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陆雯燕
在锂电行业寒冬未散、动力与储能电池赛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亿纬锂能(300014.SZ)今年上半年经营呈现增收降利的态势。自2021年以来,亿纬锂能业绩大幅放缓,2024年仅微增0.63%,近乎原地踏步。
证券之星注意到,亿纬锂能上半年利润折损包含了股权激励费用、坏账计提等因素。从业务端看,尽管动力、储能电池两大主力业务出货量与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受行业价格战影响,储能电池毛利率同比下滑,表现不及去年。
为谋求业务增量,亿纬锂能大力布局国内外产能,但公司面临负债率攀升、资金压力加剧的挑战。仅两大海外项目就需约180亿元投资,促使亿纬锂能启动港股上市计划。然而,动力、储能电池国内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及海外工厂的出口替代,让国内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凸显。
股权激励、坏账“吞噬”利润
亿纬锂能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今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实现营收281.7亿元,同比增长30.06%;对应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24.9%。营收触及上市以来同期最高点,但净利却不及2023年同期水平。
在锂电寒冬仍未结束的背景下,动力与储能电池赛道竞争加剧,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较前期大幅放缓。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从169亿元扩大至486.15亿元,期间同比增速分别为107.06%、114.82%、34.38%、-0.35%;同期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75.89%、20.76%、15.42%、0.63%,2024年业绩增速几乎停滞。
与去年相比,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净利进一步走弱,主要是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单项坏账计提影响所致。数据显示,亿纬锂能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为2.22亿元,同比增长279.32%。因客户哪咤汽车的破产风险,公司主动对约1.5亿元的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额坏账计提。
此外,据媒体披露,因申报港股上市的合规要求,亿纬锂能提前计提了约5.7亿元股权激励费用,该费用往年通常在四季度确认。亿纬锂能管理层表示,上半年股权激励税前的费用对利润影响约4.9亿元。下半年预计略低一些,大概4亿费用。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则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3.78%,但涨幅仍远低于营收增速。
证券之星注意到,亿纬锂能期间费用规模同比大幅攀升,也“吃掉”了部分利润。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2.1%、181.21%、139.91%,而研发费用却同比下滑11.33%。其中14.47亿元管理费用是最大的开支,主要是股权激励费用摊销、职工薪酬等增加所致。
净利率持续下滑
2023年,亿纬锂能储能电池收入163.4亿元,彼时动力电池营收达239.84亿元。到了2024年,储能电池成为增长引擎,营收同比增长16.44%至190.27亿元,而动力电池则同比下滑20.08%至191.67亿元,二者营收占比平分秋色,分别为39.14%、39.43%。
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同比增长58.58%;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02%。虽然仍录得两位数增速,但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较2024年的133.18%显著放缓。
营收方面,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上半年分别录得收入约127.48亿元、10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5%、32.47%;消费电池也同比增长4.75%至50.79亿元。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三大板块的营收占比分别约为45.26%、36.56%、18.03%。
但出货量、营收的增长伴随着价格压力,据东吴证券(601555.SH)研报分析估算,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均价0.41元/wh,同比下降15%,动力电池均价0.67元/wh,同比下降15%。
利润端上,动力电池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6.92个百分点至17.6%,主要受益于海外大客户出货量增加,以及完成改造后的产线逐渐起量,OEE和良率改善,摊薄了成本。
对比鲜明的是,储能电池出货、营收双位数增长,但毛利率却在走弱。该产品上半年毛利率水平12.03%,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
根据鑫椤咨询数据,亿纬锂能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但公司仍需正视当前储能市场严峻的供需格局,大量资本涌入推动产能快速扩张,而实际应用需求的增速相对缓慢,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储能电芯价格从2024年初的0.6元/Wh跌至年末的0.4元/Wh,行业已进入微利甚至亏损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芯报价范围为0.26元/Wh-0.38元/Wh,平均报价0.289元/Wh。
此外,第三大主营产品消费电池毛利率上半年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至26.68%。在动力电池的拉动下,亿纬锂能上半年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至17.33%。但体现公司真实盈利水平的净利率表现承压,同比下滑3.73个百分点至6.19%,且这一指标早在2024年上半年就已下滑了1.1个百分点。
急赴港融资纾解资金压力
在动力电池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下,宁德时代(300750.SZ)与比亚迪(002594.SZ)合计占据超六成份额。为抢占市场,亿纬锂能不断融资扩产,以产能换份额。
在业内人士看来,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很难形成强力的技术壁垒,规模效应是动力电池行业现阶段最关键的成长因素。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亿纬锂能在建工程账面价值达122.65亿元,重要在建工程本期投入金额47.18亿元,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华中、西部以及海外地区。然而,产能扩张的同时,亿纬锂能需面临负债率高企的难题。公司负债率从2020年的35.13%震荡走高至2024年的59.36%,今年上半年攀升至62.57%。
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末,亿纬锂能账上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145.9亿元。但超60亿元短期有息债务以及279亿元应付账款依旧给运营带来不小压力,同期长期借款亦高达202.67亿元。从融资历程来看,2019年至2025年,亿纬锂能已4次在资本市场融资合计达190亿元。
除资金层面的压力,产能端的挑战也逐步显现。虽然2025年半年报未提及动力和储能电池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但数据显示,亿纬锂能动力和储能电池2022-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8%、72.9%、69.2%,产能利用率在一路走低。
证券之星注意到,尚存产能缺口的海外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在海外布局上,亿纬锂能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凸显。仅匈牙利项目和马来西亚三期项目的投资金额就超过180亿元,公司在手现金难以满足两大海外项目的投资需求。为缓解资金压力,减轻海外产能布局负担。亿纬锂能于6月宣布赴港上市,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充产能,包括为公司匈牙利生产基地的持续建设及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第三期建设提供部分资金。
据悉,匈牙利基地规划年产能达30GWh,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预计2027年投产,规划产能基本等同于去年全年的出货量。而马来西亚项目第三期设计年产能为38GWh,计划生产储能电池。
需要关注的是,过去国内产能可通过出口消化,但海外工厂的建设对国内产能的出口替代效应逐步显现,这意味着国内产能或面临持续过剩的压力,对亿纬锂能而言又是一个棘手难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上一篇:金银铂:看涨势头建立
下一篇:农业银行亮相2025年服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