一般来说,城市的名字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与自然景观和...
北京周边赏花胜地五环外景点推荐 风景区内风光旖旎,湖水清澈,被誉为“北京的后花园”。雁栖湖风景区主要分为湖光山色区、雁栖湖度假区、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