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企全球遍地开花,在华美企超7万家、投下1.2万亿,为啥在美国只剩边缘席位?
创始人
2025-11-25 05:44:32
0

中企全球遍地开花,在华美企超7万家、投下1.2万亿,为啥在美国只剩“边缘席位”?

中国对外开放这几十年,账本摊开来看,有一组对比很扎眼:一边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扎堆,一口气来了7万多家,总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另一边是中国企业去美国,累计也就5000家左右,数量上压根不是一个量级,这落差怎么来的,背后是两个市场完全不同的气质。

时间往回拨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就像刚睁眼的小孩,一切都在从零搭架子。国内自己的大企业不多,消费需求却摆在那里,地广、人多、啥都缺。那时候的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还很谨慎,美国企业想进来,也只能慢慢试水,先做小点,再一点点往里渗。

节点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释放出更清晰的开放信号,话说得很直接:欢迎外资企业来做生意,政策上也跟着松绑,该减税减税,该给土地给土地,有条件地让路,让这些外企先跑起来。环境一变,嗅觉最灵的那批美国公司就冲进来了。

沃尔玛、可口可乐、宝洁这些零售和快消巨头,是最早一拨登场的玩家。它们一进中国一线城市,很快发现一个意外惊喜: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新鲜感,远超他们预期。货架上多了从没见过的饮料、洗发水、零食,大家愿意掏钱试,甚至愿意多走一站路去商场逛这些“洋超市”。

在那几年里,美企不光挣钱,还顺手当了很多中国企业的“活教材”。谁先把产品模式跑通,谁先把供应链搭顺,谁先在广告上砸出品牌认知,本土企业就盯着学,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利润,跟着一步步摸索。许多后来做大的中国公司,最初就是在这种“对标中成长”的节奏里起步。

时间拉长到30多年,美国企业在华数量从几家、几十家,飙到今天将近8万家。其中不仅有快消零售,还有大量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制造企业,一条条产业链跟着扎根中国。对这些美企来说,中国的吸引力很直观:供应链稳定、人力资源丰富,消费者基数大,而且政策比较明确,可预期。

2024年上半年,全球投资情绪摇来晃去,各种摩擦没断过,但很多美企在中国的盈利曲线没出现大跳水,这一点在不少公开采访里都有提到。翻译成人话就是:真赚钱的地方,谁也舍不得轻易撤。

把镜头切到另一边,中国企业看美国市场,想要的不完全是销售额,而是“金融跳板”。美国的金融市场,资金池规模超过40万亿美元,全球资本云集。对一家企业来说,一旦能在美国完成上市,故事就不一样了——融资渠道变宽,估值空间放大,国际认知度一整个抬上去。

更现实的是,美国曾经给初创企业开出过颇具吸引力的条件:只要符合要求,3—6个月可以完成上市,这个速度在全球都是极少见的。加上“在美国上市=全球认可度加成”这层buff,很多中国公司早期都把去美国资本市场,当成发展路线里的高优先级选项。

但理想丰满,落地就会发现门槛密密麻麻。中国在美企业合计约5000家,数量远低于美企在华,这不是中国企业“不想去”,而是“去得没那么顺”。从投资审查到合规标准,从安全审查到政商环境,一个个门框叠在一起,真正能站稳的,都是穿过重重筛子的幸存者。

看几个典型案例就能感到阻力有多实在。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有业务,市场铺得极广,但在美国屡屡受挫,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谷歌服务被掐断,手机业务在海外的核心竞争力一下子被打了折扣。TikTok在全球年轻人中火到没朋友,却在美国国会被拉去一轮又一轮听证,经营前景长期悬着问号。

这类事件叠加起来,一个信号已经非常清楚:美国市场对中企的限制越来越多,保护主义墙越砌越高。一些公开统计显示,2025年全球FDI整体下降了约11%,背后少不了不确定性叠加带来的连锁反应,跨国投资都更谨慎了。

中国企业面对这堵墙,并没有一条道走到黑。现实选择是,把美国当成一个重要选项,但绝不当成唯一出口。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在这些地方建厂、投资、做基础设施,反而把“全球布局”这四个字做得更加扎实。许多行业里,中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存在感,已经远高于美国同行。

有意思的是,中国市场对美企并没有同步“设墙”。美国对中企收紧审查后,中国没有大规模关门,仍然强调欢迎外资,尤其是高端制造、服务业、研发型项目的进入。逻辑也不复杂:只要能在本地形成配套产业链,留下的是就业、技术、税收和经验,对自身发展有实打实的好处。

苹果在中国的深耕就是一个课堂级案例。围绕苹果组装和零部件,长出了大量零件供应商、代工厂、物流服务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被迫练到极致。每一台设备出厂,背后都是中国供应链能力的一次集体演练,这些积累后来又反哺到国产品牌身上,让一大批本土厂商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高端产品。

在某些领域因为用不上中国的成熟方案,只能选择更贵或者效率更低的替代品,成本压力和时间成本一起上升,这是它们必须自己消受的后果。

从表面看,是“7万多家美企在中国”对“约5000家中企在美国”的数量差;往深里看,是两个市场对待开放的方式差异:一个用“吸引 利用 消化”去对外资做文章,一个在安全考量下不断加码门槛。企业按规则办事,资本按收益流动,长出来的格局,自然不会一样。

账算到这里,谁亏谁赚,数字在慢慢写答案。对普通人来说,看清这组对比,就更容易理解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企业,不会把希望压在某一个单一市场上,而是把摊子铺到全球更多地方;而中国市场,也不会因为某些博弈就关上门,因为留下来的,每一条完整产业链、每一个成熟企业集群,都是实实在在的底气。

相关内容

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了地球是圆...
今天我们来厘清一个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中国古人到底知不知道“地球是...
2025-11-25 02:32:59
原创 ...
在提到三国时,大多数人会想到那些历史上英勇的英雄人物,如关羽、马超...
2025-11-25 02:32:50
原创 ...
(一)曹植的重用与曹丕的焦虑 建安十九年(公元210年),曹操任命...
2025-11-25 02:32:13
原创 ...
刘备虽然成功建立了蜀汉,但很多人认为他天生条件不足,根本无法击败曹...
2025-11-25 02:32:09
多家银行挂牌信用卡不良资产
【导读】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挂牌转让个人不良贷款,规模高达21亿元 ...
2025-11-25 02:27:29
“GTA之父”丹·豪瑟承认...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被誉为“GTA 之父”的 R 星...
2025-11-25 02:27:12
中国邮政集团获批经营保险代...
1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经...
2025-11-25 02:25:45
超1亿!雷军,突然出手!
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个...
2025-11-25 02:25:21
原创 ...
周五午后交易所大厅的人群散了,显示屏上的红绿灯像寂静的海面投下波光...
2025-11-25 02:24:09

热门资讯

深夜,中国资产全线爆发! 11月24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发稿,纳斯达克指数涨逾1.5%。 美联储理事沃勒称,他...
富维股份: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前... 证券日报网讯 富维股份11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2025年4月份发布了《估值提...
金桥信息调整定增募资总额为不超... 金桥信息11月24日晚发布公告,根据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实际情况,公司拟...
原创 中... 中企全球遍地开花,在华美企超7万家、投下1.2万亿,为啥在美国只剩“边缘席位”? 中国对外开放这几...
大盘收出十字星 近两天将选择方...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军)A股三大指数24日集体小幅上涨。截...
超1亿港元!雷军增持小米 11月24日,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披露,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个人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
成品油零售限价遇年内第十次下调... 11月24日,国内期货市场原油主力合约2601早盘跌幅居前,最低报442.5元/桶,逼近近年低点。 ...
又一家财险公司开业,小米共同持... 【导读】法巴天星财险获准开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 1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显示,北京法巴...
划重点~这些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 大平,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计算折旧有哪些规定? 关于固定资产相关知识点,我都整理好了,一起来了解...
百亿级银行AIC落户广州;深圳...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NO.1百亿级银行AIC落户广州 “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11月2...