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发展历程里,青楼就像是一个被神秘面纱遮住,还蕴含着复杂感情的东西。
那些身处其中的青楼女子,她们有着自己的才情与无奈,而那些踏入青楼的人们,也怀揣着各种心思与渴望。
可谁又曾真正去体会过,这一去一回之间,耗费的不仅是白花花的银子,更是无数人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与心酸无奈呢?
今儿个咱一块儿踏入那段过往的历史里,去体会那青楼后头所蕴含的人间的冷暖情状。
对于青楼女子而言,她们中的许多人本有着清白的出身,或许曾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不过命运却总是爱开玩笑,家道中落、战乱流离等诸多变故,让她们无奈地被卷入了这风尘之地。她们被划分到“下九流”之中遭受着外界的冷眼与偏见,可这并不能掩盖她们内心的才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呀。
她们从小就被青楼精心培养,学诗词歌赋,练琴棋书画,只为能在这特殊的环境里谋得一丝生存的空间,盼着有朝一日能遇到那个懂自己、赏识自己的人。
她们在那个不大的地方,拼命地展现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就像李师师,才情出众,琴艺精湛,引得宋徽宗都对她青睐有加;陈圆圆更是凭借着自己的风姿与才艺,让吴三桂为她倾心。
可即便如此,她们又何尝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她们依旧只是青楼用来吸引客人、赚取钱财的工具罢了,内心满是无奈与悲哀,只能将那深深的情感,小心翼翼地寄托在偶尔出现的知音身上,期待着或许有一天能脱离这苦海。
而那些踏入青楼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呢,他们各自也有着复杂的心境。
文人们大多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心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可科举之路艰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压力与挫败感常常萦绕心头。
空闲的时候,他们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认可自己才能的地方,那青楼好像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寄托感情的地方。
他们拿着自己写的诗词文章,走进了青楼的门,希望能在那些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女子跟前展示自己的本事,得到她们的赞赏和认可,好像这样就能把科举带来的烦恼暂时抛到一边,找到一点儿心灵上的安慰。
达官贵人平时都在官场里混着,彼此之间互相算计、明争暗斗。等他们来到青楼,有的可能就是想找个机会放松放松,享受一下那种惬意的感觉;还有的呢,可能是想装装样子,在这些既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子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能耐。当他们瞧见那些青楼女子在纱帘后面隐隐约约的样子,还能吟诗作画、弹琴唱歌,就一下子被迷住了,心里头涌起了想要去看看究竟、靠近佳人的念头。
可这青楼,哪里是轻易能让人如愿以偿的地方呀。
就拿竞选“头牌”来说吧那些头牌女子,多是有着不凡身世,虽落入风尘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矜贵。
她们极少轻易地现身让人瞧见,仅在那些关键的节日,或是有极为出色的名人雅士在场之际,才会在那层薄薄的纱帘之后稍稍展现一下自身的才艺。
她们留下的墨宝、唱出的歌曲,往往让那些文人墨客自愧不如,也越发引得众人想要一睹芳容。
而女子们轻轻的一声叹息,或是转身离去的背影,都让男人们心生怜惜,越发想要靠近。
为了能再见到心仪的女子,众人便常常来到青楼,点上酒水瓜果,坐在那里等待着,盼着哪天能有机会在欣赏到那动人的才艺,或是能和女子说上几句话。
虽说每次这酒水瓜果的花销不算太多,可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这让不少人开始纠结,一边是对心仪女子的情感向往,一边是现实中银子不断减少带来的压力,内心满是挣扎。
等到了“旗楼赛诗”这一环节,更是让不少人又爱又恨。
对有真本事的文人而言,这是展现自己的大好机会。他们一心构思,拿起笔来尽情书写,就盼着靠自己创作的诗词能在众人中突出,获得女子的喜爱。
可这其中的竞争又何其激烈呀,唐宋时期文人众多,要想在这众多才子中崭露头角,非得有绝佳的文采不可。
而对于那些没什么才华,只是有钱的人来说,想要过关,就得花大价钱请青楼安排的专业写手帮忙,看着那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心里别提多心疼了,可又实在割舍不下对女子的那份心思,只能咬咬牙掏钱,内心满是无奈与不甘。
过了“旗楼赛诗”,还有“打茶围”等着呢 。
这时候数名文人墨客汇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颂词念赋,气氛看似融洽,可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那些想在女子面前表现的人,既得展现自己的学识涵养,又得拿捏好花钱的分寸,怕花多了显得自己太粗俗,花少了又怕被人瞧不起,更怕得不到女子的认可。
而姑娘呢,就在纱帘后面静静地观察着,挑选着自己心仪之人。
要是碰上那种不爱钱财爱才华的女子,那些光靠砸银子的人可就惨了,最后不光是银子打了水漂,还得被其他文人一通嫌弃,那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了,满是失落与沮丧。
而且呀这青楼背后的势力可不容小觑,和王公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算有人觉得自己花了钱却没得到想要的,想要闹事,那也是自讨苦吃,根本没好果子吃。所以大家即便心里有诸多不满,也只能默默忍着,继续在这情感与金钱的漩涡里挣扎。
普通人去青楼,光是酒水瓜果、笔墨纸砚这些,再加上打点小厮、打赏侍女,没个十两银子根本下不来。
要知道古代一个农耕家庭一年也就收入十两碎银子左右呢,要是按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一万块钱来换算,去趟青楼一晚上就得花十万块钱,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呀。
可即便如此,为了那心中的情感寄托,还是有人愿意咬着牙去试一试。
要是想走到能和姑娘见面的那一步,顺利的话也得花个四五十两银子。
见了面也不能干坐着呀,打赏仆从、买酒买菜又是一笔开销,要是大方点,还得送上金玉首饰当定情信物,没个百两银子根本办不到。
要是想长期维持关系,那花销就更大了,得先给青楼一大笔钱保证姑娘不和别人见面,每次见面花销也不会低于数十两银子,这要是放到现在,去几趟青楼就得花上百万,普通人那点工资,怕是连青楼的门都进不去呢。
青楼早就跟着历史的风吹没了,但那后面的情感故事到现在还能打动我们的心。那些青楼女子的难过、那些追梦人的无助,就好像在眼前似的。现在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结哪有消失过呢?各位读者,你们能不能从这段历史里找到一点儿共鸣呢?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感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