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收盘,沪指定格在3821.68点,微跌0.34%。 盘面上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指数虽绿,但全市场超过3200只个股上涨,涨停家数达53只,跌停仅34只。 这种“指数弱、个股强”的背离,像极了今年8月底和9月中旬的两次关键节点,当时市场同样在3800-3850点区间缩量震荡,午后均上演了剧烈反转。
上午成交额仅1.03万亿元,较前一日同期缩量近3000亿。 这种缩量并非恐慌性惜售,而是资金在等待方向选择。 历史数据显示,当指数处于关键支撑位且成交骤降时,往往意味着变盘临近。 例如9月18日,沪指在缩量至2.2万亿元以下后,次日便出现放量跳水,单日波动超100点。
板块分化透露出主力调仓痕迹。 军工、风电等防御板块逆势走强,中船系个股批量涨停;而科技主线内部分化剧烈,算力硬件龙头工业富联触及跌停,但寒武纪、新易盛等芯片概念股却悄然翻红。
这种“弃高就低”的操作,与今年8月27日的场景高度相似:当日百元股板块疯狂拉升,但主力资金实则净流出392亿元,尾盘最终跳水收场。
从资金流向看,当前市场可能重演两类经典剧情:
一是科技股回流戏码。 半导体、AI等板块上午跌幅已收窄,部分龙头股出现资金吸筹迹象。 类似情况在去年10月曾出现:科技股午前缩量磨底,午后突发拉升,单日反弹超2%。 当前寒武纪等个股逆势创新高,暗示资金对硬科技主线并未放弃。
二是防御板块续演。 消费、医药等板块近期持续吸金,若午后指数继续震荡,资金可能进一步涌入避险。 但需注意,这类板块通常难以带动指数突破,更多是“稳情绪”作用。 例如8月21日,银行、石油权重股护盘,但个股涨跌中位数仍为负值,市场赚钱效应低迷。
午盘前证券板块突然拉升1.7%,这一动作值得警惕。 历史经验表明,券商异动若缺乏量能配合,常成为诱多陷阱。 9月18日跳水当日,券商股早盘同样异动,但午后成为杀跌主力。 此外,北向资金上午净流出75亿元,若午后持续流出,可能引发跟风抛售。
另一方面,神秘资金的尾盘动作也不容忽视。 9月19日,市场在暴跌后最后半小时出现千亿级抄底资金,推动CPO、半导体板块快速反弹。 当前融资盘余额仍处高位,若午后出现恐慌性抛压,不排除重复“V型反转”剧情。
上一篇:深夜,中国资产全线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