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幅震荡的行情,是不是在等待开大会的利好?国内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很多投资者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但海外机构,有些已经动手了,最近已经爆出不少海外机构加杠杆买多A股的情况。
交易1.外资花费5300万美元买入CHAU。
CHAU是一只“2倍做多”沪深300指数的ETF,简单来说,如果沪深300指数上涨1%,这只ETF的涨幅会放大到2%,沪深300指数上涨10%,这只ETF的涨幅会放大到20%;
交易2.外资买入近10万份YINN。
YINN全称为“3倍做多”富时中国指数的ETF,即富时中国50指数的杠杆型产品。它的特点是指数每上涨1%,基金的涨幅可以放大到3%。
一,买多A股的背后
表面上看,这是看多A股,实际这类交易并非首次出现。回顾9月29日的市场,当时,外资机构利用长假期间,通过快速拉升港股的涨幅,同时间接利用社交媒体、大V的影响力,以及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效应,激发出市场狂热的情绪。然后再杠杆上获利巨大。但10月8日之后就是一路调整。
现在大家都在对开会充满预期,但这同样会被别人利用。结果最后不是造成慢牛而是加剧了波动。回顾10月8日至今,哪些股票真正胜出了?是那些机构愿意持续参与的股票。哪怕一开始看起来,这些股票还落后。
二,波动越大越难对付的原因
这样的股票显然是很多的,只是普通人很难提前发现。因为本来就表现不强,走势上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机构的动作又是和游资、散户混一起的,交易上也很难区分,等到大涨之后再被人注意到都来不及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比如下方这个股票,回头看走势,也是一路上涨,持有就能赚钱,很简单。但真正持有的时候,只要一回落,就会担心这个股票做头。原因就是每次回落,无论是10月份的回落,还是11月份的调整,下跌的速度、幅度都是弱于市场的。
但只要观察「机构交易特征」就能发现橙色的「机构库存」在调整过程中一直是存在的。这说明虽然该股的调整厉害,但机构态度并没有改变,一直在积极参与,那么这种股票,下跌就是在积蓄潜力,一旦反击,力量也是很大的。
现在这个市场,很多股票手头没有就是看热闹,但真正持有或者想做,就我发现是在考验心脏,因为波动幅度一直都是很大的。走势上看,任何一个回落都可能是做头。也只有把机构动作给看清楚,才能在当前动不动就大涨大跌的个股上把真假给搞清楚。
三,再说跨年行情
现在市场里很多人都说跨年行情。对此我也希望有跨年行情,并且今年出现跨年行情也不是无本之木,政策预期比往年都强。但如果有人说必有跨年大涨,这就有点赌的成分了。因为我也不着调跨年行情这词儿是谁研究出来的呢?!打开了K线看了看,研究出这个词的也是大聪明… A股历史上12月份是上涨概率最低的月份,元旦过后曾经还诞生过“熔断股灾”带来的惨痛经历,现在又整上什么跨年行情啦?!我认识的很多朋友,2015年的时候逃顶了两轮股灾,唯一没避过去的就2015年的跨年,是吃了一整套股灾3.0(熔断股灾),他们就是信了一些人说的什么“双蛋”行情,现在那些朋友提到的时候还气的咬牙切齿呢!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